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附錄:消滅工作中的九大借口(2)(1 / 3)

1999年7月中旬,美國洛杉磯地區的氣溫高達40多度,連路上也少有行人。這一天,因運輸公司駕駛員的原因,運往洛杉磯的海爾洗衣機零部件多放了一箱。這件事本來不影響工作,找機會調回來即可,但美國海爾貿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經理丹先生不這麼認為,他說:“當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來了要調換的內容,哪能把當日該完成的工作往後拖呢?”於是,丹先生冒著酷暑把這箱零部件及時調換了回來。

海爾集團正是因為有著這樣一種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今日事今日畢”的精神,才使得海爾成為世界著名企業500強。海爾品牌,譽滿全球。

身在職場,必須養成隨手處理事情的作風,不能依賴著明日。富蘭克林說:“把握今日等於擁有兩倍的明日。”所以應該經常抱著“必須今日去完成它,一點也不可拖延”的想法去努力才行。

消除“不著急”這一拖延借口,我們要時刻告誡自己:

“拖延是最大的惡習!”

“拖延,使你一事無成!”

“對待工作,就要立即行動!”

“拖延,隻會讓你陷入麻煩不可自拔!”

“每天都要製定一個工作計劃表,不完成就不能下班!”

6.消滅不專業的借口——“差不多”

工作中經常會聽到很多員工這樣說:

“過得去就行啦!”

“也沒人要求你做得那麼好,自己給自己定那麼高的標準做什麼!”

“反正我也不打算以此為職業,要那麼專業做什麼!”

“別人都是這麼做的,我為什麼要做得比他們更好呢!”

“就差這麼一點點,誰能看得出來!”

……

“差不多”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借口,工作怎麼能夠差不多呢?要做就做到最好,不能夠留有遺憾。這才是一名員工的工作準則。

為了發展海爾整體衛浴設施的生產,1997年8月,33歲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學習掌握世界先進的整體衛生間生產技術。在學習期間,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試模期的廢品率一般都在30%~60%,設備調試正常後,廢品率為2%。

“為什麼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呢?”魏小娥問日本的技術人員。

“100%?你覺得可能嗎?”日本人反問。

從對話中,魏小娥意識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們停滯於2%的廢品率。作為一個海爾人,魏小娥的標準是100%的合格率,即“要麼不幹,要幹就要爭第一”。她拚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學習時間。3周後,她帶著先進的技術知識和趕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爾。

時隔半年,日本模具專家宮川先生來華訪問,見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時已是衛浴分廠的廠長。麵對著一塵不染的生產現場、操作熟練的員工和100%合格的產品,他驚呆了,反過來向徒弟請教問題。

“有幾個問題曾經使我絞盡腦汁地想辦法解決,但最終沒有成功。你們又是怎樣提高產品合格率的呢?”

“用心。”魏小娥簡單的回答又讓宮川先生大吃一驚。

用心,看似簡單,其實並不簡單。

原來,魏小娥從日本學成歸國之後,便開始重點抓衛浴分廠的模具質量工作。魏小娥在實踐中把2%放大成100%去認識。比如,她發現有的產品成型後有不易察覺的黑點,就馬上召集員工商量對策。有的員工說:“這個黑點不仔細看根本看不見,再說,經過修補後完全可以修掉……”

魏小娥說:“這些有黑點的產品萬一流向市場,就會影響海爾的信譽。用戶可以拿著放大鏡、聽診器去買冰箱,也會拿著這些東西來買衛浴設施。所以,既是‘白璧’就不能有‘微瑕’。產生這個小黑點的原因就是我們的現場沒能做到一塵不染。”

不管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魏小娥緊繃的質量之弦從來沒有放鬆過。有一次在試模的前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發現了一根頭發。這無疑是操作工在工作中無意間掉進去的。一根頭發絲就是產品的定時炸彈,萬一混進原料中就會出現廢品。魏小娥馬上給操作工統一製作了白衣和白帽,而且要求大家統一剪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