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君聽後大為感慨:“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吾以一杯羊肉羹兒失國矣。”
給予不在乎數量的多寡,而在於別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別人的心。中山國君因為一杯羊肉羹而喪失國家,卻因為一籃食物而得到兩位勇士。這個故事道出了人際關係的微妙性。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少許金錢,尚不至於發此大怒。然而一旦自尊心受到損害卻非輕易就可彌補的。有時候,本來並無存心傷人之意,可是卻會因為一句無意的話傷害別人。所謂“言者無心,聽著有意”,甚至可能為自己樹立一個敵人。
這大概也是人性的弱點的一種表現,你給他好處,他未必感激,未必銘記於心,甚至認為理所當然,而你一旦得罪了他,他必會懷恨在心、耿耿於懷。有經驗的人常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這句話一點不假。
那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怎麼樣才能少樹敵呢?
第一,不苛責別人即使是中肯的意見,也要婉轉表達不能惡語攻擊,這樣做不但為自己樹了敵,即使是多年的朋友也可能遠離你的交際圈,使自己變成孤家寡人。麵對明顯的過錯你可以用婉轉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議,不要苛責別人。
第二,不必爭勝負有些人喜歡與人爭勝負比高低,其實大可不必。輸贏隻要不是原則與是非問題,根本沒有那麼重要。要記住以和為貴,盡量避免與他人的衝突。
第三,勇於認錯愛麵子是中國人的通病,幾乎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如果事實證明了你曾經的做法是不對的,那麼是認錯還是不承認呢?承認錯誤不會讓你丟“麵子”,反而使你的形象更加高大,更不會為自己樹敵。因此,你應該丟下“麵子”,“朋友”遠比“麵子”重要,勇於承認錯誤,這樣不失去一個朋友,更有助於你的事業。贏得了未來,這樣你會更有麵子,麵子是一個長期的問題,而不是短暫的,贏得了朋友終會贏得麵子。
第五節人至察則無徒
古語有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意思是講,水太清了魚就沒有了;人過於明察秋毫,也不會擁有朋友最後你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我們為人就是要取長補短才能相得益彰,求大同存小異,凡事不必太較真,得饒人處且饒人,對人不可太苛責,看問題也不要過於嚴格,多寬容別人就會贏得人心,否則,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願與我們交往,就像水過於清澈養不住魚兒一樣。但是這話說起容易做起難。但人跟人是不一樣的,人們總是有著不一樣的性格和為人處世的方式,除非是克隆體,否則永遠無法達到做人做事的完全相同。每個人的思維都是不同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也不同,人們又大多站在自身的立場解決問題,因此這類人跟自己的朋友出現摩擦、分歧以至於矛盾、衝突都是必然的結果。所以我們要以寬容之心去看待處理這些事情。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任何事情都無法達到至善至美的標準,可是有些人對此不加分析,一問求同,這是多荒謬的邏輯呀!
有一位未婚的姑娘來到某婚姻介紹所,進入大門後,迎麵見到有兩扇門。
一扇門上寫著美麗的,另一扇門上寫著不太美麗的。
此女推開“美麗的”門,迎麵又見到兩扇門。一扇門上寫著年輕的,另一扇門上寫著不太年輕的。
她推開“年輕的”門,迎麵又見到兩扇門。一扇門上寫著善良溫柔的,另一扇上寫著不太善良溫柔的。
她推開“善良溫柔的”門,又見到兩扇門。一扇門上寫著有錢的,另一扇門上寫著不太有錢的。
她推開了“有錢的”門……一路走下去,她先後推開過美麗的、年輕的、善良溫柔的、有錢的、忠誠的、勤勞的、文化程度高的、健康的、具有幽默感的九道門。
當她推開最後一道門時,隻見門上寫著一行字:你追求的過於完美了,我們這裏找不到這樣完美的人,請你到大街上找吧。
這時,她已經走出了婚介所的門口。
不要認為這個幽默故事隻是針對婚姻,在很多時候全都適用,這個世界上我們所謂的十全十美的人或事是根本沒有的,完美隻是人們一個理想、一個願望或者一個幻想,應該成為人們的追求,而不是終極目標。
哲人說:“完美本是毒”,對人對事,追求完美其實是一件痛苦萬分的事,它就像一杯毒酒,漸漸侵蝕了人的純淨的心靈。正如時下考試,為了追求高分數,莘莘學子為“完美”摧殘得苦不堪言。事實上,事事追求完美的人,更容易否定自己,對自己失望,他們是生活在個人思想的牢籠中的可憐人。
在與朋友的交往中,要能做到求大同、舍小異就行了,從前麵的論述中我們已經知道不現實,隻能讓你與朋友的關係疏遠,甚至成為孤家寡人,這又何必呢?
