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熟”也得拘禮
韓先生和王先生是一塊兒長大的,情同手足。長大後,韓先生在上海開了一家公司,王先生在他手下任職。
王先生工作任勞任怨,也小有成績。就是有一件事讓韓先生大為惱火:王先生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叫他的乳名“毛毛”,提醒了他幾次,王先生總是哈哈一笑,說:“咱哥倆誰跟誰呀?你就別跟我來這一套了。”最後,韓先生忍無可忍,終於找了個機會,把王先生打發走了。王先生始終不明白:“為什麼從小一起長大的,連乳名都叫不得?難道真的是情隨事遷?”
王先生不明白,生活環境、社會地位變了,人的心理需求、相應的生活方式也會改變。乳名應該成為韓先生小秘密,公開他的乳名就等於揭開了他的小秘密,使他覺得在職員麵前很沒麵子,影響他的工作和聲譽,使他無法正常領導他的下屬。
王先生直呼韓先生乳名,還表明王先生在一定程度上對韓先生權力的輕視。從公司利益出發,自己在職員心中地位不牢固,直接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同時,還可能導致動搖自己在其他職員心目中的地位。
王先生頑固地直呼韓先生乳名,表明王先生懷舊心理很強,在商業中易輕信於人而不易取得別人的信賴,把某些工作交給他,可能會成功的少,失敗的多。
由於王先生的“熟”而不拘禮,終於失去了舊日朋友的信賴。
朋友相處,應該是坦誠的,但在特殊的環境中,我們應盡量避免跟對方表示過分的親熱,這既表明你對對方人格的尊重、工作的協助,也能增進朋友對你的了解和信賴。必要的時候,“熟”而拘禮,站遠一點,會讓你與朋友的心貼得更近。
7開玩笑要有分寸
熟悉的朋友聚在一起時,大家不免開開玩笑,互相取樂。說話不受拘束,原是人生一件快事,不過凡事有利也有弊,樂極生悲,因開玩笑而使朋友不歡而散的事是常有的。有些人就由此懷疑,是否在口才藝術中玩笑之事應列為禁例?
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在相識的朋友麵前連開玩笑的話都不能說,那麼人生在世,真是乏味至極了。我們必須注意的,隻是怎樣避免因開玩笑而產生的不良影響。
開玩笑之前,先要注意你所選擇的對象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大概一般人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狡黠聰明;第二類為敦厚誠實;第三類為介於上例兩者之間。對第一類人,即狡黠聰明的人開玩笑,他不會讓你占便宜的,結果是旗鼓相當、不分上下。第二類即敦厚誠實者,既無還手之力,亦無抵抗之力,這種人喜歡和大家一起開玩笑,任你如何取笑他,他脾氣絕好,不會動氣。對於第一類和第二類人,你可以看看對方的情況,決定你是否開玩笑。隻有介於兩者之間的那種人,應付時最要小心。這種人大概也愛和別人說說笑笑,但一經別人取笑時,既無立刻還嘴的聰明才智,又無接納別人玩笑的度量,結果男則變為惱羞成怒,大家不歡;女則獨自躺在床上痛哭一場,說是受人欺侮。所以開玩笑前先了解對方,然後再去做最為妥當。
開玩笑要適可而止,普通開開玩笑,一兩句話說過便罷,不能老盯著一個人。如果你這樣做,絕大部分人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專對一個人不停地大開玩笑,則絕大多數人是不能忍受的。
開玩笑本來無所謂顧慮到對方的尊嚴,但如果使對方太難堪了,那就失去了開玩笑的意義。你笑你的同學考試不及格,你笑你的朋友怕老婆,你笑你的親戚做生意因上了別人的當而虧了本,你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時跌了一跤……本來這些都是應該抱以同情的,而你卻拿來取笑別人,不僅使對方難以下台,而且表現出你的殘酷無情。同樣,不可拿別人生理上的缺陷來做你開玩笑的題材,如對眼、麻子、跛腳、駝背等等,屬於一個人的不幸,你應該是憐憫而不是取笑。不可使開玩笑成為你的談話習慣。除了開玩笑就不會說話,隻能表示你的淺薄。故意在別人的苦惱上開玩笑的人,一定是個無情的人。
