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生物化學(五)(1 / 1)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知識點】癌基因病毒癌基因:與致癌病毒(多數為RNA病毒)的致癌作用相關的核苷酸序列細胞癌基因:哺乳類細胞中普遍存在與病毒癌基因相似的序列,又稱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在外界某些理化、生物因素作用下,可突變激活異常表達,其激活形式有點突變、基因放大、基因重排等.

【知識點】抑癌基因又稱腫瘤抑製基因,有Rb基因、p53基因等。

信號轉導

【知識點】信號分子:從現代信息傳遞的觀點,激素是多細胞生物在細胞間信息傳遞的一種化學信使。它可通過內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等不同方式產生並影響靶細胞。

【知識點】信號分子的種類與化學本質:根據激素的化學結構可分為四類:①肽類激素;②胺類激素;③類固醇激素;④花生四烯酸衍生物(局部作用激素,不進入血循環)。

根據受體分布分為膜受體激素及細胞內受體激素。

【知識點】受體可分為細胞膜受體和胞內受體兩大類。

肝生物化學

【知識點】生物轉化指體內一些活性物質(如激素)、代謝產物、進入機體的藥物、毒物、腐敗產物經肝髒代謝轉化,使其生物活性毒性減弱,水溶性、極性增強易從而從膽汁或尿液排出體外。

【知識點】影響肝髒的生物轉化作用的因素包括年齡、種屬、疾病、誘導物及服用藥物。

【知識點】生物轉化作用的生理意義:對體內的非營養物質進行轉化,使其生物學活性減低或消除(滅活作用),或使有毒物質的毒性減低或消除(解毒作用)。更為重要的是,生物轉化可將這些物質的溶解性增加,變為易於從膽汁或尿液中排出體外的物質。

【知識點】膽色素是體內鐵卟啉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謝產物,包括膽紅素、膽綠素、膽素原和膽素等。

【知識點】未結合膽紅素:主要來自單核-吞噬細胞係統中紅細胞破壞的膽紅素,在血漿中主要與清蛋白結合而運輸,這類膽紅素因未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而稱為未結合膽紅素或遊離膽紅素。

【知識點】結合膽紅素:由肝細胞內質網作用所生成的葡萄糖醛酸膽紅素。

【知識點】膽色素的肝腸循環:在腸道菌酶作用下結合膽紅素脫去葡萄糖醛酸並逐步加氫還原成無色膽素原,主要經糞便排出,被O2氧化成有色膽素。10%~20%膽素原被腸道重吸收入肝,其中大部分再由肝細胞經膽汁排入腸,稱膽素原的肝腸循環。

【知識點】正常情況下,血漿中膽紅素的含量甚微,不超過171μmo1/1,主要是未結合膽紅素。當血清中膽紅素濃度超過34μmo1/1時,即出現鞏膜、黏膜與皮膚的黃染,稱黃疸。血清中膽紅素濃度171~34μmo1/1之間時,則肉眼觀察不到黃染,稱隱性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