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微利時代,節儉先行(2 / 2)

3個月來,這兩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暗中較上了勁。同樣是意氣風發,學有所長,他倆用各自的方式表現著自己,誰也沒有輸給誰半分。

主管也十分欣賞他們,似乎一切都表明公司會破例把兩人都留下。

但是試用期的最後一天,小黃的厄運還是來到了。主管很遺憾地向他宣布他被解雇了。主管告訴他,其實他的工作一直很出色,隻是他對待公司資源的態度表明,他不太適合在公司發展。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上個禮拜天的晚上,小黃去了同學那兒,為同學慶祝生日,由於晚了就沒有回公司宿舍。第二天回來後,小黃直奔公司的辦公樓,路上碰到了小劉。小劉問他昨晚去哪了,還提醒他宿舍的燈亮了一個晚上,讓他回去關。小黃滿不在乎地說:“麻煩死了,反正不用我交電費,讓它亮著吧。”此話剛剛出口,主管便從他們旁邊走了過去。小黃對公司資源沒有節約意識造成了他被解雇的下場。

對於這件事,公司看似處理得嚴重了些,但細想一下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公司往往更心儀於著眼全局利益一心為公司著想、能夠自覺地為公司節約開支的員工。員工的節約意識和行為,將會很大幅度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提高公司的競爭力,使公司在風雲變幻的市場中立穩腳跟。

“從大局著眼,從小處著手”並非一句空話,必須要落到實處。因此,公司每一位員工都應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將自己視為公司的主人,時刻秉持厲行節約的原則。要成為一個好員工,必須具有這種責任感,時時處處維護公司的利益,這樣才能贏得上司的賞識,獲得晉升的機會,在公司發展的同時發展自己。

“文化大革命”初期,紅衛兵圍攻和批鬥當時的外交部長陳毅元帥,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總理反複勸說,動員陳毅向紅衛兵檢討,以求早日過關,能夠使外交部的工作不受幹擾地進行下去。當時,陳毅想不通,但是在周恩來總理的反複勸說之下,陳毅終於向紅衛兵作了檢討。這樣外交部的正常工作才沒有受到幹擾。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當時周恩來總理願意這樣做嗎?顯而易見,他和陳毅一樣,也是不願意這樣做的。但是考慮到當時的現實局勢,考慮到共和國的整體局勢,周恩來必須讓陳毅檢討過關,這樣外交部的工作才不至陷於癱瘓。

在整個“文革”期間,實際上周恩來做了很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他惟一的目的,就是保存自己的實力,以支撐當時非常危急的共和國大廈。當時,周恩來總理委曲求全、忍辱負重和“四人幫”做著複雜的周旋,不斷地調節著許多派別之間複雜的矛盾衝突。周恩來總理這樣做,是他在考慮了當時的利害關係和實際效果之後,所能做出的惟一正確的選擇。如果當時周恩來從意氣出發、從正義感出發、從情緒出發,不保存自己的實力,而去和當時的惡勢力盲目鬥爭的話,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共和國的曆史將會怎樣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