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講五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講《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的意義,起草《決議》的指導方針;第二個問題,講《決議》是怎樣科學地確立毛澤東同誌的曆史地位的;第三個問題,講《決議》是怎樣科學地闡明毛澤東思想和它的指導作用的;第四個問題,講《決議》所體現出來的分清曆史是非的科學方法;第五個問題,講《決議》的目的,就是團結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為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就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一心一意搞四化。
一
第一個問題,先講一講《決議》的意義。
這個《決議》非常重要。怎樣來概括它的重要性?有一句話同誌們可能都注意到了,就是六中全會《公報》裏的一句話,說這次六中全會將以在黨的指導思想上完成撥亂反正的曆史任務而載入史冊。這是《公報》裏麵對六中全會意義的一句評價的話。我想這也就是對這次會議所通過的《決議》,對這個《決議》的意義的一句最恰當的評價的話。胡耀邦同誌在六中全會閉幕會上有一個不長的、但很重要的講話,他也特別提出來,請大家注意《公報》裏的這句話。市委宣傳部的同誌跟我談,說我們有些同誌提出來,說這句話跟胡耀邦同誌講的我們現在還處在撥亂反正繼往開來的曆史時期,怎樣來統一理解呢?我想這裏講完成撥亂反正的曆史任務是從黨的指導思想的角度來講的,是從中央對曆史問題的是非已經係統地作了清理而且作出了決議這個角度來講的,至於在全黨,包括全黨的各級領導幹部中間來完成這個任務,那當然還需要一段時間。如果說這個《決議》,從中央,從黨的指導思想的角度完成了這個撥亂反正的曆史任務,那我們現在全黨,特別是全黨的各級領導幹部來學習《決議》,用《決議》的基本結論來統一全黨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通過學習達到這麼一個統一,我想也就可以說是在我們全黨各級領導骨幹的身上完成了現在從黨的指導思想上、從中央的思想上已經完成的這個任務。在從中央的黨的指導思想上完成到全黨的各級骨幹的思想上完成,還需要有一個過程。從指導思想上的完成到實際工作上貫徹下去,那就更需要一個努力的過程。胡耀邦同誌講話裏說到這個過程可能還需要兩三年,甚至三五年。這就是說,在我們的各項實際工作中間都來完成這個撥亂反正繼往開來的曆史任務,還需要兩三年到三五年的時間。這就是說,把在中央統一了的思想貫徹到全黨去,達到全黨的統一,全黨統一了的思想再把它貫徹到實際工作中間去,這還需要一個不是很短的過程。因此,整個說來,撥亂反正的曆史任務還需要兩三年、三五年的努力,但是從中央、從黨的指導思想上,對曆史遺留問題的清理,對曆史是非的分清,在分清曆史是非的基礎上統一我們的認識,這樣一個從黨的指導思想上完成撥亂反正的曆史任務,在《決議》通過以後,應該認為是已經完成了。
所謂從黨的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撥亂是指什麼呢?我想,主要的就是指撥“文化大革命”之亂。“文化大革命”延續了十年之久,而且它的發生還有更遠的由來。所以從政治上、思想上徹底澄清“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亂,這絕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我們黨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就從黨的指導思想上完成了這個艱難的曆史任務。應該說,這是一個極其巨大的成就。可以作一點曆史的對比,我們黨上一次關於曆史問題的《決議》,是一九四五年六屆七中全會作的。那個《決議》主要是澄清王明的錯誤。王明的錯誤從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五年統治我們黨,在我們黨中央占支配地位四年之久,而“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達十年之久。一個四年,一個十年。而撥亂所花的時間呢?前一個《決議》,如果從遵義會議改變了中央的領導,確立了毛澤東同誌為首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算起,從一九三五年到一九四五年,中間經過了十年時間。四年的錯誤領導,徹底清算清楚,是十年的時間。而我們現在呢?十年的錯誤,我們從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不到五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在這裏需要說明一下,曆史的情況有許多不同,我們不可能像過去那樣等待很長的時間來解決曆史遺留問題。情況不同條件不同,不能簡單地類比。但是,大體上這麼一比,也就可以看出來,我們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裏從指導思想上完成這麼一個撥亂反正的任務,確實是很不容易的;而做到了這一點,也確實表現了我們現在的黨中央政治上的成熟程度,表現了我們現在的黨中央領導水平和領導能力的新高度。
