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場是“零和遊戲”,因為賭來賭去,錢並沒有增加,隻是從一個人的兜裏到了另一個人的兜裏。在“零和博弈”之外還有“非零和博弈”。所謂非零和博弈,是既有對抗又有合作的博弈。在這種狀況時,自己的所得並不與他人的所失的大小相等,連自己的幸福也未必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即使傷害他人也可能“損人不利己”,所以博弈雙方存在“雙贏”的可能,進而合作。各參與者的目標不完全對立,對局表現為各種各樣的情況。有時候參與者隻按本身的利害關係單方麵作出決策,有時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其結局收益總和是可變的,參與者可以同時有所得或有所失。譬如,在戀愛中一方受傷的時候,對方並不是一定得到滿足。也有可能雙方一起獲得精神的滿足。也有可能雙方一起受傷。通常,彼此精神的損益不是零和的。
具體來說,非零和博弈又分為正和博弈和負和博弈兩種。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問一位傳教士天堂與地獄有什麼區別,傳教士把他領進一間房子,隻見一群人圍坐在一口大鍋旁相互叫嚷著,雖然他們每人都拿著一把湯勺,但因勺柄太長他們無法將盛起的湯送到自己的嘴裏,所以都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鍋裏的珍饈餓肚子。傳教士又把他領進另一間屋子,同樣的鍋和同樣的勺子,但所有的人卻都吃得津津有味,原來他們是在用長長的湯勺喂著對方吃。傳教士此時回答說:“剛才你看到的那裏就是地獄,而這裏便是天堂。”這個故事中,天堂與地獄裏分別上演的就是正和博弈和負和博弈。
博弈的結果有三種可能性,但作為博弈一方的你,其實是可以掌控結局的。在上述的寓言故事中,如果狐狸看到狼在井口,心想我在井裏受罪,你也別想舒服,他不是欺騙狼坐在桶裏下來,而是讓狼跳下來。那麼最終結局將是狼和狐狸都身陷井中不能自拔。這種兩敗俱傷的非零和博弈,我們稱之為負和博弈。
反之,如果狼明白狐狸掉到了井裏,動了惻隱之心,搬來一塊石頭放到上麵的桶中,完全可以利用石頭的重量把狐狸拉上來。或者,如果狐狸擔心狼沒有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通過欺騙到達井口以後,再用石頭把狼再拉上來。這兩種方式的結局是兩個參與者都到了井上麵,那麼雙方進行的就是一種正和博弈。
由此可見,博弈的結局是可變的,是零和還是非零和完全取決於參與者的策略。也就是說,當我們與人博弈的時候,最終的結果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擁有博弈智慧的人,就可以掌握主動權,決定事情最終的結果。
博弈論小貼士
在現實的社會競爭中,其實許多時候“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合作,可以得到皆大歡喜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