詼諧且具有濃厚風趣的語句,能使人快樂,更會發人深思,這種智慧型的幽默,是玩笑談話中最上乘的,在不傷害別人的同時,使大家開心。如果你能誠心誠意地這樣做,你一定可以獲得更多人的信賴、更多人的欽佩,並將會獲得更多的朋友。
8商業交往莫摻進友誼
老張和老李是一對交往十幾年的老朋友,自稱是“百煉成鋼”。一年前,老張的兒子去南方做生意,一時資金困難,老張自然地想到老李。老李二話沒說,悉數取出存款交給了老張。老李的妻子擔心地問:“這合適嗎?馬上就要買房子了!”“沒關係!”老李坦然道,“是朋友,還能不幫一把?再說,他幾個月就還了。”
不料,正如俗話所說的,人算不如天算。由於市場的變化,老張的兒子生意一開始就不順手,追加的投入一轉眼就沒了蹤影。而隨著房改政策的全麵推行,急需交款買房的老李夫婦有點沉不住氣了,終於開口向老張要錢了。老張倒是爽快:“再等一個月,全部還清。”可是,半年過去了,老李也沒有拿過一分錢。而天天被人登門要債逼紅了眼的老張父子,也來個死豬不怕開水燙,耍起了無賴:“誰能證明我借你的錢了?”是啊,因為是老朋友借錢,誰也沒想要立個字據。到現在老李才發現,友情不能做保。雙方終於翻了臉,鬧到了法院。十幾年的老關係到此也就畫上了句號。
老李和老張之間糾紛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濫用了友情,把友情摻進了經濟交往中。用精致的語言來說,他們把友情抵押給了金錢,最後金錢吞噬了友情。
德國詩人歌德曾在詩劇《浮士德》中描寫浮士德為了獲取知識而把靈魂抵押給了魔鬼,經曆了一係列的磨難,最終才又重新得到靈魂。值得指出的是,友情不能抵押,抵押過的友情如同修補過的花瓶,無論你怎麼視而不見,它都讓你忘不掉。所以,友情很偉大,友情又很脆弱,在經濟生活中我們絕不能濫用友情。正因如此,許多成功的商人都抱定一個宗旨:不和朋友做生意。因為友情不容投資,和陌生人做生意能交上朋友,和朋友做生意能失去朋友。
人人可成“美語”秀
1我愛我家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細胞。家庭的和諧與融洽是整個社會安定的基本構成要素,也是整個社會文明和進步的加速器。所以恰如其分地處理家庭所有成員的感情問題,對於淨化人們的靈魂,提高其社會責任感有著巨大的意義。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正確地解決家庭各成員間的問題,也是要講究點藝術的。因為自古以來,人們都對“清官難斷家務事”這一觀點深有感觸。
人人都愛自己的家,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要向外人介紹自己家庭成員的時候。
在向外人介紹自己的親屬時,應盡量避免稱呼上的含混。在介紹自己的公婆時,若隻簡單地說:“我爸爸”、“我媽媽”,用心雖好,但很容易招致別人的誤解,最好還是說:“這位是我公公”、“這位是我婆婆。”介紹嶽父母時也與此相同。再如介紹自己的小姑、弟媳時,可稱作:“我丈夫的妹妹”“我弟弟的妻子”等等。如果對方知道你夫人或你弟弟的名字,你可以直接說:“XX的妹妹”;“XX的夫人”。這種說明要比你隻說“我的小姑”、“我的弟媳”更清楚明白。在介紹自己的兄弟姐妹等同輩親屬時,不要忘記說清楚和你的關係及他們的名字。例如:“XX先生,這是我的妹妹XX。”“XX兄,這是我的妻子XX。”若隻說:“這是我的哥哥”而不提你哥哥的名字,則會使對方不知如何稱呼為好。如果對方也按你的口吻稱其為“哥哥”,有時就不一定合適。但如果根據你的姓氏,一般地稱作“老王”、“小王”或“王先生”,這也未必適宜。碰到這種情況,你的這位哥哥最好能主動地說出自己的名字,這樣就可避免尷尬的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