從黨的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曆史任務現在已經完成,那麼這個過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我想,應該說從粉碎“四人幫”和揭批“四人幫”就已經開始了。但是,單單批判“四人幫”是不可能完成這個撥亂反正的曆史任務的。這個五年時間大家都經曆過,記憶猶新。我們當然要揭批“四人幫”,但是每當這種批判要深入的時候,我們就會碰到一些問題:這些事是不是“純係”“四人幫”幹的?是不是毛澤東同誌同意過的?或者毛澤東同誌圈閱過的?或者哪些話是毛澤東同誌說過的?哪些文件是毛澤東同誌簽署的?或者他起草的?“文化大革命”就是毛澤東同誌領導和發動的嘛!深入批判“四人幫”就要觸及這些問題。當時有一種方針,就是“兩個凡是”。如果按照“兩個凡是”的方針,所有觸及的這些問題都不能動,都不能批評,都不能改正。那麼這個批判“四人幫”就不可能深入,從根本上撥“文化大革命”之亂就不可能進行。這就麵臨一個考驗:我們黨敢不敢於正視毛澤東同誌領導和發動的“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敢不敢於追溯“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就發生過一些錯誤,這些錯誤的積累和發展成為“文化大革命”的前因。敢不敢正視和批評這些錯誤,這是對我們黨的政治勇氣和領導能力的一個考驗。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衝破了“兩個凡是”的束縛。圍繞這個討論,又進行了一場鬥爭。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我們黨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這樣就使長期形成的個人崇拜的精神枷鎖開始被打破,我們開始從它底下解脫出來,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同誌過去倡導的,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拿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思想路線。隻有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文化大革命”,對待我們黨的曆史,對待毛澤東同誌的功和過,我們黨才能真正掌握撥亂反正的主動權。以前也在開始進行撥亂反正的工作,但是遇到很多障礙,隻是在重新確立這樣的態度以後,在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才真正掌握了撥亂反正的主動權。如果同誌們回顧一下三中全會以來的曆史,那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們黨確實是以高屋建瓴的姿態,一步比一步深入地解決了“文化大革命”的很多遺留問題,包括“文化大革命”以前、建國以來曆史遺留的好多問題。今天我們就不一件一件地列舉了。總之,從三中全會以來進行了很多重要的撥亂反正的工作,當這一件一件的撥亂反正的工作都做了、做好了以後,現在六中全會上通過這個《決議》,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對建國以來黨的曆史上犯過的其他重要錯誤,對毛澤東同誌在這些錯誤裏麵的責任,作出了公開的、鄭重的、係統的清理和明確的結論。因此,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所做的撥亂反正工作,特別是六中全會通過的現在這個曆史決議,表明了我們黨經受住了麵臨的考驗,表明我們黨是能夠正視和糾正自己錯誤的、有巨大政治勇氣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政黨。
在鄭重地指出而且嚴肅地批評我們黨和毛澤東同誌犯過的錯誤的時候,我們黨的政治勇氣和領導能力又麵臨著另外一個方麵的考驗。前麵講的考驗,是敢不敢於正視錯誤和批評錯誤。現在又麵對另外一個方麵的考驗:善不善於科學地、曆史地、實事求是地來分析這些錯誤,用科學態度對待錯誤?能不能夠恰如其分地估量這些錯誤在黨和毛澤東同誌的整個革命活動中的位置,對這個位置的估量恰當不恰當?敢不敢於在揭露錯誤以後理直氣壯地肯定我們黨所取得的偉大曆史成就,敢不敢於理直氣壯地肯定毛澤東同誌對中國革命的偉大曆史貢獻,敢不敢於理直氣壯地肯定馬列主義普通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在這些問題上,我們有沒有勇氣,敢不敢於肯定,這也是一種考驗。在這個考驗麵前,我們黨也是表現得很有遠見、很有能力的。我們黨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可以舉出中央領導同誌、中央會議所作出的一係列明確表示來。我想擇其最重要的舉出十五次來說明這一點。
第一次,一九七七年四月,“兩個凡是”的方針提出不久,小平同誌還沒有恢複工作,他寫信給當時的黨中央,這封信發到全黨了。在這封信裏小平同誌實際上批評了“兩個凡是”的方針,但是同時,小平同誌又明確指出,我們要世世代代用完整的準確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
第二次,一九七七年七月,十屆三中全會恢複小平同誌的工作,全會閉幕的時候,小平同誌有一個講話,這個講話的第三點專門論述了對待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態度,反對了林彪等人用隻言片字來嚇唬人的辦法。實際上批評了“兩個凡是”,同時再次明確指出,要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體係。
第三次,一九七七年八月,黨的十一大小平同誌致閉幕詞,中心思想就是要恢複和發揚毛澤東同誌所培育的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主要是毛澤東同誌的實事求是的傳統和群眾路線的傳統。這正是毛澤東思想的核心的東西。
第四次,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展開以後,有同誌說這是“砍旗”,就在這個時候,一九七八年六月,小平同誌在軍委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支持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指出這不是什麼“砍旗”,而是維護毛澤東思想的基本點,即實事求是。
第五次,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很多同誌直接批評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提出了為天安門事件平反等問題。黨公開地為天安門事件平了反。正在這個時候,小平同誌同外國記者談話,特別指出毛澤東同誌對中國人民的功勳是不可磨滅的,如果沒有毛澤東同誌,中國人民很可能還要在黑暗中苦鬥更長的時間。
