正文 “海花”珊瑚(1 / 1)

要說海底誰最美?那當然是“海花”珊瑚了,它們長得實在是太漂亮了,正因為有了它們,海底才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一塊珊瑚,往往是成千上萬億個珊瑚蟲的群體。每個珊瑚蟲都很小,隻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它們的麵貌。它們沒有鼻子、眼睛和嘴,隻有在四周觸手的中央,有一個叫“口道”的小口,口道進去就是一根直腸子,沒有食道和胃,消化後的殘渣,再由口道吐出來,所以叫它們低等動物,實在是不冤枉。

海中嬌嬌女

如果有充足的陽光和適宜的水溫,珊瑚蟲的生活還是很愜意的,但也不能保證它們一定就會形成珊瑚島,因為它的身材實在太小了,保不準一口就被哪個貪嘴的鸚哥魚給啃了,或者隔壁剛好長了一棵毫無節製瘋長的鬆藻,那麼不但遮住了小珊瑚頭上的光線,還會擋住它門前的水流,前途很是堪憂。萬一再遇到狂風暴雨,陸地上水流挾帶了泥沙流進海裏,那更不消多少功夫,就可以把小珊瑚埋在厚厚的泥沙中,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

曬曬太陽就長個

有一個問題常常令人迷惑:“珊瑚是植物,還是動物?”盡管它們看起來,像是一株株美麗的植物,但事實上,它們卻是不折不扣的動物。由於身體無法移動,它們靠許多細小觸手來截獲捕食浮遊生物。除此之外,寄生在它們體內的共生藻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也會將一部分養料拿出來貢獻給自己的“宿主”。所以在陽光充沛的淺水海域,珊瑚甚至單靠陽光的照射,就能夠間接地從共生藻那裏得到足夠的生長能量。

“吹毛求疵”的小蟹

海藻是珊瑚礁的重要居民,不過賓主之間也經常鬧些小矛盾。海藻的瘋長使得陽光難以透進水底,這樣珊瑚體內的共生藻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珊瑚的給養被無情的切斷。好在還有“蝦兵蟹將”相助,有一種生活在南太平洋的小螃蟹就經常為珊瑚提供這種有規律的“清掃服務”,雖然我們對這種螃蟹了解的並不多,不過可以看出它們是“吹毛求疵”的,它們總是在不停地嚐試和探索著,用它們的蟹鉗鏟走那些討厭的海藻。製止了海藻狂妄的擴張。

美麗的大堡礁

位於澳大利亞東海岸外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堡礁,它從澳大利亞東北海岸一直向南延伸,斷斷續續長達2000多千米。每年11月份到來年的5月份,世界各國的人都喜歡到這裏來看美麗的珊瑚,目前它已被國際組織評為世界水域七大奇觀之一。

偉大的海底建築師

細小的珊瑚蟲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再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老的珊瑚蟲不斷死去,留下骨骼,新的珊瑚蟲就在前輩的骨骼上繼續攀登,一座座珊瑚礁石就這樣被築成了。甚至大洋上的一些海島國家的全部領土,都是由這些小小的珊瑚蟲經過千萬年努力建造起來的。因此說它們是海底的建築師一點都不過分。

一夜白頭

憂慮可以使人“一夜白頭”,對珊瑚來說,環境壓力也可以讓它們迅速變白。這是因為珊瑚的顏色多來自寄生在它們體內的共生藻的顏色。當環境惡劣時,共生藻就會離開珊瑚宿主,整個珊瑚就會失去原有的靚麗容顏,露出白生生的骨骼! 而珊瑚的“白化”往往意味著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