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姚明——移動的中國長城(1 / 2)

第一章 姚明——移動的中國長城

謙虛、幽默和頑強的競賽精神,這些看似對立的特質,在姚明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也正因為如此,他能夠在中西文化間自由擺渡,成為超級明星。姚明不是首個加盟NBA的中國球星,但他是第一個在NBA、乃至國際籃壇引起震動的中國人。因為姚明,中國籃球得到了世界上更多的關注和認可;因為姚明,中國人第一次在美國體壇得到了英雄般的仰視和敬意……華人稱他為“巨無霸”,而外國人都稱他是“移動的中國長城”,提到姚明,許多中國人心裏都充滿自豪感。

不是從天而降的英雄,但我有英雄的意誌

2008年8月8日,北京。參賽國家的代表團陸續進場,當一個高大的身影出現時,當他手中的五星紅旗開始迎風飛揚時,此起彼伏的歡呼聲和掌聲立刻將“鳥巢”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這一刻是屬於全球華人的,這一刻更屬於旗手姚明!能夠成為本國代表團的旗手是所有運動員向往的特殊榮譽,而這樣的機會姚明已經擁有了兩次。這個被隊友稱為“上帝的禮物”的大個子,仿佛一降生在世界上,就擁有許多幸運。

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除了2米26的身高之外,事實上姚明缺乏成為一名優秀籃球運動員的很多天賦。他自幼體弱多病,得過腎炎,左耳失聰,反應遲鈍,兩腳是不適合跑跳的“刀削腳(平腳)”,這些都是打籃球的致命弱點和缺陷。

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問姚明:“你喜歡籃球嗎?”

“喜歡!我喜歡球場上的感覺,喜歡球迷的呼喊。”

姚明堅定的回答讓父親覺得很欣慰:“隻要你喜歡,就用心練球,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

從此姚明開始了籃球訓練生涯,他並不知道自己會走到哪一步,但“先把球練好”一直是他的目標。18歲,姚明入選中國籃球明星隊,22歲時又入選了全球最有影響力的NBA明星隊。一個小眼睛的男孩,此時已經長成了一個長胳膊、長腿的籃球巨人。一個人成就的大小總是和他付出汗水的多少成正比,運動員尤其如此,姚明的成長軌跡,足以說明這一點。

“我不是從天而降的英雄,但我有英雄的意誌”,媒體總想對姚明的成功一探究竟,而姚明也直言不諱地向大家敞開了心扉。所謂英雄的意誌,即是超強的自控力和自製力。從客觀的身體條件來講,一個人的身體越是高大,就越難以協調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兩米多的身高雖然讓姚明“鶴立雞群”,但是也讓他飽嚐了“尾大不掉”的痛苦。一開始打籃球的時候,姚明總是表現得很笨拙,但是他並沒有以“我個子高,不好控製……”作為借口,而是一遍一遍地刻苦練習投籃、傳球這些基本動作。

剛到NBA,姚明不會英文,因此別人說什麼他都隻是微笑。第一個賽季的時候,球隊幫他找了一名翻譯,但是到第二賽季,這位翻譯就不得不另謀出路了——因為這時的姚明已經可以自己表達了。如今,無論大小采訪,姚明都可以輕鬆應對,而且總是用很地道的美國口音講一段小幽默,讓人忍俊不禁,印象深刻。

球技,可以訓練;語言,可以自學;性格,可以完善。對姚明來說,似乎沒有他做不到的事情。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擁有英雄般的意誌。

大塊頭也有大智慧

在NBA,很多人的負麵新聞不斷,姚明卻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球場上的他努力拚搏、團結作戰;球場外的他謙虛謹慎,以禮待人。謙遜、愛國、幽默,這是國外媒體對姚明最多的評價,通過姚明,很多人對中國人的看法發生了轉變。

一個新人難免受到老隊員的懷疑和捉弄。姚明剛加入NBA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把他放在眼裏。最初“試探”他的是奧尼爾,奧尼爾繃緊自己粗壯的左臂說:“我要用我的胳膊肘拱掉姚明的鼻子。”但姚明隻是開玩笑地說:“奧尼爾的大肘子上肯定有很多肉,所以,我想不會對我有多大傷害。”巴克利也曾許下海口:“如果本賽季姚明在一場比賽中得分超過19分,我就親他(指另一個體育評論員史密斯)的屁股。”

以為會有好戲看的記者興衝衝地詢問姚明有什麼感想,姚明隻說:“我就隻得18分好了,免得他太難看。”麵對對手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的惡劣犯規,受傷的姚明又開了一個玩笑:“穆托姆博的臉顯然比他的手更友善。”

姚明努力與所有人和平相處,因為他明白,作為新手的他需要的是少說話、多“幹活”,隻有虛心地學習,才能讓自己用實力來回答別人的質疑。

2002年,姚明榮獲年度勞倫斯世界體育最佳新人獎。他的獲獎感言是:“這個榮譽不僅屬於我自己,也屬於我在中國和美國的教練,屬於我的隊友和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