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注重細節可使你握有競爭優勢(1 / 1)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深陷在“事大義而不顧小節”的處事誤區之中。這是一種很危險的作法。

有三個女生去一家公司應聘采購主管。她們當中一人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畢業的,一名畢業於某著名商學院,而第三名則是一家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在很多人看來,這場應聘的結果都是很容易判斷的,然而事情可能與你想像的恰巧相反。應聘者經過一番測試後,留下的卻是那個民辦高校畢業生。

在整個應聘過程中,她們經過一番番測試後,在專業知識與經驗上各有千秋,難分伯仲,隨後招聘公司總經理親自麵試,他提出了這樣一道問題,題目為:

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廠采購4999個信封,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

幾分鍾後,應試者都交了答卷。

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是430元。

總經理問:

“你是怎麼計算的呢?”

“就當采購5000個信封計算,可能是要400元,其他雜費就算30元吧!”答者對應如流。

但總經理卻未置可否。

第二名應聘者的答案是415元。

對此她解釋道:

“假設5000個信封,大概需要400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5元。”

總經理對此答案同樣地沒表態度。

但當他拿第三個人的答卷,見上麵寫的答案是419.42元時,不覺有些驚異,立即問:

“你能解釋一下你的答案嗎?”

“當然可以,”該同學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個8分錢,4999個是399.2元。從公司到某工廠,乘汽車來回票價10元。午餐費5元。從工廠到汽車站有一裏半路,請一輛三輪車搬信封,需用4.5元。因此,最後總費用為419.42元。”

總經理不覺露出了會心的一笑,收起她們的試卷,說:

“好吧,今天就到這兒,明天通知你們麵試的結果。”

結果是來自民辦高校的第三名女生被錄取了。

一部名為《細節》的小說,其題記為:“大事留給上帝上抓吧,我們隻能注意細節。”作者還借小說主人公的話作了注腳:“這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壯舉都不如生活中一個真實的細節來得有意義。”

細節,就是小節,它不僅具有藝術的真實,更具有生活的真實。也許是生活的真實造就了藝術的真實,我們讀小說時,總為作家筆下的細節,如人物的心理、動作、語言所激動。

生活就像無限拉長的鏈條,細節如鏈條上的鏈扣,沒有鏈扣,哪有鏈條?曆史就像日夜奔騰的江河,細節如江河邊的支流,沒有支流,哪有江河?回味生活,翻閱曆史,我們為什麼不從真實的細節做起?我們頭上三尺如果真有神靈的話,它或許絕不隻把大事留給自己,而把小節留給人類。因為神靈也知道,沒有小節,哪有大事?從細節做起吧!

有時候,公司老板或業務員要出差,便會安排員工去買車票,這看似很簡單的一件事,卻可反映出不同的人對工作的不同態度及其工作的能力。

秘書和,同時服務於某公司的行政部門,職位相當。但半年後,秘書升為辦公室主任,秘書成了她的下屬。

當秘書和B在同一職位時,秘書接到買車票的任務後,將車票買來,總是那麼一大把地交上去,雜亂無章,易丟失,不易查清時刻;秘書卻將車票裝進一個大信封,並且在信封上寫明列車車次、號位及起程、到達時刻。隻在信封上寫上幾行字,卻使人省事不少。按照命令去買車票,這隻是“一個平常”的工作,但是一個會工作的人一定會想到該怎麼做才會令人更滿意,這就是用心注意細節的問題了。

工作上細心不容忽視。注意細節所做出來的工作一定能抓住人心,雖然在當時無法引起人的注意,但久而久之,這種工作態度形成習慣後,一定會給你帶來巨大的收益。會成為大人物的人,即使要他去收發室裏整理信件的工作,他的做法也會跟別人有所不同,這種注重細微環節的態度,就是使自己發展的營養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