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琳並不是我的真名
1973年9月13日出生於香港的陳慧琳,原名是陳慧汶。“慧”字是陳家按族譜排列到他們這一輩的名字中所共有的。至於“琳”字,則是她入行時風水先生為她改的,因為她原來那個名字在五行中屬水,欠缺“木”,故風水先生給她改了雙木的“琳”。
“我自己本身其實不太迷信於占卜星相,一切隻求令身邊的人心安吧!不過說來奇怪,我從出世開始就和這種不實的虛幻預言扯上了關係。
“家裏姐弟三個,小弟比我小六歲,十根手指也有長短,感覺上父母會比較疼小弟。三個人中大姐比我聰明,小弟記性好,而我則是最差勁的一個。可以的話,真希望擁有他們的記憶力。現在大家已這麼大了,早已沒有吃醋的感覺。尤其是我入了娛樂圈之後,跟家人一起的時間愈來愈少,真的很懷念小時大家一起玩樂的時光。
“很多人見了我,都會問我到底像母親還是父親?然後想象他會是什麼樣子。對我而言,我總覺得自己像母親多一些,尤其遺傳了她的大眼睛,覺得鼻子及其它五官都有她的影子。至於父親,大概遺傳得最像是他的嘴巴吧!其實對於這個總是,我也不想細分,因為感覺上我們三人的心相連成一體,我就是他們的延續。延續的還有我的大姐與小弟。
“我很懷念學校生活。小時在北角衛裏堂小學讀書,在玫瑰崗中學度過三年初中生活後,中四便被父親送到日本升讀high school。由始至終,這都並非我的意願,最大原因隻是父親渴望我懂日文。對我來說,這是違反自己的意願,可是當時又可以怎樣呢? 就這樣邁向那異於同齡少年的人生。當中的生活體驗也成了日後我心底的點點回憶。
“當時縱有不如意,現在都已淡忘了。最初我十分抗拒,為什麼要我離開家人呢?為何要選擇日本呢?但父命難違,在不大願意的情況下我隻身飛到東京生活。最初真的很不習慣,不過時間可以改變一切。跟同班同學玩熟後,漸漸發覺日本是個多姿多彩的地方,尤其是他們的科技,真的令人歎為觀止。從中四那年到日本讀high school開始,我過著獨立自主的生活。在日本的三年,我都是住在宿舍裏,跟一大群孩子一起住,大家嗜好習慣不同,又不肯遷就別人,宿舍裏衝突很多。我總是置身事外就算了。那時我認識了來自台灣的好友yi lin,她跟我同齡又同班,有了這個伴,總算使我的生活不太沉悶。那時教藝術的教師令我第一次真正接觸藝術,我不介意他批評我的畫,因為一切都出於善意,正因有這種鼓勵,我曾得到全校“art award”獎項(每年隻有一個人得此榮譽)。現在想起這位啟蒙第師,真的要向他說聲多謝!
“但日本不是一個自由空間很大的地方。或許是因為自己並非真的渴望到東京升學吧,在日本時,我感到很受束縛。後來要升讀大學,我決定選擇美國,於是向父母建議,他們順從了我的意思,就這樣我離開日本。
“現在想起來,真的多謝父親的安排。事實往往就是這樣出人意料,做一件事情,目前可能覺得吃虧了,好像走錯路白花時間,但再過一段日子,你可能因為以前種下這個因而得以豐收。世事很難料,但我算是幸運的一個,起碼對於我所走的路沒有後悔,就算回頭看,也不會覺得自己走冤枉路。有些人可能覺得,我從小在溫室長大,現在發展又平步青雲,上天實在太偏心。我隻能說,偏心是有,不過我敢說,我絕不是一個軟弱的人,雖然我這些年來好像未曾跌倒過,但我十多歲便隻身到外地一個人生活開始,我已學懂獨立照顧自己以及處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