第六節禍從口出
古語有言“沉默是金”,你或許覺得在當今這個強調個性的時代這樣的理念已經過時。其實不然,在當今表現自我的同時還是應該注意說話的分寸的,不要口不擇言“沉默是金”偶爾用之。
人們每天都在不停地說話,你說話的對象眾多,交談的內容五花八門。尤其是在當下複雜的社會關係中,風雨多變的職場中,利益所驅,即便是平時跟你關係很“鐵”的人,說不上什麼時候就會給你下個絆腳石,所以你更不能和所有的人交淺言深,小心“禍從口出”。一旦禍從口出,則追悔莫及。
古人曾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就是這個道理。所謂“禍從口出”多是由於口不擇言。殊不知人心叵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該保持一定距離就保持一定距離,否則失言對自己會造成巨大的損害。
很多時候也許你不想讓人得知你的隱私,了解你的生活,但有心計的人,隻從你說話的用詞、方式、內容就可以粗略了解到你的性格和現狀,不知不覺你自身的缺陷或不想人知的信息都暴露無疑。出於這種原因,很多古人都主張少說多聽,這樣就有了“沉默是金”的古語。
見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什麼樣的時間說什麼話,什麼樣的場合說什麼樣的話,這是你應該多多留心並長期修煉的。
在複雜多變的人際關係中,有些“忌諱”是你不可不知的,這也是你這張嘴該把握住的。
第一,忌不懂裝懂有些人表麵上看起來很博學多才的樣子,即使是對自己不懂的事情也能娓娓而淡。但這樣的人隻是個半吊子,說的話也極可能成為人的笑柄,修養深知識廣博的人絕不會像他們那樣誇誇其談。他們是沒有遇到真行家便出洋相了。
第二,忌強詞爭辯生活中有些人總是為自己曾說過的話辯解,其實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這會收到理想的效果嗎?人們都不願意與這種強詞奪理的人打交道。
第三,忌口無遮攔有很多人“說話不經大腦”,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口無遮攔”。說出去的話像潑出去的水,再想收回可就萬難了。在說話前就應該想到這話說出去的話會產生什麼後果。
第四,忌用詞不當與人談話的時候遣詞用句是之關重要的,針對不同年齡、身份、地位與你的關係親疏而選擇恰當的詞句表達。最好是用禮貌的詞語,如果讓對方覺得你沒有誠意,你們就很難交往,即使你單方麵有著強烈的交往願望也是不行。所以不要說出令自己後悔的話。
第五,忌長舌婦語有些人受搬弄是非,背後說人壞話,暴露人隱私,這是一種心理弱勢的外在表現。這其實交往中的大忌,人們常說:“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你說別人的壞話,總會入別人耳中,這很不利於你人脈的拓展,因為你會受到多數人的反感。
第七節保持相等的距離
在現實的社交生活中,經常要同時交際很多人,在這種情況下,厚此薄彼的錯誤就很容易犯了。被你“厚”的人可能是高興中帶點難堪,但是被你“薄”的人就肯定會滿腹怨氣。這就可能使雙方關係產生隔閡,嚴重的還可能失去朋友。為了使我們的交際更加順暢,我們就要盡量避免這種錯誤,遵循“等距離”的交際原則。
在一次郊遊活動中,班長華新帶著四名女同學去采蘑菇,回來的時候,其中三個女同學皺著眉,滿臉的不高興。輔導員就問那三位女同學為什麼不高興,她們回答說:“什麼意思嘛!