第六次,三中全會開過以後,發表了一個公報,裏麵對毛澤東同誌專門寫了一段,講到如果認為毛澤東同誌不犯錯誤那就違反毛澤東同誌本人對自己的看法;同時講,我們一定要充分肯定毛澤東同誌的功勞,要曆史地、科學地評價毛澤東同誌。
第七次,三中全會以後開了一個理論務虛會,理論界的同誌討論撥亂反正的問題,一九七九年三月小平同誌在這個會上作總結,明確地提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其中就包括要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第八次,建國三十周年的國慶講話,四中全會通過了葉帥的這個講話,對建國以來的曆史作了一個初步的總結,作為黨的文件第一次明確指出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同時對毛澤東同誌和毛澤東思想的曆史地位和指導作用,給予充分的肯定,對我們建國三十年來的成績,作為曆史的主要方麵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葉帥的講話中宣布了我們黨準備對曆史問題,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問題作出一個正式的結論來。
在那以後,中央就組織了由胡喬木同誌負責的曆史決議的起草小組,開始了起草的準備工作。中央常委由鄧小平同誌、胡耀邦同誌來指導這項工作。中央開始抓起草曆史決議的時候,就明確地提出了起草決議的指導方針。一九八〇年三月,起草小組經過一段時間的材料準備,醞釀討論,提出了一個曆史決議的提綱。這個提綱送給中央領導同誌,送給小平同誌看了,小平同誌找主持決議起草的同誌談了一次話。
小平同誌說,中心是三個問題,其中最核心的問題,第一位的問題就是樹立毛澤東同誌的曆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不僅今天,而且以後,都要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小平同誌說,現在在一部分人中間,思想相當混亂,必須明確地針對這些混亂的思想加以澄清。國際上對這個問題也很關心。決議要寫毛澤東思想的曆史,要寫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過程,延安那一段是毛澤東思想比較完整地形成起來的一段,毛澤東思想裏麵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關於黨的建設的理論,關於處理黨內關係的原則等,在延安整風前後,都比較完整地形成了。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上一次那個曆史決議,主要是批評幾次“左”傾錯誤,對照那些錯誤講了毛澤東同誌的正確,但是沒有專門展開論述毛澤東思想的全麵內容。這一次的曆史決議要把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特別是今後還要繼續貫徹執行的,用比較概括的語言寫出來。小平同誌說,這是第一個問題,也是第一位的問題,是關鍵性的問題。起草決議的核心問題,就是要確立毛澤東同誌的曆史地位,要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
指導方針的第二點,是要對解放以來曆史上的大事情,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中央負責同誌的功過是非,都要作出公正的評價。“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毛澤東同誌是犯了錯誤的。在講毛澤東同誌,講毛澤東思想的時候,要對這時期的錯誤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
指導方針的第三點,就是要通過決議對過去的事情做一個基本的總結。總結的時候,還是按過去講的,宜粗不宜細。總結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爭取在決議通過以後,在黨內、在人民群眾內把思想認識一致起來。曆史上重大問題的議論,就基本結束,通過決議以後就不要再像現在這樣,一有機會就麵向過去,對過去的問題議論個沒有完。決議作了以後,在認識上基本一致了,就要求大家麵向現在,麵向未來。一心一意搞四化,團結一致向前看。
小平同誌說,總的說來,總的要求,或者說總的原則,總的指導方針,就是這三條。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第一條。就是樹立毛澤東同誌的曆史地位,闡明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作用。這是第一條,最重要的。
可見,從起草決議的工作剛開始的時候,小平同誌提出的這三條指導方針,就很明確地規定了起草的方向。這一次對起草工作方針的指示,就我剛才講的這一係列事情說,是第九次。
第十次,一九八〇年六月,起草小組起草出了第一次拿出來送到中央書記處討論的初稿。這個稿子小平同誌看了。小平同誌這次說,樹立毛澤東思想的地位,繼續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說清楚毛澤東同誌對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有些什麼貢獻,這是這個決議要做的事情。毛澤東思想是在不斷發展中間。今後,我們就是要恢複毛澤東思想,要堅持毛澤東思想,要發展毛澤東思想。我們現在做的這些工作,都由毛澤東同誌提供了一個基礎。要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要給人一個清楚的印象,究竟我們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堅持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係是一些什麼內容。小平同誌特別講到毛澤東同誌的領導方法、工作方法、哲學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這是很重要的思想。說清楚我們要堅持和發展的毛澤東思想的內容,這是這個決議的中心目的、中心內容。這一次,從曆史決議起草過程中講是第二次重要的指示。從我剛才排的那個序列講,是第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