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生物化學(四)(1 / 2)

氨基酸代謝

【知識點】蛋白質的生理功能維持組織的生長、更新和修複;參與多種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酶、激素、抗體等;氧化供能;轉變為糖和脂肪。

【知識點】機體需要、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的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

【知識點】必需氨基酸的種類: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蘇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

【知識點】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是幾種蛋白質混合食用,可使必需氨基酸互相補充,營養價值提高。

【知識點】氨是有毒物質,各組織產生的氨在血液中主要以無毒的丙氨酸及穀氨酰胺兩種形式運輸。

丙氨酸-葡萄糖循環:在肌組織中,氨基酸經轉氨基作用將氨基轉給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後者經血液運至肝。

穀氨酰胺的運氨作用:在腦和肌組織中,氨與穀氨酸合成穀氨酰胺,後者經血液運至肝或腎。

【知識點】體內氨的去路即機體解除氨毒性的方式合成尿素;合成穀氨酰胺;參與非必需氨基酸及嘌呤、嘧啶堿的合成。

【鏈接】在肝中經鳥氨酸循環合成尿素是氨的主要去路。

【知識點】氨基酸脫氨後產生的α-酮酸有以下去路氨基化生成非必需氨基酸;轉變為糖或脂類;氧化供能。

【知識點】部分氨基酸可在氨基酸脫羧酶(輔酶為磷酸吡哆醛)作用下生成相應的胺,稱為氨基酸的脫羧基作用。

【知識點】一碳單位的概念:某些氨基酸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含有一個碳原子的基團,包括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及亞氨甲基。

核酸的結構與功能與核苷酸代謝

【知識點】核酸分為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

【知識點】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由堿基、戊糖和磷酸三種成分連接而成。

【知識點】DNA的結構結構概念一級結構多脫氧核苷酸鏈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雙螺旋結構DNA有兩條多核苷酸鏈,其骨架繞同軸右手螺旋,反向平行。

螺旋直徑20Nm,每圈10對堿基,上升34Nm。螺旋上有大溝、小溝。

脫氧核糖-磷酸鏈骨架位於螺旋外側。堿基向內,構成堿基平麵。堿基有配對關係,即A=T,有2個氫鍵,G和C間有3個氫鍵。

氫鍵維係橫向穩定,堿基平麵間的堿基堆砌力維係縱向穩定。

【知識點】RNA結構與功能定義特點mRNA信使RNA,真核生物mRNA的前體為不均一核RNA(HNRNA)。HNRNA經加工轉變為成熟的mRNA5′端具有帽子結構(m7GpppmG-);3′端有一段聚腺苷酸尾(p1oyA)TRNA轉運RNA,即在蛋白質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是運輸氨基酸TRNA分子較小,富含稀有堿基,如DHU、φ等。其二級結構為三葉草形,有四環一臂:①DHU環;②反密碼環,其頂端反密碼子可與mRNA密碼子反向配對;③可變環;④Tφ環;⑤氨基酸臂,其3′末端均有CCA-OH結構,該結構可與氨基酸以酯鍵相連RRNA核糖體RNA,與多種蛋白質組成核糖體,核糖體是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場所核糖體有大、小亞基。真核生物核糖體小亞基中含18SRRNA,大亞基中含有28S、58S和5S三種RRNA。原核生物核糖體小亞基中含有16SRRNA,大亞基中含有23S和5S兩種RRNA。

【知識點】核酸的紫外吸收:嘌呤堿和嘧啶堿具有共軛雙鍵,使堿基、核苷、核苷酸和核酸在240~290Nm的紫外波段有一強烈的吸收峰,因此核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

【知識點】DNA變性是指在一定條件下,DNA雙螺旋分開成單鏈的過程。

【知識點】DNA複性是指DNA分子的互補單鏈重新形成雙鏈的過程。

【知識點】嘌呤核苷酸分解生成的磷酸核糖及嘌呤堿可參與核苷酸的補救合成,或經黃嘌呤氧化酶作用最終分解為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