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燒傷的補液方法補液量的預算傷後第1個24小時補液總量(m1)=15m1×Ⅱ度、Ⅲ度燒傷麵積(%)×體重(Kg)+基礎水分量2000~3000m1。其中15m1為每千克體重需補充膠體液與電解質總量,其比例為05∶1,嚴重患者為1∶1。
補液中前8小時輸入總量的一半,以後兩個8小時各輸入總量的1/4。
傷後第二個24小時輸液總量除基礎水分量不變外,膠體液和電解質液量為第一個24小時的1/2。
溶液的選擇:膠體液以血漿為首選,電解質溶液以平衡鹽溶液或乳酸林格液為首選,盡可能少用生理鹽水,第一個24小時一般不用全血。
補液的監測:觀察以下變化,隨時調整輸液的成分與速度。
成人尿量以維持30~50m1為宜。
心率<120次/min,收縮壓為90mmHg,脈壓差20mmHg以上。
呼吸平穩。
安靜,無煩躁及口渴。
乳房疾病
【知識點】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乳汁淤積;細菌入侵:經乳管或直接進入乳腺小葉。
【知識點】急性乳腺炎的臨床表現:患者患側乳房疼痛,紅腫、發熱,可伴有寒戰、高熱、脈搏增快,淋巴結腫大、壓痛、白細胞計數增高,治療不及時可造成膿腫,甚至乳房後膿腫;嚴重時可並發膿毒血症。
【知識點】急性乳腺炎的治療原則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早期呈蜂窩織炎表現時不宜手術,應首選青黴素,也可用頭孢菌素、紅黴素。
膿腫形成後主要措施是及時切開引流。
【知識點】急性乳腺炎切開引流的注意事項應有良好的麻醉,以乳頭為中心做放射狀切口,以盡可能的減少乳腺組織的損傷;乳暈下的膿腫沿乳暈邊緣做弧形切口,深部膿腫或乳房後的膿腫在乳房下緣做弧形切口,多房的進入後用手指分離間隔,較大時也可做對口引流。
【知識點】乳房纖維腺瘤的臨床特點發生與卵巢功能期有關。
高發年齡在20~25歲,起止為15~20歲和25~30歲。
好發於乳房外上象限,多單發。
腫塊為主要症狀,腫塊增大緩慢,質似硬橡皮球的彈性感,表麵光滑,易於推動,與月經周期無關。
【知識點】乳房纖維腺瘤的治療:手術切除。送病理檢查。
【知識點】乳腺囊性增生病又稱為慢性囊性乳腺病(簡稱乳腺病),是婦女多發病,常見於中年婦女。是內分泌障礙性增生病,係乳腺實質的良性增生,可發生於腺管周圍、腺管內、小葉實質內的乳管及腺上皮。
【知識點】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臨床特點和診斷突出的表現為乳房脹痛和腫塊,特點是部分患者有周期性,與月經周期有關,月經前痛,來潮後疼痛減輕或消失。
查體可發現病灶不定,彌漫性增厚可呈顆粒狀、結節狀、片狀,質韌與周圍界限不清。
病程長發展緩慢。
【知識點】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療:對症治療;隨診;懷疑惡變或有家族史可做乳房切除術。
【知識點】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
既往有乳腺癌良性腫瘤史。
未育。
第一胎足月妊娠大於30歲。
月經初潮年齡小於12歲或停經在55歲之後。
進食過量的動物脂肪,絕經後體重超重。
長期口服或注射雌激素。
【知識點】乳腺癌的病理類型非浸潤性癌:又稱原位癌,指癌細胞局限在上皮基底膜內生長,癌灶沒有轉移。包括小葉原位癌、導管內癌。常伴發各種乳腺病,有時也可在浸潤癌的旁邊見到。原位癌發展緩慢,變成浸潤癌需要幾年時間。
早期浸潤癌:是從原位癌發展到浸潤癌的早期階段,癌細胞突破上皮的基底膜,但浸潤程度尚淺,較少發生癌灶轉移。包括小葉原位癌早期浸潤、導管內癌早期浸潤。
浸潤癌:癌細胞已經突破上皮基底膜的限製,廣泛侵犯周圍組織,容易發生癌灶轉移。依據癌的原發部位是來源於乳腺上皮組織,還是其他組織,又分為浸潤性特殊癌、浸潤性非特殊癌。
浸潤性非特殊癌:包括有浸潤性小葉癌、浸潤性導管癌、單純癌、髓樣癌、硬癌、腺癌。
浸潤性特殊癌:包括乳頭狀癌、髓樣癌、粘液腺癌、腺樣囊腺癌、大汗腺癌、鱗狀細胞癌、乳頭PAgeTs病。
罕見癌:包括梭形細胞癌、癌肉瘤、印戒細胞癌、纖維腺瘤癌變等。
【知識點】乳腺癌的臨床表現早期患側乳房單發無痛的包塊,質硬、不光滑、與周圍分界不清、在乳房內不宜推動。
