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2 / 3)

飯局開始,氣氛活躍,碰杯之聲不絕於耳。由此飯桌上形成幾大陣營,並且都有各自的目標和對手或者幫手,陣營中的每個人心裏也有一個想法:該敬誰,該談些什麼,該說些什麼話,不能說什麼話,該給誰作個人情等等。

第三,飯局的規則性飯局作為一種工具,必然有一些一般工具所具有的潛規則,並且不同的飯局,規則也是不完全一樣的。同行業之間的飯局上是不能談論單位的內部機密的;比如老同學之間的聚會,一般男人是不帶著現任女朋友去赴會的;企業之間談判的飯局上是不能帶著家人或者朋友去赴宴的。決定飯局品味的不是請客者的階層,而是所要托付之事的輕重。而徐感情的朋友聚會,則會選擇小飯館。越重要的事情,飯局的檔次也就越高。

第四節學會巧妙地拒絕

不能婉轉的拒絕他人總是讓人痛心,甚至他人會因為你的拒絕而完全和你斷絕關係。凡事都留三分麵才能更好的維係朋友關係。

在平常的人際來往中,熱情地幫助別人,對別人的難題予以幫助是應當的。但是必定實事求是,如果碰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要學會怎麼拒絕。如果不留麵子地說“不”,會使尋求幫助的人感到失望和難堪,一個巧妙的回答,縱然是拒絕也能讓對方很愉悅接受,那麼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

第一,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朋友要求你做一件你根本不願意做的事,可以采納答非所問的方式,巧妙地應用表示的主旨讓對方知道,你對他提出的看法不感興趣,他就會知難而退。比如,周末與某個朋友在一起玩,他渴望你下個周末還陪他出去,而你則尚有自己的安排,不如就說:“今天時間不早了,周末玩得太累會影響工作的,有時間我們再商量,我該回去休息了”。

這樣說你就給對方一個暗示,你並不計劃再在休息的時間陪他出來,對方就明確你話裏的拒絕含義了。

小楠在相親派對上認識了一個男士,開始兩人相處得還不錯,但很快小楠就察覺兩人性格不合,打算找一些借口斷絕和對方往來。“下周末我們還去郊野垂綸怎麼樣?”臨分別的時候,那個男士又邀請小楠。“下周我們一直都要上班,周末也是”,明義地說。“他學的是什麼專業?”老同學把兒子的資料遞給李麗,小楠說。“那就再下周了。”“就再說吧,最近老是在周末出去玩,我周一歇班都沒什麼精力,我要回去休息了。”說著,小楠還適時打了一個“哈欠”。對方頓時意識到了小楠的意思,從那天起就不再和小楠聯絡了。

第二,李代桃僵用“第三人”來傳達你當麵不能拒絕的事情。這種法子一樣用於當他人有求於你,而你又不好當麵拒絕害怕傷了對方的麵子,或自己不好親口說不符合的環境,這時就能夠使用第三方作為“媒介”巧妙地轉達你的拒絕。比如你的一名朋友邀請你去參加他的生日,你本來已經答應了,可是在宴會上偏巧有一個你特別不想見到的人,你想拒絕參加宴會,又擔心讓朋友不高興。那你就能找一個你們關係相似的朋友,替你送上生日禮物,對方會理解你無奈不能到場的意思。

第三,移花接木當你對朋友的要求感到力不從心,不能承擔的時候,你可以采納另指他途的辦法。比如你的一個朋友英語成績不好,但他希望在考試的時候得到你的“幫助”,你知道這是不理智的做法,但若直接拒絕,對方會十分難過,甚至會失去友誼。你就可以這樣說:“如果這次我幫了你分數高了,老師可能會猜疑你的成績,不如測驗前我幫你複習一下吧。

我覺得這樣你也能提高成績,對你更有好處。”那麼對方就會覺得你仍是關心他的,也就不會生氣了,友誼還會維係。

麗當上某銀行人事處處長後,就忙了起來,不少人都登門來求她幫助,讓她非常頭疼。有一天,又有人來到李麗家,這次來的人恰好是她的老同學。“我兒子大學畢業一年了,事情一直不順心,想換工作,所以來找老朋友想一想辦法。”老同學開宗看過資料後李麗知道自己幫不了,不僅專業不對口,這個孩子的外語程度也不行,這顯然不符合銀行的要求。然而李麗也明白不能直接拒絕,不然就太不給老同學麵子了。“真是不巧,咱們近來沒有雇用人的籌劃,不過你別擔心,我認識一個朋友,他那邊好像在招人。”說完,李麗把朋友的接洽方式抄了一份交給老同學。雖然沒有辦成事,但那個老同學還是很感謝李麗。

