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科植物的傳粉生物學是研究其在野外自然繁育的基礎,傳粉生物學的研究對蘭科植物的保育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全麵了解白及的整個生活史,對它的傳粉生物也應引貴州珍稀藥材白及起相關研究者的重視,這方麵應該是國內研究人員下一步重點開展白及研究的方向之一。通過研究,可以獲得大量白及蒴果,為利用種子無菌萌發,組培快繁育苗提供保障。
三、白及組培快繁技術研究概況
近幾年來,隨著組培快繁技術運用範圍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也正致力於開展白及種子無菌萌發、組培快繁育苗研究。張燕等(2013)以白及種子為培養材料,對白及種子無菌非共生萌發過程中原球莖發育進行了研究;並以白及組培苗的原球莖和葉片為外植體,進行白及組織培養快速繁殖技術研究。結果表明,在白及的種子發育過程中,種胚發育成幼苗有兩種方式,即:一種是小球體經原球莖發育成小苗;另一種是小球體伸長成根狀莖後發育成小苗。組培苗的原球莖經切割後在誘導培養基上培養,可產生增殖分化,形成叢芽。原球莖誘導的最適培養基為1/2MS+6-BA5.0mg/L+NAA0.2mg/L,增殖倍數為2.71。以葉片為外植體,未獲得組培苗。曾宋君等(2004)等研究發現,白及種子在基本成熟時胚的萌發率和成苗率最高,萌發期與成苗期最短;胚萌發的最適培養基為1/2MS;在培養基中加入10%的椰子汁能提高萌發率與成苗率,加入1%的活性炭有利於試管苗的生長。試管苗莖尖在MS培養基附加6-BA0.5mg/L和NAA0.2mg/L時增殖效果好。生根培養以1/2MS培養基附加NAA0.5mg/L效果最好,加上10%的香蕉汁有利於生根壯苗。袁寧等(2009)用白及種子無菌播種,進行組培快繁育苗,結果發現種子成熟度對種子的萌發影響較大,促進種子萌發的培養基為1/2MS+6-BA1mg/L;叢芽增殖的培養基為MS+6-BA1.0mg/L+NAA0.15mg/L,叢芽增殖係數可達2.88。生根培養基為1/2MS+NAA0.5mg/L+香蕉泥75g/L。餘朝秀等(2005)對雲南野生白及進行了組培快繁,表明MS+6-BA1.0-3.0mg/L+NAA0.2ms/L可誘導莖尖及側芽萌生增殖芽;MS+KT4.0mg/L+NAA0.2mg/L誘導增殖的效果最好,1/2MS+NAA0.2mg/L有利於生根,且植株長勢健壯。煉苗基質以60%腐葉土+30%珍珠岩+10%素紅土為佳;煉苗溫度為23~27℃,空氣相對濕度為80%~90%,有利於提高煉苗成活率。朱玉球和王雪根(1999)利用不同的基本培養基,不同的植物長調節劑及其配比,不同的原球莖切割方式係統地研究了黃花白及組織培養技術,發現1/2MS+6-BA1.0mg/L+NAA0.1mg/L培養基有利於原球莖增殖;Kyoto+6-BA1.0mg/L+NAA0.1mg/L的培養基有利於誘導原球莖增殖、分化及幼苗的生長;Kyoto+6-BA2.0mg/L+NAA0.1mg/L的培養基時球莖切塊誘導芽的效果最好。陶剛等(2008)以野生黃花白及自然授粉的種子進行無菌萌發組織快繁研究,獲得了大量組培苗。孫長生等(2004)開展了小白及種子無菌萌發、原球莖增殖培養、原球莖分化培養、生根培養以及煉苗移栽試驗。華白及的組培研究未見有報道。
四、白及菌根真菌研究慨況
白及是陸生型蘭科植物,其種子構造筒單,極為細小,肉眼幾乎不能辨認,萌發時不需要營養貯存組織,與自然條件下同相適應的真菌共生,靠真菌提供營養而發芽,但萌發率極低。菌根真菌侵染是影響種子萌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郭順星等,1992)。因此,弄清菌根真菌與種子萌發的關係是提高白及繁殖率、獲得實生苗的理論基礎。郭順星等(1992)研究了白及種子伴紫萁小菇等4種真菌播種,真菌對原球莖的子葉分化、生長及假根形成均有顯著促進作用。用紫萁小菇培養物的醇、水粗提液及二者混合液播種種子,混合液有利於種子萌發。醇提液可加快原球莖子葉的分化與生長,且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