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
郵箱 就像燈箱般發亮
箱裏像有個 通世界的窗
郵差 靜靜將佳音放下
不遠千裏連係上 靈犀一點我倆
沒有提半句問候 隻有他方的氣候
順著風飄過了地球
放進信箱(封)準確送到我的手
原來無字情書 那感覺一樣微妙
就似沒法用言語 描畫你的心裏 念及我有多少
誰憑無字情書 寄出最親蜜情調
有你在遠地秘密的心照 日日誠心盼待
隻收到一個郵票 都心跳
紙 上麵不寫一個字
不過知你曾著意 留低幾分暖意
情感 怕一見光就融掉
就以沒有字謎語 連係兩種心跳 讀讀你我知曉
原來無字情書 寄出最親蜜情調
信也未拆就已會心一笑 若是曾經掛念
親手揀一個郵票 心足了
——陳慧琳《郵票》
香港郵政於2004年1月30日至2月3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一個國際性的集郵界盛會——香港2004郵票博覽會,並以“旅遊”作為主題。香港郵政繼為鄧麗君及周潤發發行郵票後,將會推出“二○○三-○四集郵大使陳慧琳唱郵集”,這是香港有史以來首套連唱片一起發行的郵品,極具收藏價值,陳慧琳說感到十分榮幸。
為了紀念這項盛事,集郵大使陳慧琳特別灌錄了一隻以“郵票”為歌曲名稱的鐳射唱碟,附載在這張唱郵集內。此外,這張唱郵集另印有於2004年1月30日發行的陳慧琳肖像“我的郵票”已蓋銷紀念封1個。小型張除了包括兩枚旅遊係列“華彩香江”郵票外,還在郵票旁上印有陳慧琳映襯於嬌黃嫩紅花型圖案的肖像和q版kelly郵票各一枚。全新設計的q版kelly郵票專為陳慧琳這套 “我的郵票”小型張繪製,並以卡通手法表達一名旅客手持地圖及背照相機在香港鬧市中尋訪名勝的情景。而這套連唱片一起發行的郵品於2004年1月30日舉行的“香港二零零四郵票博覽會”現場及39間郵局限量發售,售價是港幣50元。
陳慧琳為這次博覽會演唱了主題曲《郵票》,這是郵局首次安排主題曲。大會為kelly推出了一套紀念版郵票,內有四張郵票和一隻cd,其中兩張郵票分別是kelly的肖像和q版樣,kelly看到之後非常開心。
kelly已經擔任了兩屆集郵大使,也是繼鄧麗君和周潤發之後,推出肖像郵票的藝人,她自己會珍藏五套,kelly讓大家一齊分享這份喜悅,準備以她的首日封作為拜年的禮物。她笑言簽完名可以送給朋友,比送糖果更好。
做個健康真偶像
在很多人眼中,娛樂圈就是一個“點石成金”的魔法世界——平凡的灰姑娘隻要一穿上水晶鞋,便會變成萬眾矚目的美麗公主。然而童話隻是童話,從穿上水晶鞋的那一刻起,到現在成為香港人心目中公認的“天後”,陳慧琳一走就是10年。
在娛樂圈,總能聽到某明星在同一段時間軋七八組戲的“奇聞”,最厲害的是鄭裕玲,她曾因同時軋九組戲而得花名“鄭九組”。但陳慧琳卻表示不喜歡這樣。
采訪過陳慧琳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特別“較真”的人。一般藝人都會要求在化妝和轉換拍攝背景的空當接受采訪,以便在拍完照的同時完成訪問,早點趕赴下一個片場,但陳慧琳卻不“體貼”記者的這份心意,她總是堅持先拍完照,再進行采訪。這個做法讓很多記者不理解,可當最後大家發現相片和采訪的效果同樣精彩,才明白陳慧琳這份對“得”與“失”的良苦用心。
拍《無間道》係列也是這樣。雖然她在這部“男人戲”裏並不算得什麼主角,但還是堅持停了其它工作,一心一意地演起了自己的小角色。
“難得遇上一個‘勁’的角色,我不想隨隨便便地去演。”對《無間道》,陳慧琳有說不出的珍惜。她把跟她對手戲最多的影帝梁朝偉當成“偷師”的對象,打定主意要學到東西。最終她的目的達到了。“我明白了什麼叫角色的‘曆史’,也知道了每次表演要先分析角色,要研究每一個動作的含義——這些細節都不會寫在劇本裏,隻有靠自己去揣摩和分析。”
入了門,本來對演戲“一竅不通”的陳慧琳上了癮。“演完《無間道》,我開始讀很多表演方麵的書,終於領悟到什麼叫‘入戲’……感覺很開心。”跟梁朝偉的一段戲讓她被很多人稱讚表演有進步,她笑著解釋自己對角色的設計:“我演的李醫生知道對方是來玩的,而非真的有病,所以我可以做一個真正的女孩子,不用裝出一副很專業的樣子。但如果是正常的病人與醫生的關係,這樣調情就有違專業操守!”說得頭頭是道。
很多人在成功後,會習慣於安享隨之而來的讚美。但陳慧琳顯然並不這樣。在拍完《終極無間》後,她第一時間選擇了進修。她請的是一位好萊塢有經驗的演藝導師,為此她付出了20萬港元的學費。
陳慧琳靠唱歌出的道,她認準自己的長短項,選擇了走快歌熱舞的路線,頭幾年總被葉倩文等老牌天後“壓”著,但後來總算熬出了頭。如今在歌壇屹立不倒,陳慧琳說自己靠的是“不斷求變”。
在歌藝上,陳慧琳嫌自己音域不夠寬闊,“有時別人想創作一首比較‘勁’的歌給我,但是我演繹不了,真是太可惜了”。因此去年在籌備《baby cat》大碟時,她開始跟韓國老師學技巧,“後來歌迷和身邊的人都說我‘有進步’呢”。跳舞她自然也不肯放下,“即使我自己看演唱會,也喜歡看那些又跳又唱的啊!”因此對編舞人員給她的高難度動作,陳慧琳從來不退卻。
陳慧琳已經連續三年被評選為“最受青少年崇拜的偶像”,2002年她又被選做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同時兼任多個慈善團體的名譽大使。2004年因為她在慈善事業上的突出表現,被授予“世界傑出青年”的榮耀。娛樂圈“偶像”的影響力從來不亞於其它領域的名人,這一點陳慧琳也了然於心,於是她於2002年夏天成立了“陳慧琳兒童助學基金”。
建立這個基金的想法,始於2000年陳慧琳接受聯合國兒童基金的邀請去內蒙和青海探訪兒童的經曆。這個活動的效果讓她始料未及,基金會的人告訴她,她去了一趟後,籌款數字立即增加了不少。“於是我立刻想到不如自己也成立一個教育基金,來幫助香港那些因家庭缺乏經濟能力而不能繼續升學的小朋友。而現在,這個基金的幫助對象已擴展到了內地。”在內地,“陳慧琳兒童助學基金”的第一項計劃是在貴州建一所小學,項目正在積極籌款中,“希望能早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