第四,另謀主意當你的朋友要求你做某件事,而你又恰好不願意做這件事,直接拒絕可能會傷害到對方的心,但又不能讓對方誤認為你拒絕他。比如周末的時候,你的朋友想約你陪她去逛街,可是你不希望去人多之處,不如告訴她:“今天氣候不錯,不如去郊外踏青吧,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這樣做,你不僅婉轉地拒絕了對方,還會讓對方容易接受。

第五,借口推卻找一個公道的借口,推掉你不想去做的事,隻要不會損害到對方的利益和麵子,也是一個可取的方法。好比你的朋友想請你吃飯,在席間請求你幫他做一些事情,你曉得本身做不到,但是終究又吃了這頓飯,即是欠了對方的情麵。“真不好意思,我認識的人已經調職了,我想幫你,可是無能為力,我很抱歉。”這樣的話,雖然被拒絕,但是沒丟麵子。

第六,拖字訣拖時間的方法也能讓對方自己從心裏明白到你的拒絕,這樣的辦法好於直接地拒絕,對方也容易接受。比如有朋友說:“明天來我家玩吧”。可是你不想去,要是直接說:“我沒空,不想去。”確實不合適。不如說:“明天再說吧,我怕單位有**事抽不出空。”

費勁!你們還在桌子底下跑的時候,我們已經率領著成師的部隊在打第五節裝糊塗示弱避開衝突

有時,表現得過分明白,並非是好事。須知凡事太認真,會讓人覺得呆板。不如裝裝傻、犯犯糊塗,使大家都滿意。

古語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確如此。我們應該學會揣著明白裝糊塗。一個人如果太認真,不一定是件好事。在做人處世中,許多時候裝得遲鈍一點、傻一點、糊塗一點,常常比過於敏感更有利。

對於操縱我們命運的頂頭上司,如何相處呢?

與上司交往最好的技巧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就是說自己心裏明白,卻假裝糊塗,不去認真計較。

聯衛國戰爭初期,德軍長驅直入。在此生死存亡之際,曾在國內戰爭時期馳騁疆場的老將們,如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布瓊尼等,首先挑起前敵指揮的重擔。但麵對新的形勢,他們漸感力不從心。時勢造英雄,一批青年軍事家,如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什捷緬科等相繼脫穎而出。這時候老將們思想上不是沒有波動的。l944年2月,蘇聯元帥鐵木辛哥受命去波羅的海,協調一、二方麵軍的行動,什捷緬科作為他的參謀長同行。什捷緬科早知道這位元帥對總參部的人抱懷疑態度,思想上有了疙瘩。等上了火車,吃晚飯時,一場不愉快的談話開始了。鐵木辛哥先發出一通連珠炮:“為什麼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來教育我們這些老頭子,監督我們吧?白仗,為了給你們建立蘇維埃政權而奮鬥,你軍事學院畢業了,自以為了不起了!革命開始的時候,你才幾歲?”這通訓已經近乎侮辱了。

但什捷緬科卻老實地回答:“那時候,剛滿十歲。”接著又平靜地表示對元帥非常尊重,準備向他學習。鐵木辛哥最後說:“算了外交家,睡覺吧,時間會證明誰是什麼樣的人。”

他們共同工作了一個月後,在一次晚間喝茶的時候,鐵木辛哥突然說:“現在我明白了,你並不是我原來認為的那種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專門派來監督我的。”後來什捷緬科被召回時,鐵木辛哥很舍不得和他分離。又過了一個月,鐵木辛哥親自向大本營提出要求,要調這個晚輩來共事。

“難得糊塗”的態度是一種為人之道,也是一種成功之道。如果一切皆較真、皆明白,恐怕會心生煩亂,幹擾工作的進展。

所以,巧妙地裝糊塗更是一種真聰明,顯示出非凡的智慧,不但給各種繁雜的事情塗上催化劑、潤滑油使得其順利運行,也能在生活中充滿歡樂,顯得氣氛輕鬆;相反,老實認真隻會導致木訥呆板,甚至使事業陷入僵局,無法扭轉局麵。

