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精神神經係統(二)(1 / 3)

短暫性缺血發作

【知識點】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的概念:指椎-基底動脈係統或頸內動脈係統一過性供血障礙,導致供血區的局限性神經功能缺失症狀,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鍾至1小時以內,24小時內完全恢複。

【知識點】TIA的鑒別診斷:與部分性癲癇、梅尼埃病等相鑒別。

【知識點】TIA的治療:病因治療及預防性藥物治療(抗血小板聚集劑,抗凝藥物等)。

腦血栓形成【知識點】腦血栓形成的常見病因: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炎、血管痙攣、來源不明的微栓子、高凝狀態等。

【知識點】腦血栓形成的診斷有動脈硬化及高血壓史。

安靜狀態下急性發病,迅速出現神經功能缺失症狀體征,可以用血管綜合征解釋。

顱腦CT/MRI發現梗死灶。

【知識點】腦血栓形成的鑒別診斷:需與腦出血、腦栓塞(起病最為急驟)、顱內占位性病變相鑒別。

【知識點】腦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治療方法:超早期溶栓治療(6小時內可考慮UK,溶栓治療)。

腦栓塞

【知識點】腦栓塞的病因:以栓子來源分心源性(以風心、房顫最多見)、非心源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脂肪栓等)及來源不明三類。

【知識點】腦栓塞的診斷要點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青壯年多見,多有心髒病史或可確定的栓子來源。

局限性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和體征在數秒至數分鍾內達高峰,是發病最為急驟的腦血管病。

部分患者出現意識障礙、顱內壓增高症狀及癲癇發作,但持續時間一般較腦出血短。

【知識點】腦栓塞的治療原則大麵積栓塞及小腦栓塞應注意脫水降顱壓,必要時需行顱瓣切除減壓。

注意原發性疾病的治療及栓塞複發的預防,房顫可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或電複律。

部分早期心源性腦栓塞患者(發病2~3小時內)可試用較強的血管擴張劑。

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並發的腦梗死、出血性轉化禁用抗凝治療。

癲癇

【知識點】癲癇的概念癲癇是一組腦神經元異常放電所致突發、短暫及反複發作的中樞神經係統功能異常的慢性疾病。

癇性發作是指純感覺性、運動性和精神運動性發作,或指每次發作及每種發作的短暫過程,患者可同時有一種或幾種癇性發作。

若發作按大腦皮質運動區排列順序擴展,發作可從某一局部擴及整個一側頭麵及肢體,此時不伴有意識障礙,稱JACKsoN發作。

癲癇持續狀態或癲癇狀態是指一次癲癇發作持續30分鍾以上或連續多次發作、發作間期意識或神經功能未恢複至通常水平。

【知識點】癲癇的臨床表現分類臨床表現部分性發作症狀和腦電圖特點提示癇性放電源於一側大腦半球的發作。

簡單部分性發作不伴意識障礙。發作時和發作間腦電圖性放電在症狀對側皮質的相應區域複雜部分性發作伴有意識障礙。發作時和發作間腦電圖顯示一側或雙側不同步的顳部或顳額部局灶性異常自動症在意識模糊狀態中的不自主動作,事後不能記憶。患者可能機械地重複原來的動作,或出現其他動作。其病灶不定,但均牽涉邊緣係統單純部分性發作可發展成複雜部分性發作,部分性發作可發展成全麵性發作。

全麵性發作發作涉及全身或全腦功能障礙,伴意識障礙或以意識障礙為首發症狀失神發作以意識障礙為主小發作突然發生和突然終止的意識障礙,正在進行的動作突然中斷,持續5~15秒,表情呆滯、無語、呼之不應、兩眼瞪視或上視,事後對發作全無記憶。發作時腦電圖呈現雙側對稱的25~4HZ/s棘-慢波,偶然為多棘-慢波。發作間也可有同樣或較短的陣發活動,背景波形正常。每日發作數十次至百餘次不典型失神發作意識障礙的發生和終止比典型者緩慢,肌張力改變則較明顯。腦電圖示兩側不對稱及較慢的不規則棘-慢波或尖-慢波,背景活動亦不正常肌陣攣發作突然、短暫、快速的肌收縮強直性發作僅強直無陣攣強直-陣攣發作全麵性強直-陣攣發作(GTCS),以意識喪失和全身抽搐為特征。發作可分強直期、陣攣期、驚厥後期三期陣攣性發作僅有重複的全身陣攣,無強直失張力性發作部分肌群或全身肌張力突然降低,造成頸垂、張口、肢體下垂或全身跌倒續表分類臨床表現未分類發作包括一些資料不足,難以分類的發作,例如新生兒的某些癇性發作如:嬰兒痙攣症;良性中央回癲癇等癲癇持續狀態發作的特殊情況而非特殊的發作類型。