進一步發展可出現局部隆起、皮膚凹陷、乳頭牽拉扁平回縮凹陷,甚至出現橘皮樣改變。
晚期包塊固定不易活動,侵及皮膚可造成潰瘍出血,如有轉移可有相應症狀。
淋巴轉移最初多至腋窩,淋巴結質硬無痛可被推動。
【知識點】乳腺癌的TNM分期法:T(原發癌瘤)、N(區域淋巴結)、M(遠處轉移),目的:製定術後輔助治療方案,比較治療效果以及判斷預後。T0原發癌瘤未查出;TIs原位癌(非浸潤性癌及未查到腫塊的乳頭濕疹樣乳腺癌)進行病理診斷的同時應確定其發展的程度及範圍,且分期須經術後病理診斷方可確診。
【知識點】乳腺癌的手術適應證:國際臨床分期的0、Ⅰ、Ⅱ及部分Ⅲ的患者。
【鏈接】如無禁忌證,病灶局限於局部及區域淋巴結者首選手術。
【知識點】乳腺癌的手術禁忌證:已有遠處轉移、全身情況差、主要髒器有嚴重疾病、年老體弱不能耐受手術者。
【知識點】乳腺癌的手術包括:乳癌根治術(標準術式)、乳腺癌擴大根治術、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目前已成為常用的手術方式)、全乳房切除術(單純乳房切除術)及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術後必須輔以放療化療)。
【知識點】乳腺癌的綜合治療化療:術後早期應用,聯合化療優於單藥化療,應達到一定劑量,治療期不宜過長,以6個月左右為宜,能達到殺滅亞臨床型轉移灶的目的。
內分泌治療:應用三苯氧胺可以降低乳腺癌的複發和轉移,同時也可減少對側乳腺癌的發生率,長期應用可能會發生子宮內膜癌。
放射治療:保留乳房的乳腺癌術後,給予較高劑量的放療;單純乳房切除術視年齡、分期而定;根治術後,Ⅰ期患者無益,Ⅱ期以後的患者可降低局部複發率。
腫瘤【知識點】腫瘤是機體中正常細胞在不同的啟動與促進因素長期作用下產生的增生與異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新生物一旦形成,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不受機體正常生理調節控製,而是破壞正常組織和器官。
【知識點】良惡性腫瘤的病理特點發生發展過程:惡性腫瘤分癌前期、原位癌、浸潤癌三階段。
細胞分化:惡性腫瘤的分化與去分化程度不同,其惡性程度不一,可分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類,亦稱“Ⅰ、Ⅱ、Ⅲ”級。高分化接近正常分化,惡性程度低,未分化顯示為高度惡性。
生長方式:良性腫瘤多為外生性或膨脹性生長,呈包膜樣,切除後不複發。惡性腫瘤主要是浸潤性生長,境界不明顯,局部切除後易複發。
生長速度:一般良性腫瘤生長慢,惡性腫瘤生長快。
轉移:惡性腫瘤轉移方式為直接蔓延、淋巴和血行轉移三大類。
【知識點】良惡性腫瘤的臨床特點局部表現腫塊:良性多生長緩慢,惡性者較快,並可出現轉移灶。
疼痛:惡性多有,可有夜間痛,空腔髒器受累則出現痙攣性痛。
出血:惡性多見,如消化道出血。咯血等。
潰瘍:惡性多見,可伴惡臭及血性分泌物。
梗阻:惡性較多見,如消化道、支氣管等梗阻。
轉移症狀:惡性腫瘤專有表現。
全身症狀:良性腫瘤多無全身症狀,某些可出現明顯全身症狀,如甲狀旁腺瘤、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等。
惡性腫瘤早期全身症狀不明顯,中晚期可出現乏力、消瘦、貧血、低熱等。惡病質是晚期腫瘤患者全身衰竭的表現。
【知識點】惡性腫瘤的診斷方法:早期診斷是提高生存率的最重要的方法,結合病史、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的綜合診斷是現今常用的診斷方法。
病史
年齡:不同腫瘤好發年齡有差異。
病程:良性較長,惡性較短。
既往史:部分患者有癌前病變及相關疾患病史。如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與胃癌。
個人史:行為和環境相關情況,如吸煙、嗜酒、職業因素等。
家族史:某些腫瘤有家族多發與遺傳傾向,如乳癌、大腸癌等。
體格檢查:仔細全麵的進行全身與局部檢查。對腫瘤常見轉移部位,腹內腫瘤者肝及直腸指診均不得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