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腔內容物的增加腦水腫腦脊液過多生成過多:主要見於脈絡叢乳頭狀瘤吸收障礙:見於腦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蛛網膜粘連及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腦脊液循環梗阻性腦積水腦血流量增加:高碳酸血症、血管運動中樞損傷及顱內大的動靜脈畸形可引起腦血容量的增加顱內占位性病變:腫瘤、血腫、膿腫、炎性肉芽腫及寄生蟲病變
【知識點】顱內壓增高的三主征: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
頭痛:最常見,多呈脹痛或撕裂痛,持續性,陣發性加劇;晨起時、用力、咳嗽、彎腰時可加重。
嘔吐:典型表現為與飲食無關而與頭痛劇烈程度有關的噴射狀嘔吐。
視乳頭水腫:重要的客觀體征。
【鏈接】三主征不一定同時出現,可以其中一項為首發症狀。
【知識點】顱內壓增高的其他症狀兒童:頭圍增大,顱縫分離,頭皮靜脈怒張。
頭昏、耳鳴、煩躁不安,外展神經麻痹、複視等症狀。
CusHINg反應:脈搏慢、呼吸節律慢,幅度加深,血壓升高(兩慢一快)。
腦疝形成:是顱內壓增高的必然結果和危象。
【知識點】顱內壓增高的一般處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抬高床頭以利顱內靜脈回流。
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缺氧引起腦水腫。
潤腸,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及高位灌腸。
補液以維持出入液量平衡。
積極檢查明確病因。
頭皮損傷
【知識點】頭皮損傷的治療損傷治療頭皮血腫小的血腫無需處理。早期冷敷以減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時後熱敷以促其吸收。一般1~2周可自行吸收稍大血腫適當加壓包紮,4~6周才能吸收巨大的帽狀腱膜下血腫在嚴格皮膚準備和消毒下,分次穿刺抽吸並加壓包紮,口服抗生素,必要時輸血骨膜下血腫早期冷敷,及強力加壓包紮,以防血液經骨折線流向顱內,引起骨膜外血腫頭皮裂傷妥善止血,防止休克盡早清創,防止感染注射TAT頭皮撕裂傷妥善止血,防止休克盡早清創抗感染治療三層撕脫者行中厚皮片植皮五層撕脫者在顱骨外板上多處鑽孔,待肉芽組織生成後再植皮對皮瓣創麵條件好,不超過6小時者,可行小血管吻合頭皮原位縫合。
【鏈接】頭皮血供豐富,清創縫合時限可延長至傷後24小時。探查有無異物、骨折或碎骨片,若有腦脊液或腦組織溢出按開放性腦損傷處理。
顱骨骨折
【知識點】顱骨線性骨折的診斷頭部外傷史:局部頭皮腫脹淤斑血腫或裂傷等。
顱骨X線片:見骨折線。
【知識點】顱骨線性骨折的臨床意義提示傷者受暴力較重,合並腦損傷較重。
骨折線通過腦膜血管溝或靜脈竇處可能形成硬膜外血腫。
骨折線位於枕骨可能有後顱窩硬膜外血腫。
骨折線通過氣竇可導致顱內積氣,要注意預防顱內感染。
【知識點】凹陷性骨折的手術指征合並腦損傷或大麵積凹陷性骨折導致顱內壓增高。
重要功能區凹陷性骨折導致神經功能障礙:癱瘓、失語、癲癇等。
位於大靜脈竇處的凹陷骨折引起神經體征或顱內壓增高。