【知識點】癲癇的診斷:癲癇具有發作性和重複性的特點,依據詳細的病史和發作症狀確定是否癲癇,並盡可能判斷發作類型,需區別特發性和症狀性癲癇、鑒別腦部和全身性疾病。對癲癇的診斷,腦電圖是最有效的檢查工具。

【知識點】癲癇的鑒別診斷:應與任何發作性神經精神症狀及其他係統的發作性症狀鑒別,如短暫腦缺血發作、暈厥、偏頭痛、精神性幻覺、癔病等。

【知識點】癲癇的平時治療:主要用抗癲癇藥物預防發作。

部分性發作可選用卡馬西平、托吡酯等。

全麵性發作可選用丙戊酸鈉、拉莫三嗪等。

【鏈接】抗癲癇藥物使用需考慮藥物的毒性,以單一藥物、小劑量開始,逐漸增至最低有效,至不能控製再增加藥物劑量或種類;控製劑量藥物應堅持長期服用,停藥應緩慢、逐漸減藥。發作時應防止自傷和傷人,注意呼吸通暢,如驚厥時間長或當日已有過發作,可肌注苯巴比妥。

神經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

【知識點】精神活性物質是指能夠影響人類情緒、行為、改變意識狀態的,並有致依賴作用的一類化學物質,人們使用的目的在於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狀態。

精神活性物質又稱物質或成癮物質、藥物。毒品是社會學概念,指具有很強成癮性並在社會上禁止使用的化學物質。我國的毒品主要指阿片類、可卡因、大麻、興奮劑等藥物。

【知識點】精神活性物質的分類中樞神經係統抑製劑:能抑製中樞神經係統,如酒精、巴比妥類、苯二氮"類等。

中樞神經係統興奮劑:能興奮中樞神經係統,如咖啡因、可卡因、苯丙胺等。

大麻:適量吸入或食用可使人欣快,增加劑量可使人進入夢幻,陷入深沉而爽快的睡眠之中。

致幻劑:能改變意識狀態或感知覺,如麥角酸二乙酰胺、仙人掌毒素等。

阿片類:包括天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阿片類物質,如海洛因、阿片、嗎啡、美沙酮、呱替啶、二氫埃托啡、丁丙諾啡等。

揮發性溶劑:如丙酮、苯環己呱啶等。

煙草。

【知識點】依賴是一組認知、行為和生理綜合征,使用者盡管明白使用成癮物質會帶來問題,但還在繼續使用,自我用藥導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斷症狀和強製性覓藥行為。

【知識點】耐受性是一種狀態,指藥物使用者必須增加使用劑量方能獲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來的劑量則達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知識點】戒斷狀態是指停止使用藥物或減少使用劑量或使用拮抗劑占據受體後所出現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綜合征,其機製是由於長期用藥後,突然停藥引起的適應性的反跳。

【知識點】戒斷狀態的共同表現:與所使用藥物的藥理作用相反的症狀。例如酒精(中樞神經係統抑製劑)戒斷後出現的是興奮、不眠,甚至癲癇樣發作等綜合征。

【知識點】急性酒精中毒的主要臨床表現有大量飲酒史,醉酒的嚴重程度與血液酒精濃度關係密切。

衝動性行為、易激惹、判斷力及社交功能受損。

口齒不清、共濟失調、步態不穩、眼球震顫、麵色發紅、嘔吐等。

如果中毒較深,可致呼吸、心跳抑製,甚至生命危險。

【知識點】慢性酒精中毒的臨床表現戒斷反應。

單純性戒斷反應:手、舌或眼瞼震顫,並有惡心或嘔吐、失眠、頭痛、焦慮、情緒不穩和自主神經功能亢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