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斯科特·米德,高盛倫敦的一位投資銀行家將要有一段奇特的經曆。這位49歲的美國人擁有巨額財富,在諾丁山擁有一座奢華別墅,在紐約和巴黎也分別有一套超大的公寓。作為畢業於哈佛和劍橋的律師,他同樣為擁有一位聰慧迷人的妻子和5個孩子而自豪。斯科特·米德是朝氣蓬勃的新一代勝利者的代表。此外,他還是一名技術嫻熟的網球手,不過總是在球場上製造恐慌,還是一個糟糕的輸家。
斯科特·米德曾經是一個龐大的詐騙案的受害者。那是他的英國女秘書喬伊蒂·洛雷一手策劃的。在此之前,喬伊蒂曾從她在高盛的第一位女老板那裏挪用了120萬英鎊,隨後又騙取了斯科特·米德330萬英鎊。喬伊蒂在丈夫的配合下設計了一個巧妙的網絡,經由塞浦路斯將詐取的錢財洗出來。1998~2002年間,她在兩位老板的賬戶中任意提取資金,並獲得了大量的好處:塞浦路斯一處帶遊泳池的別墅、送給母親的房子、遊艇、阿斯頓·馬丁跑車、古董家具、卡地亞珠寶……
最不可思議的事情是,自己的日常賬戶裏消失了好幾百萬英鎊,這兩位受害人居然從來都沒有發現!因為他們的工作和社交活動太過忙碌了,對於秘書精心挑選的文件摘要,他們隻是掃一眼而已。對於他們這個層次的財富而言,多一個零還是少一個零沒有太大的區別。銀行內部的檢查部門非常意外地發現了這件事情,於是對喬伊蒂·洛雷提起了訴訟,後者被判處7年徒刑。
這起詐騙案證實,金錢是高盛體係中最重要的。對於大多數投資銀行來說都是如此,而且不僅僅是在美國。金錢就像血液一樣,在所謂科學的、透明的模型內運行。高盛以可觀的酬勞為條件,與這些專業人士達成協議。他們工作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其親人、假期和其他娛樂。對他們而言,公司就是一個家。而對於真正的家庭,犧牲則無論如何是巨大的。就這樣一份要求極端的工作而言,金錢就是動力。
斯科特·米德感到無比失望和挫敗。沒有時間可以浪費,哪怕一分鍾也不行!一隊助手奔赴現場,夜以繼日地展開工作,處理大大小小一係列經濟問題。銀行家們出行從來不坐地鐵,而是出租車、老爺車、直升機或是私人噴氣式飛機,哪怕隻是很短的距離。
錢,錢,錢。派發紅包的時刻來臨了。聖誕假期過後,高盛交易大廳的氣氛比平時要緊張得多。每個人都如坐針氈,情緒異常激動。雇員們個個都非常暴躁,有人甚至把保險絲割斷了。2月初,等待真的到了無可忍受的地步。又過了十幾天,懸念終於落地。紅包揭開了神秘的麵紗,數額都與上級單獨告知的一樣,是年薪的10倍、20倍,甚至更多。對於贏家來說,這不僅是豐厚的大筆收入,也意味著晉升的機會。對於輸家來說,則意味著將被公司拋棄。
勝利者不會表現出一絲激動,這些幸運兒將自己的快樂隱藏在謹慎的微笑背後。他們不會把勝利寫在臉上,隻是謙遜地點點頭。炫耀財富是不受歡迎的。在高盛,絕對禁止炫耀奢華。高盛表示,與一般的觀點相反,人們來到高盛可不是為了一夜暴富。
當然,高盛不會說,高管們每天工作達18個小時是不存私心的。但是按高盛的說法,那些隻會被薪資激勵的員工是不會長久待下去的。此外,對於一位銀行家而言,恰如其分的紅包(投機或許是不道德的,但也不是犯罪),無異於作家的預付款、律師的計時報價,或是足球運動員經紀人的津貼,是衡量獨一無二的才能最簡單公正的方法。
怎樣解釋這一頑念呢?在這一行,參與者之間是可以相互取代的。金錢凸顯了一種“存在感”,而這種存在價值則通過年終獎來實現。正因為如此,一名高盛業務員的目標不是趕上總裁的報酬,而是在同僚中名列前茅。
對交易員來說尤其是這樣,他們往往不得不忍受著某種劣勢情結。讓我們想象一下這些職業:投資銀行家(領主)、個人資產管理人(權勢集團)、分析員(知識分子)和風險監督員(情報官員)。相比而言,交易部門處於最末端的位置。最優秀的交易員都是些癡迷數學的學生。對於這些熱愛戰爭和對抗性體育運動的男孩來講,交易大廳是他們可以盡情展現挑釁和暴力的最後一片領地。
在高盛,他們擁有卓越的技能並馬不停蹄地工作,所取得的財富換來了前所未有的好生活。臨別時的“聖餐”會抹去生活的艱辛。即便被辭退之後,親人的生活也不會辛苦,這是令人寬慰和鼓舞的。
為了確保給最優秀的員工發放數額驚人的紅包,在這樣一個國際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高盛和其他同行一樣,首先強調吸引和保護人才的緊迫性。高盛銀行確定,最重要的是滿足客戶的需求、確保股東豐厚的股票分紅,銀行必須由有才能的人來領導。市場的各項活動必須得到優厚的回報。而且,在競爭殘酷的大背景下,分紅原則意味著報酬取決於業績。這是至關重要的。隻有豐厚的回報,無論是現金還是股票,才能刺激財富的創造,鼓舞業務員們投身於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