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4章 因地製宜,見機行事(1 / 1)

說到習慣,我們常常會想,是不是有一些過去的習慣就在你的眼前欺騙或者傷害了你呢?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摒棄以往那些不好的習慣,這說起來好像很輕鬆,而付諸實踐卻是很難的。

曾有一個廣告人告訴我他有嗜煙的習慣,這一習慣最終害苦了他——他的身體被毀了,所以他決定要摒棄這個習慣——戒煙,下麵就是他克服這個壞習慣的方法。

戒煙讓他變得脾氣暴躁,工作效率降低,而他最終解決這個麻煩的方法是馬上再養成其他的習慣來代替抽煙。

現在,他說,當我們看到他站在窗口前深呼吸的時候,他就是在以此為替代抽煙;當我們看見他在漱口的時候,他就是在當自己正在抽煙;當我們看見他晚飯後直接去刷牙,他就是在當自己正在抽煙。他用這些行為強迫自己形成了新的習慣,代替了自己以前抽煙的惡習。

其實,習慣的新陳代謝不僅在生活中會常常發生,就是經商開店也會因地情與人情的變化,而不得不改換經營的思路。

廣州某新區有一條馬路,路邊的幾家小飯館就數由北方阿姨經營的飯堂最紅火。這家飯堂用料純,分量足,味道美,衛生條件也不錯。雖然花色品種不多,總體檔次不高,但經濟實惠,頗受周圍居民及附近的建築工匠們歡迎,因此回頭客多,生意很旺。

兩年過後,老板賺了一把,於是花一大筆錢把店堂裝修一新,藍色玻璃牆替代了鐵皮拉閘門,高級霓虹燈換下了木板門牌,粗桌粗椅不見了,高級餐桌擺上了……可是,事與願違。本指望生意能發揚光大,誰知適得其反,重新開張幾個月了,飯堂門可羅雀。原來,居民們、工友們一見新飯堂那麼漂亮,心想人家鳥槍換炮了,檔次和消費水準自然高了,服務對象也高了,再不是自己的去處了。顧客走了,飯堂還好得起來嗎?

到一個街區開辦飯堂,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本街區居民的基本情況,充分考慮他們的文化水平、經濟能力、生活檔次,才能準確定位,合理設定服務項目與服務等級。在一個以打工族為主要居民的街區,不適當地提高裝修水平,提高服務檔次,把老顧客給嚇跑了,自己也就斷了財路。這家飯堂前期經營成功,是因為他自覺或不自覺地適應了本街區居民的消費能力與生活需求,定位準確,切合地情,故而有效地占領了市場。後期經營失敗,則是因為它背離地域的客觀存在,頭腦發熱,試圖提高服務水平,但卻人為地拔高消費者的承受能力,違背地域實際,結果隻能自砸牌號,自毀前程。

天津“狗不理”包子久負盛名,在北方幾乎是家喻戶曉。它的分店開到深圳時,卻大受冷遇。商家盡管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多方開展促銷活動,始終隻能熱鬧一陣,難以吸引眾人持續鍾情於它。經營者麵對尷尬的局麵,深入街區調查,發現不是包子質量不好,也不是口味不對,而是深圳人對“狗不理”的名稱太感冒了,心理上接受不了。經營者思之再三,忍痛摘下“狗不理”的牌子,換上“喜相逢”的匾額。真是神了,立即柳暗花明,顧客盈門,生意大有起色。

很多時候就須如此,因為地域不同,觀念有異,對應辦法也應該有所改變。

“狗不理”的根據地在北方,樸實的北方人視之為寶貝,自己的孩子自己愛嘛!深圳人就不同了。深圳毗鄰香港,重視名頭,講究吉祥,忌諱很多。“狗不理”字麵意思不雅,深圳人接受不了。聰明的經營者雖然空間視角不靈,但一經發現問題,當即請教社會,深入街區調查,並立即調整思路,是很有理智的。

可見,消費者對商品有不同的審美習慣。符合他們習慣的便會產生購買欲,反之,則再美也棄之不用。歐美國家視黃色為太陽與光明,巴基斯坦則對黃色表示厭煩,希臘、羅馬認為黃色象征吉祥,敘利亞則以黃色象征死亡。我們看一些小例子:

山羊牌鬧鍾在許多國家受歡迎,在英國卻一個也賣不出去。原來,山羊在英國被喻為“不正經的男子”。上海出口一種防蚊蟲叮咬的藥膏,名為“必舒膏”。言下之意是用了這種藥膏,必然感到舒適。可產品到了香港,卻無人問津。原因是“必舒”諧音“必輸”。香港人好“發”,好贏,誰去買“必輸”呢?

世界就是這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就有不同的文化、觀念和心理。當習慣不再習慣時,我們就應及時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