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求人辦事(3)(1 / 2)

黃蘭階把扇子一晃:“實話跟您說,外邊天氣沒有那麼熱,隻是我這柄扇是我此次進京左宗棠大人親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總督大吃一驚,心想:我以為他沒有靠山,所以,候補幾年也沒任命他實缺,不想他卻有這麼個大後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見麵,要是他在麵前說一點我的不是,我可吃不住。總督仔細地看了看黃蘭階的扇子,確係左宗棠筆跡。他將扇子還給黃蘭階,悶悶不樂地回到後堂,立刻找師爺商議此事。第二天黃蘭階就當上了知縣。

幾年後,黃蘭階就官拜四品道台。總督一次進京見了左宗棠,討好地說:“宗棠大人故友之子黃蘭階,現在已在敝省當了道台。”

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來京找我,我就對他說:‘一個人隻要有本事,肯定會被任用的。’看來老兄很識人才呀!”

黃蘭階能夠官拜道台,是借助左宗棠這個人的力量,讓總督這個小貴人給他升了官,實在是棋高一招的鬼點子。更為巧妙的是,黃蘭階僅僅說出自己的“後台”,還未說明自己的目的,就輕而易舉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從古至今的成功者們都不是一開始就是個大人物。他們大多是以某個大人物為後台,借他的麵子來籠絡各路豪傑,借他的聲望來壯大自己的聲勢,一旦時機成熟,或另起爐灶,或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在做到這一步之前,先要學會“攀高枝兒”求到貴人來幫忙才是最主要的。

沾“親”帶“故”求貴人即是與貴人攀關係,讓別人看在貴人的麵子上答應幫你,這是一種比較容易達到目的的方法。但在與貴人攀親托熟之前,要弄清楚以下幾方麵:

1.先了解對方的關係網,做好外圍工作

要對對方的身世和社會關係網做個事先的了解。要想與他人攀附關係,就得偷偷掌握他的身世和社會關係網,包括他的同鄉關係、親屬關係、朋友關係、同學關係、上下級關係等等。掌握了這些關係之後,如果不便與對方直接建立關係,則可走曲線、另辟蹊徑,想辦法與他社會關係網中的一兩位先搞好關係。這樣,在必要時,便可以借助這些關係的力量拿住對方的麵子,使對方礙於情麵,不能拒絕。

2.攀關係要委婉自然,牽動舊情

拉關係不是讓你胡亂認親,本來沒有親戚關係,偏偏七拐八繞,硬說有親戚關係;或者本來與對方的某位朋友無甚關聯,偏偏鼓吹自己與人家情深義重,如此極易引起對方的厭惡。所以,與人家拉關係要讓人家感到雖是不經意地提起,卻一語中的,牽動著對方的舊情,甚至讓其緬懷舊事。如果你能做到這份上,那麼還愁對方對你托辦的事情袖手旁觀嗎?

3.攀附關係要注意場合

不要在公眾場合與別人攀談關係,因為絕大多數人是不情願公開自己的身世和社會關係的。非但如此,對方可能還會覺得你太多事,而旁觀者更認為你是在有意巴結人家。所以,在公眾場合攀談關係對人對己都是不利的。與人家拉關係最好是在對方閑餘的時候,或者在對方情緒好而且具有拉關係由頭的時候,在類似這樣的時間和場合與對方拉關係最容易切中對方的心。

弄清楚這些問題後,在求貴人辦事時,就能夠與他們拉上關係,那麼,你的事自然就好辦了。

人生在世,若想事業成功,肯定會有求於別人。現實中,有人身負曠世才學,但行走世上卻步履維艱;有人資質平平,但事業卻很成功。原因就在於後者能審時度勢,善於求人,從而安身立命,使自己立於從容之地。

迂回誘導,以話套話

弗利特曼和弗利哲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兩位教授,他們曾對一位家庭主婦巴特太太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打了個電話給她:“這兒是加州消費者聯誼會,為了了解消費者的一些具體情況,我們想請教幾個關於家庭用品的問題。”

“好吧,請問吧!”

於是,他們提出了一兩個府上使用哪一種肥皂這樣的簡單問題。當然,不僅僅是巴特太太接到了這個電話。

過了幾天,他們又打來電話了:

“對不起,又打擾你了,現在為了擴大調查,這兩天將有五六位調查員到府上當麵請教,希望你多多支持這件事。”

這實在是件不好辦的事兒,但巴特太太居然也同意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是有了第一個電話的鋪路。相反地,那些沒有接到第一個電話的人卻拒絕了他們。最後得出結論,前一種答應他們的占52.8%,後一種隻有22.2%。

因此,委托別人時,應由小到大、由微而著、由淺及深、由輕加重,如果一開始就有太大的請求,對方肯定會斷然拒絕。

所以,求人辦事時要迂回誘導。

在語言表達中,說話太直接有時並不能達到好的效果,而需要采取“迂回”的計策來達到求人的最終目的。

求人時要善於說效忠的話

說“忠”話,即說表示忠心的話,說你對他的真誠並希望為對方奉獻一切的話。所謂欲取先予,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