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載,某秦之大功臣不喜夜,秦始皇在他生日當天,下令京城上下,家家戶戶每夜必須懸掛燈籠,路邊皆須有燈。後來那個大功臣覺得太浪費國力,勞煩民眾,便勸秦始皇取消命令。最後定下每年年後第十五日為花燈節,取消宵禁,舉國同慶。到了秦國鼎盛時期,當時皇帝甚愛花燈,於是花燈節席卷全國,成為一個重大的節日。
至於你問那功臣是誰?傳聞之中獻《治秦策》,延續國運二十倍之人,姓王,名依。
花燈節這天,白日裏與往常無二,隻是街頭不少商販在賣燈籠,大小皆有。
日漸西沉,火雲燃天際,壯美的景色逐漸暗淡,自東邊天向西邊天,宛如墨水升入蒼穹,蔚藍色的天空漸漸暗的深沉。
最後一絲光芒也躲在山那邊去了,似乎有一個開關被按下,原先死寂的京城猛然之間綻放出炫目的光芒,整個京都如同陷入火焰之中,仔細看去,家家戶戶高掛起一排排的燈籠,道路邊一步一燈。燈罩的顏色不同,看上去每整個京城陷入七彩光芒之中。
集市上人山人海,無數書生身穿長袍踱步期間,一些平時宅在家中的未嫁女子也能乘機出來透透風,說不準就能遇上一個好姻緣。除了父母包辦婚姻外這個時代的人也就隻能趁這種時候,找一找傳說中的戀愛自由了。據說劉德的父母就是在花燈節上一見鍾情,當時劉道隻是一介窮書生,謝婷是謝家大小姐,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佳話流傳至今仍然為人津津樂道。
雖說劉德已經經曆了幾次花燈節了,但仍然無法抗拒的陷入這股氣氛之中,帶著一群護衛在人群之中橫衝直撞,糖人?買了!燈籠?買了!見啥買啥,別看本公子年紀小,本公子錢多啊!哈哈哈哈哈!
冤家路窄,劉德心情正爽呢,突然看到一個熟悉的小屁孩,看樣子就是被自己一頓修理的溫文。溫文提著一盞燈籠趾高氣昂的走了過來,看了看劉德身後護衛手中的各色零食玩具,眼中羨慕嫉妒恨的神情就連燈光都掩蓋不了。“你這莽夫……”開口就準備罵人的小屁孩突然想到什麼極其恐怖的事,連忙閉嘴,支吾了半天才繼續說道,“你這小孩也就隻能買買燈籠了,聽說你是仁文公的弟子,可敢去前方取一盞燈下來?”
取燈籠下來可沒那麼簡單,集市之中有一片燈籠類似後世的猜燈謎,不過這裏是根據燈下紙張內容作詩吟賦,或者解答一句話中的深意含義。如果周圍人多數認為你可以將燈籠取下來,你才能拿著。
“你叫我拿我便拿?你以為你是誰?”劉德不屑的看著眼前這個小屁孩,“這樣吧,我若拿了下來,日後你見到我必須彎腰行禮,退避三舍。”
那溫文漲紅了小臉,聲音也大了三分:“你若拿的下來,我日後見到你彎腰行禮退避三舍又何妨?走!”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直奔前方,這一片區域分外安靜,多少風流書生看著燈下紙條苦思冥想,多少未嫁少女翹首以待,希望能看到自己心目中的那個他。
劉德一行人在這其中格外突兀,身後這些護衛都是軍中好手,身上都是一股彪悍氣質,哪有半點文人墨客的模樣?前麵兩個帶路小兒不過六七歲,莫非是遊玩走錯路了?有人好心提醒到:“這邊沒好玩的,小公子還是回去吧。”
劉德牛氣衝天的說:“我來取燈籠的。”頓時惹得不少少女笑的花枝招展,有人笑問道:“小公子你可曾讀書識字?”
劉德漫步在燈籠之中,隨口回答道:“我乃左相之子,仁文公之徒,已熟讀論語,對詩經也有些許涉獵,莫要看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