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對話比前麵是否要柔和,具有人情味呢;同樣一件事,兩種結果,這就顯示語言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假如你把語言再換一下,就可以使丈夫早點起床。
“你總是喜歡賴床”
“晚上早點睡,每次早上就不會起不來。”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講演,獨具風格,給友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講演。有一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
於是,劉真便請在座的梁實秋上台給同學們講幾句話。
梁實秋本不願充當這類角色,但無奈校長有令,隻好以一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說:“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上台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後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我現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
話不尋常,引起全場哄堂大笑,驅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這種溫柔的語言,對方想生氣也辦不到,語言的魔力產生了效果。
2談話的方法和能力
我們日常所說的話與真正的語言相差很遠,有些人認為隻要把自己的思想傳達給對方,就是語言的完成,實際上語言並不是這麼簡單。
有人問一個人在政界中如何處世,羅斯福回答“帶大棍子,小聲說話”。
這種風趣的語言,就是經過了修辭,看起來信手拈來,隨口而出,這就要在長期的生活中加以積累,隻要潛心地學習,一定會成功,我們再看看下麵幾個例子。
例(1)
一位政府官員到白宮與西奧多·羅斯福總統高談公務。可是總統的小女兒卻不停地在辦公室跑來跑去,並不時打斷他們的說話。
“總統先生,你是否可以管一下你的女兒呢?”這位官員終於忍不住說道。
“我恐怕隻能做兩件事中的一件,要麼做美國總統,要麼照管女兒,我無法同時做這兩件事。”羅斯福用簡潔的語言回答了這位官員。
例(2)
富勒是美國最高法院的第十任法官。一次,在他主持的會上,有人發表了激烈的反對教育和大學的長篇演說。那人說:“感謝上帝,我從來沒有和大學打交道並因此受到腐蝕。”
富勒打斷了他的話,問“我是否能認為,這位演說者是因為他的無知而感謝上帝?”
那人回答說:“如果你想表達的話,是的。”
“那麼,”富勒接著說:“我得說你有許多東西值得感謝。”
例(3)
在卡爾文·柯立芝任美國總統期間,一個名叫喬治的參議員向總統抱怨說,共和黨正考慮推薦的一個參議員侯選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狗狼養的”,柯立芝微笑著回答:“這完全可能。不過在這個國家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我想他們在參議院裏也應該有自己的代表。”
以上三例都沒有華麗的詞彙,可是卻有很深的知識哲理,不但是知識的較量,更重要的是語言藝術的較量,這種不從正麵回答,而從側麵表達方式,隻要你具備了語言修辭藝術,你就有了“名嘴”的“口感”,必然開口不俗,令人刮目相看。
脫口秀實際上就是語言的藝術,最後落實到是說話的技巧,方法和能力,把語言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說話能力。也是秀口鍛煉的基礎。
談到說話能力,意思是讓對方明白你想說些什麼,而能清晰地讓對方領會到自己的意旨,如此即表示你有相當的表達能力。但給予人忠告時,其語氣應委婉有致,他人才能欣然接受而改正缺點。
3語言靠積累
讓我們先來討論談話的題材,關於這一點,一般人都有很深的誤解。
如果你常常覺得與人談話很吃力,恐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對應該講什麼話這個問題有很深的誤解。
一個最普遍的誤解是:以為隻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件才是值得談的。
當你見到熟人的時候,你在腦子裏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怪誕的奇聞,驚心動魄的事件,或是令人神經錯亂的經驗,以及令人興奮刺激的事情。
自然,這一類事情是一般人聽起來最有興趣的了。能夠在談話的時候,講出這樣動聽的事情,無論對聽的人,還是對講的人,都是一種滿足。
但是,這一類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畢竟不多,有些轟動社會的新聞,是用不著你來說別人就已經聽過了。即使是你親身經曆過的比較特殊的事情,你也不能把它到處一講再講。此外,你在某一個場合講很受歡迎的故事,在另外一些人麵前就不一定受歡迎。因此,你若認為隻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談,那你就會經常覺得無話可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