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豬博弈的情景中,大豬是占據比較優勢的,但是,由於小豬別無選擇,使得大豬為了自己能吃到食物,不得不辛勤忙碌,反而讓小豬搭了便車,而且比大豬還得意。這種現象是遊戲規則所導致的。規則的核心指標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數量和踏板與投食口之間的距離。如果改變一下核心指標,大豬就可能占主導地位了。比如,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但同時將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小豬就不得不拚命地搶著踩踏板,因為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勞者多得。證券投資中,莊家和散戶的博弈就是典型的智豬博弈。當莊家在底位買入大量股票後,已經付出了相當多的資金和時間成本,如果不等價格上升就撤退,就隻有接受虧損。所以,基於和大豬一樣的貪吃本能,隻要大勢不是太糟糕,莊家一般都會抬高股價,以求實現手中股票的增值。這時的小豬——中小散戶,就可以對該股追加資金,當一隻聰明的“小豬”,而讓“大豬”莊家力抬股價。當然,這種股票的發覺並不容易,所以當“小豬”所需要的條件,就是發現有這種情況存在的豬圈,並衝進去。這樣,你就成為一隻聰明的“小豬”。
從散戶與莊家的策略選擇上看,這種博弈結果是有參考價值的。例如,對股票的操作是需要成本的,事先、事中和事後的信息處理,都需要金錢與時間成本的投入,如行業分析、企業調研、財務分析等。
一旦已經付出,機構投資者是不太甘心就此放棄的。而中小散戶,不太可能事先支付這些高額成本,更沒有資金控盤操作,因此隻能采取小豬的等待策略。等到莊家動手為自己覓食而主動出擊時,散戶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股市中,散戶投資者與小豬的命運有相似之處,沒有能力承擔炒作成本,所以就應該充分利用資金靈活、成本低和不怕被套的優勢,發現並選擇那些機構投資者已經或可能坐莊的股票,等著大豬們為自己服務。
由此看到,散戶和機構的博弈中,散戶並不是總沒有優勢的,關鍵是找到有大豬的那個食槽,並等到對自己有利的遊戲規則形成時再進入。
遺憾的是,在股市中,很多作為“小豬”的散戶不知道要采取等待策略。更不知道讓“大豬”們去表現,在“大豬”們拉動股票價格後從中獲取利潤,才是“小豬”們的最佳選擇。
作為“小豬”,還要學會特立獨行。行動前,不用也不需要從其他“小豬”那裏得到肯定;行動時,認同且跟隨你的“小豬”越多,則你出錯的可能也就越大。簡單地說,就是不要從眾,而是跟隨“大豬”。
當然股市中的金融機構要比模型中的大豬聰明得多,並且不守遊戲規則,他們不會甘心為小豬們踩踏板。事實上,他們往往會選擇破壞這個博弈的規矩,甚至重新建立新規則。
比如他們可以把踏板放在食槽旁邊,或者可以遙控,這樣小豬們就失去了搭便車的機會。例如,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串通,散布虛假的利空消息,這就類似於踩踏板前騙小豬離開食槽,好讓自己飽餐一頓。
當然金融市場中的很多“大豬”也並不聰明,他們的表現欲過強,太喜歡主動地創造市場反應,而不隻是對市場作出反應。短期來看,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左右市場,操縱價格,做膽大妄為的造市者。
這些“大豬”們並不知道自己要小心謹慎、如履薄冰,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如想象的那樣強大到可以無敵於天下。自然而然地,每一年都會有一些高估自己的“大豬”倒下,幸存的“大豬”在經過優勝劣汰之後會變得更加強壯。
博弈論小貼士
炒股中,散戶與莊家的關係就像智豬博弈中的小豬與大豬的關係。每一位散戶投資者要像小豬一樣,學會等待在“大豬”們拉動股票價格後從中獲取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