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9章 從金錢的圈子走出來(1 / 1)

總聽人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掙錢的目的是為了使自己更方便。所以錢不是神,而是仆。有錢人比別人更方便,所以富貴人家對人應該寬厚,如果反而更苛刻,那麼雖然身處富貴中,其行為卻和貧賤的人一樣了,這種富貴怎麼能夠長久呢?所以有錢,相對容易;做個有修養的有錢人卻很難,因為言行要與身份相稱,思想要與地位相符。否則,有失身份,有損形象,這都會影響自己的發展,還不如沒有錢活得痛快。

例如唐代中葉德宗時,王鍔是個赳赳武夫,憑著血氣之勇打了幾次勝仗,最後一步一步官至嶺南節洪史。此公生性吝嗇貪鄙,凡是他經手的工程建設,哪怕瑣屑小事也要躬親,不過,這完全不是出於對於工作的謹慎負責,而是怕肥水落入外人田。每次公家設宴請客的剩菜剩飯,他要麼自己全部兜回家,要麼全部當下賣掉,反正不白白便宜了手下的人。

跟隨他多年的一個舊友,看到他這樣富貴了還見錢忘命,便善意而又委婉地對他說:“相爺要把身外之物看淡一點,對於金錢要有聚有散,好讓社會上知道相爺重義不重財。”過幾天後那位舊友又去見王鍔,王鍔十分誠懇地對他說:“前天你的勸告太及時了,我已按你的意思把錢財散了。”

王鍔說:“我的每個兒子各人分得萬貫,每個女婿各人分得千貫。”

聽著王鍔的回答,那位老友兩眼睜得又大又圓,心裏暗暗地說:“原來如此!”這種方法最後的下場會很可悲。因為,留給兒孫的家業太多了,反而養成了他們不想自食其力的懶惰。世界上最壞事的就是錢財,聰明人的錢財多了,就失去了進取向上的鬥誌;愚蠢的人錢財多了,就會幹更多的蠢事和壞事。是呀!錢財是身外之物,沒有它自然不能生活,但過多又成為自己的累贅,這就像一個人的十個指頭,沒有十個生活不方便,超過了十個就成了負擔。財多必害己,多藏必厚亡。

清朝山西太原有一個商人,生意做得很紅火,長年財源滾滾,雖然請了好幾名賬房先生,但總賬還是靠他自己算,錢的進項又多又大,他天天從早晨打算盤熬到深更半夜,累得他腰酸背痛頭昏眼花,夜晚上床後又想到明天的生意,一想到成堆白花花的銀子又興奮激動。這樣,白天忙得不能睡覺,夜晚又興奮得睡不著覺。這老頭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症,老頭隔壁靠做豆腐為生的小兩口,每天清早起來磨豆漿、做豆腐,說說笑笑,快快活活,甜甜蜜蜜。牆這邊的富老頭在床上翻來覆去,搖頭歎息,對這對窮夫妻又羨慕又嫉妒。他的夫人也說:“老爺,我們這麼多銀子有什麼用,整天又累又擔心,還不如隔壁那對窮夫妻,活得開心。”

老頭早就認識到自己還不如窮鄰居生活得輕鬆灑脫,等太太話一落音便說:“他們是窮才這樣開心,富起來他們就不能了,很快我就讓他們笑不起來。”說著,翻下床去錢櫃裏抓了幾把金子和銀子,扔到鄰居豆腐房的院子裏。

這對夫妻正在邊唱邊做豆腐,忽然聽到院子裏“撲通”、“撲通”地響,提燈一照,隻見是閃閃的金子和白花花的銀子,連忙放下豆子,慌手慌腳地把金銀撿回來,心情緊張極了,不知把這些財富藏在哪裏才好,藏在房裏怕不保險,藏在院裏怕不安全。從此,再也聽不到他們說笑,更聽不見他們唱歌。鄰居富老頭和他夫人開玩笑說:“你看!他們再笑不起來,唱不起來了吧!早該讓他們嚐嚐富有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