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在人生當中,還是在事業當中,要想獲得較大的成功,就要走與眾不同的道路。
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仍然是比爾·蓋茨,許多年來他一直都是高居首位。為什麼比爾·蓋茨會如此富有?
有些人說他是個天才,有些人說是因為他善用策略,還有些人說是因為他對市場行銷很在行,也有人說是因為他懂得如何聘用最好的人才為他工作。這都沒錯,但是有一點不可忽視,比爾·蓋茨之所以會是世界之首富,乃是因為他很有遠見,敢於走與眾不同的道路。
24年前,當比爾·蓋茨創立“微軟”時,它隻是個很小的公司。當時居世界第一位的是IBM公司,但它堅持認為未來仍然將會是以商務機器為主,而比爾·蓋茨知道計算機硬件是由軟件所控製的。因此,他沒有做硬件,而是專心做起了當時還不為人所關注的軟件。結果,“WIN95”、“WIN98”、“WIN2000”等軟件一麵世,就讓那些做硬件的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你要裝軟件嗎?拿錢來!
試想,如果比爾·蓋茨當時沒有微軟件,而是和別人一樣賣機器,他現在肯定成不了世界首富,而是不知道在哪裏賣機器呢。
翻開曆史,走與眾不同的道路而成功的不乏其人:孫中山沒有走改良派的道路,推翻了清政府;毛澤東拿起了槍杆子,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事情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在這裏,我們不妨講一下台灣IT業崛起的例子吧:
中國台灣IT產業起步時沒有自己的品牌與核心技術,又沒有本土市場可以依托,但是台灣人卻依然把IT做得紅紅火火,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台灣人在搞大製造方麵,比美國人和日本人都“專精”——“每一分每一厘錢都要去省”。
在美國,開發一個大製造產品,有40%利潤才做。如果利潤在15%~20%以下,就放棄了。日本製造比美國有競爭力,大概是在20%~10%利潤之間。而台灣在5%~8%之間就可以做得很好。正是因為台灣人與眾不同的經營理念,所以他們才一次又一次地接到了國際上大的訂單,終於成為世界上最大的IT生產基地。
走與眾不同的道路,同時也告訴我們要學會發揮特長。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乃至一個產業不可能具備全方位的優勢,你可能這方麵不如別人,那方麵不如別人,但是你必須有一樣是出色的,否則,你將無法在產業的鏈環中立足。台灣IT產業的崛起也印證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