比如,一次偶然的機會,你發現已婚的上司與某女同事大搞婚外情。其實,事情並不複雜,你隻須裝聾扮啞,也就是說一切裝作不知三緘其口就行了。恰巧,你約了朋友在某餐廳吃晚餐,當你踏入餐廳,卻赫然見到他倆,你盡可扮作一派鎮靜,先環視一下四周,若你的朋友未到,事情就好辦得多,就當作找不到人,離開那裏,在外等你的朋友。即使朋友已坐在餐桌前,你也可走上前,當作有急事找他,與他一起離開那地方,再做詳細解釋。

第二天返回辦公室,對於昨天的“偶遇”一定要當作若無其事,隻管埋頭文件堆。就是有同事私談有關兩人之事,還是絕口不提為妙。有時候知道的事情太多並不是件好事,尤其是上司的隱私幹萬不能透露出去,否則就要大禍臨頭了。如果能夠假裝糊塗及時替上司掩飾其“汙點”,則有可能被對方引為“恩人”,收到意想不到的回報。

凡事不那麼認真,反而會使事情進行順利,同時也能皆大歡喜。鄭板橋說:“難得糊塗”,事實也的確如此。

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小羅奇福特領導的一個小組,中途島之戰前成功地破譯了日本人的密碼,得到了日軍海上作戰部署的確切情報,並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作戰準備。

誰知,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嗅覺靈敏的美國一新聞記者得到了這一絕密情報,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作為獨家新聞在芝加哥一家報紙上給捅了出來。這樣一來,隨時都可能引起日本人的警覺而更換密碼和調整作戰部署。發生了如此嚴重泄露國家戰時情報的事件,作為美國戰時總統的羅斯福卻對此置若罔聞,既沒有責成追查,也沒有興師問罪,更沒有因此而調整軍事部署,而是裝得一概不知的糊塗樣子。結果事情很快就煙消雲散了,就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根本沒有引起日本情報部門的重視。因此在中途島戰役中,美軍靠“糊塗”占到了大便宜。

我們想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和推論,從正麵反駁可能於事無補別人也不能接受,這時不妨用另外一個類似的錯誤的推理,來進行批駁,效果反倒更好。這種錯誤的推理荒誕不經,含不盡之意於言外,會使人在和諧的氛圍中明確是非,從而達到糊塗的真正目的。

裝糊塗並非真糊塗,這是一種正確的態度。我們在裝糊塗的同時,應該把握好糊塗與認真的區分,以防弄巧成拙。

第六節善於觀察,攻守有度

這世界上的路有千萬條,適合自身的路是什麼值得每個人去思考。每一個人都應該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規劃自身量力而行,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條件、才能、素質、興趣等尋找發展之路。不要埋怨內外部環境與條件,應創造有利條件;不能守株待兔,要自己創造良機;拿出成果來,獲得了他人的承認,事情就會順利。每個人都應該盡力找到自己的坐標,找準屬於自己的生存軌跡。當你事業受挫了,不必灰心也不必喪氣,相信堅強的信念能助你成功。

我們如何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呢?其實隻要我們多多思考,了解自己的優勢與長處,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隻要我們堅守下去,就會有成功的希望。失敗痛苦時,也要審時度勢,堅持一下或采取其他辦法都可能使自己獲得成功。看一下瑞士總裁李一是怎麼做的。

瑞士銀行中國區主席兼總裁李一,在1988年最初去美國邁阿密大學留學時,學的是體育管理專業。在學習一段時間後,他發現那是“屬於富人玩的遊戲”,於是在離畢業還有半年時,毅然報考了沃頓商學院。

美國沃頓商學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商學院,李一考得並不輕鬆,前後麵試了三次,仍沒結果。最後一次麵試,他幹脆在考場上直截了當地問主考官:“如果我沒有被錄取,最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很可能是因為你沒有工作經驗。在美國,商學院錄取的前提條件是要有商務工作經驗。”換。”田忌毫無信心地說:“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李一做出的反應不是承認自己的不足,或者說“我會如何改變自己的缺點”,而是立刻反駁:“按你們的招生材料所說,沃頓作為世界最優秀的商學院,肩負著培養未來商業領袖的重任。但世界各國發展很不平衡,如果按你們現在的做法,商業發達的國家會招生特別多,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可能一個也不招,這跟沃頓商學院的辦學宗旨是自相矛盾的。”

出人意料的是,李一的反駁還得到了主考官的欣賞。麵試出來後,招生辦主席秘書給李一打了一個電話:“主席對你的印象特別好,說你很自信,與眾不同。”後來,在當年52個報考該校的中國學生當中,李一成為唯一被沃頓商學院錄取的中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