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衛生法規執業醫師法(一)(1 / 3)

【知識點】執業醫師法的概述執業醫師法是在調整加強醫師隊伍建設,提高醫師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保障醫師的合法權益和保護人民健康活動中產生的各種社會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執業醫師法的立法宗旨執業醫師法的適用範圍執業醫師工作的管理機關醫師的職責和社會地位為了加強醫師隊伍建設,提高醫師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保障醫師的合法權益和人民健康指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經注冊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包括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中執業的專業醫務人員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的醫師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醫師工作醫師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醫療執業水平,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傷、保護人民健康的神聖職責全社會應當尊重醫師。

【知識點】醫師資格考試製度根據執業醫師法規定,我國實行醫師資格考試製度。醫師資格考試分為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和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醫師資格統一考試的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製定。醫師資格考試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鏈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條件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曆,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後,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科學曆,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二年的;具有中等專業學校醫學專業學曆,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五年的。

【知識點】醫師執業注冊製度:執業醫師法規定,我國實行醫師執業注冊製度。

【知識點】醫師執業注冊程序:申請;審核;注冊。

【知識點】不予注冊執業醫師法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請者,不予注冊: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因受刑事處罰,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不滿二年的受吊銷醫師執業證書行政處罰,自處罰決定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不滿二年的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不宜從事醫療、預防、保健業務的其他情形的。

【知識點】注銷注冊的規定:執業醫師法規定,醫師注冊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應當在三十日內報告準予注冊的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注銷注冊,收回醫師執業證書。

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蹤的受刑事處罰的受吊銷醫師執業證書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暫停執業活動期滿,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中止醫師執業活動滿二年的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不宜從事醫療、預防、保健業務的其他情形的。

【鏈接】被注銷注冊的當事人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注銷注冊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申請複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知識點】變更注冊的規定執業醫師法規定,醫師變更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範圍等注冊事項的,應當到準予注冊的衛生行政部門辦理變更注冊手續。變更注冊的程序與申請注冊的程序相同。

【知識點】重新注冊依執業醫師法,有下列情形的,醫師可以申請重新執業:中止執業2年以上的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者雖受刑事處罰,但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已滿2年雖受吊銷醫師執業證書行政處罰,自處罰執行完畢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已滿2年的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不宜從事醫療、預防、保健業務的其他情形,該情形已消失的。

【知識點】個體行醫的規定申請個體行醫的執業醫師,須經注冊後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滿五年,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未經批準,不得行醫。

【知識點】醫師的執業權利在注冊的執業範圍內,進行醫學檢查、疾病調查、醫學處置、出具相應的醫學證明文件,選擇合理的醫療、預防、保健方案。

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標準,獲得與本人執業活動相當的醫療設備基本條件。

從事醫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學術團體。

參加專業培訓,接受繼續醫學教育。

在執業活動中,人格尊嚴、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獲取工資報酬和津貼,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

對所在機構的醫療、預防、保健工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依法參與所在機構的民主管理。

【知識點】醫師的執業義務遵守法律、法規,遵守技術操作規範。

樹立敬業精神,遵守職業道德,履行醫師職責,盡職盡責為患者服務。

關心、愛護、尊重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

努力鑽研業務,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知識點】醫師考核是指醫療機構或者有關組織對醫師的考核,考核的結果將作為衛生主管部門和醫療機構對醫師進行獎懲、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培訓等項管理的依據。

【鏈接】考核醫師的主體:執業醫師法規定,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機構或者組織應當按照醫師執業標準,對醫師的業務水平、工作成績和職業道德狀況進行定期考核。

【鏈接】考核醫師的結果分為合格和不合格兩種。對考核不合格的醫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以責令其暫停執業活動3~6個月,並接受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暫停執業活動期滿,再次進行考核,對考核合格者,允許其繼續執業;對考核不合格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注銷注冊,收回醫師執業證書。

【知識點】醫師的表彰或獎勵

我國對在醫療、預防、保健工作中作出貢獻的醫師,給予獎勵。醫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或者獎勵:在執業活動中,醫德高尚,事跡突出的對醫學專業技術有重大突破,作出顯著貢獻的遇有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救死扶傷、搶救診療表現突出的長期在邊遠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條件艱苦的基層單位努力工作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應當予以表彰或者獎勵的其他情形的。

【知識點】醫師的培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製定醫師培訓計劃,對醫師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為醫師接受繼續醫學教育提供條件。

【鏈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采取有力措施,對在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從事醫療、預防、保健業務的醫務人員實施培訓。

【知識點】法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醫師在醫療、預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國家有關規定處理。未經批準擅自開辦醫療機構行醫或者非醫師行醫的,給患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以不正當手段取得醫師執業證書的,由發給證書的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吊銷;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知識點】醫療機構開展診療活動的條件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得開展診療活動。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醫療機構未經許可和變更登記不得向社會開放。醫療機構被吊銷或者注銷執業許可證後,不得繼續開展診療活動醫療機構執業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醫療技術規範,按照核準登記的診療科目開展診療活動,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診療科目、診療時間和收費標準懸掛於明顯處所,以方便服務對象醫療機構不得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醫療機構工作人員上崗工作,必須佩帶載有本人姓名、職務或者職稱的標牌。

【鏈接】醫療機構的門診病曆的保存期不得少於15年,住院病曆的保存期不得少於30年。

【知識點】醫療機構開展診療活動的規則醫療機構應當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醫德教育,組織學習醫德規範,督促醫務人員恪守職業道德,定期檢查、考核各項規章製度和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責任製的執行和落實情況醫療機構應當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實施醫療質量保證方案。要經常對醫務人員進行“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與考核,把“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謹態度”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嚴格執行無菌消毒、隔離製度,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處理汙水和廢棄物,預防和減少醫院感染,確保醫院安全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