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理論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令人沮喪的道理:如果你總是想贏對方,結果可能得不償失。因為對方也會全力反擊,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麵。而且,敵對一旦形成,雙方都難以全身而退。這個時候,即使雙方都沒有繼續對抗下去的意願,可還是隻能咬牙堅持。這真是對人類理性的一大嘲弄。
在陷入囚徒困境中應如何表現,博弈專家通常有以下三個建議:
首先,不要嫉妒。人們習慣於考慮零和對局,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贏,另一個就輸。為了能贏,參賽者必須在大部分時間裏比對手做得更好。要認識到生活中的博弈大多數情況都是非零和的。雙方可以都做得很好,也可以都做得很差。雙方的合作是可能的,但並不是總能實現。
在博弈中,人們傾向於采用相對的標準,這個標準經常把對方的成功與自己的成功對立起來。這種標準導致了嫉妒,嫉妒導致企圖抵消對方已經得到的優勢。在囚徒困境的形式下,抵消對方優勢隻能通過背叛來實現。但是背叛會導致更多的背叛和對雙方的懲罰。因此嫉妒是自我毀滅。
要求自己比對方做得好不是一個很好的標準,除非你的目的是消滅對方。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個目的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在一個非零和的世界裏,你沒有必要非得比對方做得更好。特別當你要和許多不同的對手打交道時更是這樣。隻要你自己能做得好就沒有理由去嫉妒對方的成功。這一點對於職場人頗有警示意義。在求職的時候,很多年輕人往往希望自己表現得比同批人優秀;而看到別人條件很好,還來跟自己搶這個職位會很嫉恨。而在升職的關頭,年輕人更是喜歡搶風頭,表現出眾;如果遇到優秀的競爭對手出現,就會因嫉妒而作出很多小動作破壞。事實上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博弈表現。而企業也未必就隻要“優秀”的人,他們更需要的是適合的人。你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別人比自己厲害就起情緒。大連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就公開表示:“篩選簡曆時,太優秀的人我們可能就不會讓他們來麵試。因為企業對招聘來的員工都要進行培養,這就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所以我們招聘的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很重要。萬科是個不錯的企業,但是在萬科之上還有更多比萬科好的企業,這些企業的待遇和薪酬都要比萬科高。太優秀的人,他們一般不會滿足於在萬科的發展,他們有能力去其他更好的企業發展。”
其次,不要首先背叛。隻要對方合作你也合作就會有好處。當然,你可以嚐試更保險的方式,即先背叛直到對方合作,才開始合作。然而,這實際上是一個很有風險的策略,因為你的最初的背叛就可能引起對方的報複,並使你處於要麼被占便宜要麼雙方背叛的兩難境地。如果你懲罰對方的報複,這種反應就會一直延續下去。如果你寬恕了對方,你就得冒被欺負的風險。即使你能避免這些長遠問題,對你的最初背叛的當下報複會使你希望自己從一開始就應該是善良的。
最後,不要耍小聰明。在囚徒困境的情況下人們容易耍小聰明,然而複雜的策略並不比簡單的規則做得更好。事實上,這些策略的共同問題是,使用一些複雜的方法來推斷對方,而這些推斷常常是錯誤的。一部分問題是對方經常用試探性的背叛來表明它不會被引誘而合作,但是問題的關鍵是這些策略沒有考慮到自身的行為會引起對方的變化。對方對你的行為是有反應的,對方將把你的行為看做你是否回報合作的信號。因此,你自己的行為將會反射到你的身上。
試圖使得分最大化的策略把對方看做環境的一個不變的部分而忽略了相互的作用,不管他們在有限的假設下所做的算計是多麼的聰明。如果你離開雙方相互適應的簡單原則,那麼你的聰明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另一個過分聰明的方式是使用“永久報複”的策略,這個策略隻要對方合作它就合作,但是一旦對方背叛一次,自己就決不合作。由於這個策略的出發點是善良的,在與其他善良的策略相遇時,將會獲得很好的結局,並且與那些完全隨機的策略相遇時也不錯。但在與那些偶爾背叛但準備一旦受懲罰就撤回的策略相比,它太快放棄了合作。“永久報複”看起來似乎很聰明,因為它為避免背叛提供了最大的激勵,但是它為了自己的利益顯得太嚴厲了。
當然,在許多人類事務中,一個使用複雜策略的人可以向對方解釋每一個選擇的理由。然而,問題出現了:對方可能懷疑所提供的這些理由,在這個情況下對方將認為不值得有任何反應,對方會把一個顯得不可預測的策略看做不可改造的,結果自然是導致背叛。
博弈論小貼士
一次性的博弈最終會因個人利益最大化而陷入囚徒困境;但如果是多次博弈,人們就有了合作的可能性,囚徒困境就可能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