一起出去郊遊,班長隻對那一個女孩子獻殷勤,對我們理也不理,我們中有誰得罪過他嗎?”輔導員聽完就找華新談話,結果華新大呼冤枉:“我隻不過是跟那個女孩兒比較熟悉,才和她多說了幾句,並沒有嫌棄另外三個女孩兒的意思。”最後華新找到了那三個女孩子,真誠地跟她們道歉,並請她們一起吃飯,三個女孩兒才原諒了他。
社交生活中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我們都需要多動腦筋,因為不管你是有心還是無意,都會影響到你的人際交往,因此在社交生活中一定要謹言慎行,與人保持“等距離”,不疏忽任何一個朋友。
在握手示意的時候,應該按照禮節規定的順序依次進行,不應該不分先後,跳躍地進行,做到平等待人,在與多數人握手的時候,注意與每個人握手的時間應該大致相同。
法與辦公室的業務人員都攀談幾句,以調解氣氛,不能隻和業務主管在與多人交換名片的時候,應該按照禮儀的順序,可以一一地把自己的名片雙手遞過去,請對方指教。即使那些在場者並不一定都想要你的名片,那麼是給還是不給他們名片呢?僅憑自己的判斷就不給對方名片就有失禮之嫌,決不這樣做。
當一個男士與兩個女士同行或是坐在一起,不應該夾在她們兩人中間,否則,男士同她們的談話就不得不左右兼顧。那麼男士的最佳位置應該是什麼呢?坐在或者是走在她們的左側才是合乎禮儀的。因為此刻你若居中而坐或是走在她們中間,是難以做到一左一右絕對“等量”地對待她們的,讓她們感到一視同仁。
然而這種規定卻有個例外。當一位未婚男子同兩位單身女子同行時,如果他靠近其中的一位而遠離另一位,反而可能引起她們的不安。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走在她們中間為最佳。
招待客戶的時候,不論是對待大客戶還是小客戶都要設法照顧周到,盡量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在某公司舉辦的一個大型答謝晚宴上,業務員張麗及其他業務員都忙著招呼各自的客戶。張麗有很多客戶,她與小客戶打過招呼之後,就借用餐時間與一個大客戶交談起來,因為這個大客戶曾與公司產生過誤會,通過交談,他與這個大客戶基本上達到了溝通的目的,消除了誤會。
此事過後,有一個小客戶打來電話,說不想用這家公司的產品了,當時張麗非常吃驚,因為雙方一直合作得不錯,雖然產品用量不大,但一直保持業務往來,並且關係很好,他不知道自己在哪一方麵得罪了這位“上帝”。後來經過多方打聽,原來是因為在那次晚宴上,這位客戶就坐在自己的鄰桌,因為感覺自己受到了冷落,因此終止了合作,後來經過張麗的不斷解釋,才最終挽回了這個客戶。
當你到公司去談業務或者辦什麼事情的時候,進入辦公室後應該設聊,目無他人。讓人覺得你隻認領導,勢利眼冷落了其他在場的人,這樣的情況往往使你的交際失色。
有一位南方經營水產的老板經常到某一公司洽談業務,但是他每次去科裏隻與業務主管交談,旁若無人。甚至對其他人連一句問候的話都沒有,形同陌路人。這樣的老板在此公司的人脈不想自知。心中無他人他人心中怎會有你?況且這位老板說起話來口氣很大,動不動就說他和某某廠長、科長的關係多麼多麼的好,這給大家的感覺就是他做生意靠的不是實力,而是關係。眼中隻有領導,是個超級“勢利眼”因此大家對他都很反感。他受到了業務主管之外的其他人的冷遇。看似精明的南方老板,實際上辦了一件傻事,原因是他不懂得“等距離”規則,這是他不能贏得普通員工幫忙的關鍵之所在。
因此,在社交場合中,對待眾多的朋友、合作夥伴,應該努力做到一視同仁。不要使人感覺有明顯的親疏遠近之別。厚此薄彼,不會有最佳交際成果。對待每一個人都要細心用心,要照顧到你的每一個談話對象的心情起伏變化,才能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
而且工作勤勤懇懇。
第八節學會給人戴“高帽”
許多人認為這種行為很不可取,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出賣拔萃,良好的自我感覺讓他們吝嗇於表達對他人的稱讚,因此很多人際關係也鬧得不愉快。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如果你想受益於他人,給他一個讚美並使之努力保持,那麼你就會如願以償。要大方表達對他人的稱讚,給他人帶上一頂高高的美好的帽子,我們既達到目的又沒有什麼損失,反而事半功倍,一句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