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趣之能2(2 / 3)

文革中,有個造反派把花園裏的一盆花拿回家去,但不知道這盆花好不好,就去問趙樹理。

趙樹理說:“我是黑幫,我說是香花,你們說是毒草,我說是毒草,你們會說是香花。”

一次,趙樹理被批鬥後受了傷,去門診治療,醫生驚詫地問道:“你就是作家趙樹理?”

趙樹理淡淡一笑說:“這個時候,誰還敢冒名頂替我呢?”

其實,人們除了愛聽一些奇聞軼事以外,也很願意和朋友們談一些有關日常生活的普通話題。比如,小孩子長大了,要進哪一所學校比較好啦,花木被蟲子咬了應該買哪一種蟲藥啦,這個周末有什麼好電影看啦,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談話題材,也都能使談話雙方感到有興趣。在日常的談話和聽話中無形中積累了知識。

有一個笑話:某君以口齒伶俐而見長,有人向他求教有什麼訣竅,他說:“很簡單,看他是什麼人,就跟他說什麼話。例如同屠夫就談豬肉,對廚師就談菜肴。”那位求教的人又問:“如果屠夫和廚師都在座,你談些什麼?”他說:“我就談紅燒肉”。由上麵的事故中可以看出,要應付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具備多方麵的知識。

自己不可能稱讚自己,但對於別人,你卻不可吝嗇你的稱讚。稱讚是欣賞,是感謝,是對別人表示敬意。稱讚給人的喜悅是無可比擬的。

一副冷漠的麵孔和一張缺乏熱情的嘴是最使人失望的。

怎樣稱讚別人呢?說話的時候最要緊的還是熱誠,一兩句敷衍的話,立刻被人發覺你的虛偽。所以每當你稱讚別人的時候,要從小處發揮,缺乏熱誠的人是不會注意到小節的。

“你的文章寫得好極了”,光這樣說是不夠的,確實有點馬虎敷衍。如果你加上一句:“能夠使年輕人讀了更加奮發”,那麼效果就完全兩樣了。同樣地,僅說:“你的衣服真漂亮”,也是不夠的,為了博得對方更大的歡心,你必須再具體說出這衣服怎麼漂亮。例如具體說這衣服色彩配得好,圖案很好看,或式樣大方美觀等等均無不可。

聰明而熱誠的人對於說一句讚美話,必定是最深的欣賞情緒說出來。“你的琴彈得太動人了,使我想起了我的家鄉那黃昏歸牧時微風吹落葉的情景”。要是你聽到這樣的一句話,你將會如何地感動呢?誠然,這樣的話也許你覺得不容易說,因為這需要想像力,更需要真誠的熱情。但你隻要能夠對別人的事情有充分的誠意去欣賞,則這樣的一句讚美話是任何人都會說出來的。最美麗動聽的讚美辭,應該發自內心的深處,當人們充滿了熱情的時候,即使一個農夫也必定會說出最動人的話。

1982年秋天,在美國洛杉磯召開的中美作家會議上,美國詩人艾倫·金斯伯格請中國作家蔣子龍解個怪謎:“把一隻2500克重的雞放進一個隻能裝500克水的瓶子裏,您用什麼辦法把它拿出來?”

“您怎麼放進去,我就怎麼拿出來。”蔣子龍微笑道,“您顯然是憑嘴一說就把雞放進了瓶子,那麼我就用語言這個工具再把雞拿出來。”

金斯伯格讚賞道:“您是第一個猜中這個怪謎的人。”

每個人都喜歡受到別人的稱讚,無論六歲的小孩或六十歲的老叟都是如此。人們尤其喜歡將自己和別人比較,希望比別人好一點。所以有比較性的讚美話也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讚美也要講究方式和技巧。比如說:甲和乙兩人以不同的價錢買了兩件完全一樣的遊泳衣,而乙所買的比甲買的價錢便宜,因此,乙一定覺得很得意。當著他一個人的麵,你提起兩件遊泳衣的事,如果你說:“甲是吃虧了,他花的錢比你花的錢貴得多”,那倒不如說:“你買的比他買的便宜多了”。為什麼呢?因為前者隻不過是表示出甲的愚蠢,而後者則表示對方精明。所以,下一次你稱讚一個人時,你要說“你比某某做得好”,而不要說“某某比你做得差”。

例(1)

張勳生日,大學者辜鴻銘送給他一副對子,說:“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後來,辜鴻銘和胡適說到這件事,說“擎雨蓋”指的是清朝的大帽子,而“傲霜枝”指的是他和張勳都留著的長辮子。

辜鴻銘當北大教授時,有一天,他和兩個美國女士講解“妾”字,說:“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時,手靠其女也。”

這兩個美國女士一聽,反駁道:“那女子疲倦時,為什麼不可將手靠男人呢?”

辜鴻銘從容申辯:“你見過1個茶壺配4個茶杯,哪有一個茶杯配4個茶壺呢,其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