非功能區的小麵積凹陷性骨折,無顱內壓增高,深度超過1Cm,為相對適應證。
【鏈接】凹陷性骨折多為粉碎性骨折全層凹陷,少數僅內板凹陷。骨折部位的切線位X線片可顯示陷入深度。開放性骨折的碎片易致感染,須去除。破裂的硬腦膜應予縫合或修補。
【知識點】顱底骨折的臨床表現損傷部位臨床表現顱前窩骨折“熊貓眼征”:傷後逐漸出現眶周廣泛淤血及結膜淤血腦脊液鼻漏:腦脊液經額竇或篩竇由鼻孔流出骨折類及篩板或視神經管可合並嗅神經或視神經損傷顱中窩骨折鼻出血或腦脊液鼻漏:骨折累及蝶骨,腦脊液經蝶竇由鼻孔流出腦脊液耳漏及麵聽神經損傷:骨折累及顳骨岩部,腦膜、骨膜及鼓膜均破裂,腦脊液經中耳由外耳道流出垂體或第Ⅱ、Ⅲ、Ⅳ、Ⅴ、Ⅵ腦神經損傷海綿竇症狀:骨折傷及頸內動脈海綿竇段,造成動靜脈瘺的形成而出現搏動性突眼及顱內雜音致命性鼻出血或耳出血:頸內動脈海綿竇段、破裂孔處及頸內動脈管處破裂。
【知識點】顱底骨折的處理原則:顱底骨折並腦脊液漏時屬開放性損傷。顱底骨折本身無需特別治療,著重觀察有無腦損傷及處理腦脊液漏、腦神經損傷等合並症和預防感染。
【知識點】顱底骨折的治療頭高位臥床休息。
避免用力咳嗽、打噴嚏、擤鼻涕及便秘。
預防顱內感染,全身應用抗生素。
保持局部清潔,避免堵塞及衝洗耳道、鼻腔。
腦脊液漏停止前不做腰穿。
經1個月治療,腦脊液漏不停止可手術治療。
合並視神經損傷應爭取在12小時內行視神經探查減壓術。
腦損傷【知識點】腦震蕩的診斷傷後短暫意識障礙,一般不超過半小時。
逆行性遺忘:醒後不能回憶受傷當時乃至傷前一段時間內的情況。
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症狀。
神經係統檢查無陽性體征。
腦脊液檢查無紅細胞。
CT檢查顱內無異常發現。
【知識點】腦震蕩的治療留診24小時。
解除患者思想顧慮,臥床休息1周。
對症治療。
顱骨X線檢查,頭顱CT檢查。
觀察意識、瞳孔、生命體征及神經係統體征變化以發現繼發性顱內血腫。
告知病情有可能進展、惡化,如遲發性顱內血腫形成。
【知識點】彌漫性軸索損傷的臨床特點傷後意識障礙時間較長。
意識好轉後可因繼發腦水腫而再次昏迷。
若累及腦幹可有瞳孔散大、光反應消失或同向凝視等。
CT可見腦內(大腦皮質與髓質交界區、胼胝體、腦幹、內囊及三腦室周圍)廣泛性點狀或片狀出血灶。
【知識點】腦挫裂傷的臨床表現意識障礙:受傷當時出現,多持續半小時以上。
一般症狀:頭痛、惡心、嘔吐等。
局灶症狀及體征:傷後立即出現於腦損傷部位相應的神經功能或體征。
腦膜刺激征陽性,腰穿腦脊液呈血性。
顱內壓增高與腦疝的表現。
CT顯示病灶為低密度區內有點、片狀高密度影及周圍腦水腫。
【知識點】腦幹損傷的臨床表現意識障礙:傷後立即昏迷,程度較深、持續時間較長。其原因與腦幹網狀結構受損,上行激動係統功能障礙有關。
瞳孔變化:瞳孔不等大,極度縮小或大小多變,對光反射異常。
眼球:雙眼球固定,分離或位置異常。
去大腦僵直:腦幹網狀結構下行抑製係統受損所致表現為四肢強直,頭頸後仰,呈角弓反張狀。持續性僵直,預後差。
生命體征紊亂:呼吸深快、淺慢、不規則、歎息樣。
錐體束損害:肌張力增高,病理征陽性,中樞性癱瘓。
【知識點】硬膜外血腫的形成機製:顱骨損傷(骨折或顱骨的短暫變形)→撕破位於骨溝內的硬腦膜動脈或靜脈竇→出血/骨折的板障出血→血液積聚與顱骨和硬腦膜之間→使血腫更加增大→顱內壓增高和腦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