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把對手變成朋,友化幹戈為玉帛的藝術(2 / 2)

原來那家培訓學校僅有的四位老師要求同時加薪,而未能得到此校長的同意,四位老師要求一起辭職。校長是位下崗女工,隻是因為咽不下這口氣,而不想就這麼偏宜了那四位老師,覺得自己很憋屈,找俞敏洪的主要目的,想把培訓學校裏400個學生全部轉到俞老師學校,然後自己不幹了。

或許對於別人來講,會很開心,終於少個競爭對手,更少了個欺負自己的對象。可是此時俞敏洪卻做出了常人所不能的舉動,他毅然說:“你請那四個老師回來吧,你告訴他們,如果他們願意回來,你就付他們跟新東方老師一樣的工資待遇,如果他們不回來,新東方老師就調四位老師給你們,直到你們找到老師為止。”

麵對如此大度的俞敏洪,昔日的對手百感交集。從此,兩家的關係再也不像以前那麼僵硬了。甚至一度出現“皇上不急太監急”的怪現象:誰在新東方門口發廣告,俞敏洪還沒有生氣,對門的競爭對手,卻放出話來——“誰跟新東方過不去我就跟誰急”。

能夠化幹戈為玉帛,將一場沒有贏家的爭端消彌於無形,無疑是值得每一個博弈參與者學習的。

1957年,當時還默默無聞的約翰·列儂在一次小型演出中認識了15歲的保羅·麥卡特尼。演出結束後,保羅批評約翰唱得不對,吉他也彈得不好,約翰很不服氣。於是,保羅用左手彈了一段漂亮的吉他,向約翰展示了他的天才,而且他能記住所有的歌詞,這讓約翰大為驚訝。約翰想,與其讓這小子成為自己將來的對手,還不如現在就邀請他入夥。就在這天,20世紀最成功的音樂搭檔誕生了,約翰和保羅攜手合作,組建了“披頭士”樂隊。這支樂隊後來風靡全球,成為曆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樂隊。

聰明的約翰很有遠見:在對手還未成為對手之前,快步上前,站到他的身邊,把他變成自己的朋友。

在人際交往中亦是如此,如果雙方博弈的結果是“零和”或“負和”,那麼,對方得益就意味著自己受損或雙方都受損,這樣做的結果也隻能是兩敗俱傷。因此,為了生存,人與人之間必須學會共贏,把人際關係變成是一場雙方得益的“正和博弈”,達到共贏,而這樣也是使人際關係向著更健康方向發展的唯一做法。要知道失去一個朋友,有可能就失去了很好的資源和很多的機遇。

博弈論小貼士

站到對手的身邊去,把對手變成自己的朋友,這樣既能在競爭中不戰而勝,又能跟一個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旗鼓相當的人成為朋友,豈不是一舉兩得的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