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對風險的偏好由來已久,這與此後市場上出現的一種著名現象有關。它的名字叫對衝基金,指推動國際投機的投資基金。讓我們坐上好萊塢攝影棚裏那種幽靈列車去回顧一下曆史。旅程開始於倫敦市中心的聖詹姆斯廣場。廣場四周有蓓爾美爾大街和紳士俱樂部,國王大街和藝術品市場,服裝定製聖地傑明街,還有攝政街和精致的商店。在皮卡迪利廣場閑逛看熱鬧的人不會想到,就是在這塊奢華而又低調的土地上,跳動著歐洲財富管理行業的心髒。大筆財富(例如退休基金)喜歡倫敦市中心商業區和聖詹姆斯廣場的低調,勝過倫敦金融城中心及金絲雀碼頭那些摩天大樓的浮華。
那麼每次金融危機中都飽受公眾詬病的對衝基金究竟是什麼呢?對衝基金是銀行利用客戶的資金投資,同時為客戶提供傳統資產管理以外的選擇的一種投資結構。這些客戶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如退休基金、保險公司、慈善機構、大學等,也有資產雄厚的個人投資者。這些公司大部分為私人性質,希望通過戰略投資獲得遠超過市場投資的收益。對衝基金尋求的是長期投資收益,通常會對投資設定最短期限。他們掌管著數億美元的資金,卻隻相當於全球總資本的2%,所以他們總是聲稱現在的危機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是他們造成的。
回到聖詹姆斯廣場,那些自以為又會看到交易大廳裏嘈雜景象的人一定會很吃驚。對衝基金交易場所仿佛是一個寧靜的港灣,交易人沉靜地坐在屏幕前麵,屏幕上顯示著股市行情。這裏沒有一絲緊張的氣氛,業務員正常交談,無須提高嗓門或者說一些暗語。月亮的背麵竟然隱藏著一個私密的世界,真令人難以置信。
為了吸引機構投資者和個人資金,他們會在投資者會議和銀行、律師等經紀人之間咬耳朵傳遞信息。很糾結嗎?一點兒也不:前台小姐會接待您。春日的陽光透過遮在窗前的金屬簾,一縷縷投射在白色的牆麵上。沒有紀念品,沒有仿古裝飾,對衝基金的混沌世界就像一間瑞士診所。
終點站到了,大家請下車。坐落於艦隊街、裝潢充滿藝術氣息的高盛總部將成為我們在投機王國核心之旅的最後一站。事實上,對於很多人來說,擁有自有資金的高盛已然成為一個快速撈錢的大賭場,賭台管理員分牌、操縱著骰子和賭客一較高下。2010年4月27日,在對高盛的國會聽證會上,一位參議員叫嚷道:“這已不是華爾街,這是拉斯韋加斯!”而一位賭城的市政官員卻反駁道:“不,至少我們這是有規矩的!”他們說得都不對:賭場的賭客喜歡冒險的遊戲,而對衝基金是厭惡風險的。例如對高盛來說,開展這項業務恰恰是為了抵禦風險。對衝基金的投資策略建立在對市場解讀的基礎上,目的是維護客戶的利益,可以說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是高盛賴以生存的技術,也是其附加值所在。這一形象有點兒牽強,但是在這個領域內,投資銀行既是雄鷹的眼睛又是爪子。
一方麵,高盛作為其投機商客戶的顧問機構,為其提供服務並收取傭金,行話稱“主要經紀業務”。另一方麵,高盛卻與其客戶競爭,直接投資對衝基金。
高盛的首要業務是經紀業務,即通過買賣,為受自身規模限製的對衝基金提供行政架構。高盛為力求通過利用市場異常來獲利的苛刻的投資者安排交易,並為其提供資金,幫助其完成交易。經紀人會附帶向客戶發放股票、債券,客戶也會參與到銀行的研究分析工作中。主要經紀人在客戶和機構投資者與私人投資者之間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另外,對衝基金可以將其資產(現金和股票)存在銀行。“顯而易見,高盛是不可或缺的。它的經紀人效率高、精明強幹,可以搞定一切問題,滿足我們的需要。”對任何人來說,高盛都是行業翹楚。這工作類似於鐵皮匠、管道工、鉗工,雖不大體麵,但卻很賺錢。無論是在倫敦還是在華爾街,對衝基金的收益最高都可達到交易收入和商業銀行利潤的一半。
真是令人豔羨的行業啊,尤其是當鐵皮匠將自己包裝成鐵皮藝術家的時候。這就是高盛的第二項業務:一個出色的投機基金網絡,在這個網絡中,高盛是收款人,盡管它大部分時間是少數股權股東。這項業務屬於資產管理,與取決於證券交割的經紀業務截然不同。
得益於自身出類拔萃的專業技能,高盛在經過係統、成熟的研究之後,為自身及第三方基金提供一整套投資戰略,然後讓電腦自動去挑選合適的投資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