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有多少人知道金庸,應該問天下華人有誰不知道金庸。看多了金庸小說中的刀光劍影,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這位“武林至尊”肯定是一位不苟言笑的嚴肅人物,有一副不怒自威的顏容。其實,金庸生性活潑,平易近人,是老幼鹹宜的良師益友。
王朔的《我看金庸》一文是對金庸小說的第一篇猛烈攻擊的文章,但金庸對此沒有拍案而起,也沒有竭力爭辯,更沒有反唇相譏,他隻是心平氣和地說:“王朔先生的批評,或許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能力所做不到的,限於才力,那是無可奈何的了。”“‘四大俗’之稱,聞之深感慚愧。香港歌星四大天王、成龍先生、瓊瑤女士,我都認識,不意居然與之並列。不稱之為‘四大寇’或‘四大毒’,王朔先生已是筆下留情了。我與王朔先生從未見過麵,將來如到北京待一段的時候,希望能通過朋友介紹而和他相認識。”不指責對方的言過其實,反承認自己才力有限;不責怪對方用語刻薄,反稱讚對方“筆下留情”,且向對方伸出熱情之手,希望與對方交朋友。在這裏,金庸不僅做到了以誠待人,也做到了以禮待人,更做到了以心暖人。
金庸有金庸式的幽默,他平時不動聲色的談吐往往會令人忍俊不禁。金庸喜歡駕車,更喜歡駕跑車。曾有人問他:“你駕跑車超不超車?”金庸答:“當然超車,逢電車,必超車!”聞者無不絕倒。金庸號稱“從未醉過”。很多人以為他酒量過人,而實際情形是他很少喝酒,或喝得很少,那就當然不會醉。
電視和武俠小說中有很多打鬥場麵,會給兒童和分辨能力低的成人帶來不良的影響,對此,金庸的看法如下:“以前有人攻擊武俠小說,認為小孩看了會模仿,也上山學道去了。我想這個責任不應該由武俠小說來負的,一把菜刀可以用來切菜,也可以用來殺人。我寫小說時,隻想到小說的讀者,在小說中描述的事在電視中不一定可以演,因為看小說的人至少有閱讀的能力,受過一定的教育。如果電視對觀眾有壞影響,應該由電視負責。因為電視編劇應該考慮到觀眾中有一部分是沒有分辨能力的,打鬥該適可而止。”“一把菜刀”的比喻既顯示了金庸式的幽默與機智,也把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講得一清二楚。
你待人以善意,別人以善意相報;你待人以真誠,別人以真情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