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傳統文化——人文精神的創意(1 / 1)

一、中國的傳統文化——青銅鼎盛的詭異

青銅藝術在商代晚期達到了燦爛輝煌的鼎盛時期,並一直延伸到西周早期。青銅器的種類與器形在這一時期已基本齊全,造型成熟,且比較多的運用動物形象作為紋飾。器物組合關係明確,禮器中酒器的體製在商代晚期臻於完善,到西周早期則開始向重食的體製轉變。青銅器紋飾空前發達,器物往往滿飾花紋,使青銅器紋飾富有層次感,立體感強烈。銘文在相當數量的青銅器上出現。商代晚期以使用者的氏族徽記為主,稍晚也出現了記事體銘文。到西周早期青銅器普遍鑄有銘文,出現長達數百字的記事銘文。

青銅器在整體造型與細節設計上完美結合,渾厚而緊湊。精細與厚重的矛盾形態的對比,是夏、商時期的青銅器的典型特征。青銅器的紋飾與造型上充分體現古人對自然生物的敬畏與崇尚,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所表現的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係。青銅器的器形與紋飾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影響深遠。

二、西南古滇國的創意審美

雲南在公元前七世紀就已存在了一種獨具風格的青銅文化。其獨立文化體係、生活習俗不同於中原的農耕文化。出土的古滇國文物造型奇特,充滿了奇妙的創意想象,造型極為簡潔不同於夏、商、周的青銅器。

據考證古滇國是雲南古代民族建立的奴隸製帝國,由於偏居西南遠離中原很少受中原傳統禮教的束縛,古滇國的青銅器無論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都顯得更加開放和富有創意性。圖案多為動植物和日常生活情節,更多地反映了滇王國的社會生活。貯貝器和一些扣飾上的人物不過3厘米大小,但都眉目清晰,麵部表情可見,明顯具有滇王國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美輪美奐的青銅文化,是這個古老王國的背景。它們極為精美,工藝水平極高,有的器物表麵經過了鍍錫、錯金、鎏金的處理,鑲嵌以玉石紋案,有著對稱和端正的外形,花紋精致繁縟。器物上線刻的紋飾很淺,但技法卻很熟練,其風格和造型與中原地區的文化絕無相同之處,這個幾乎是突然之間出現在雲南高原上的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是從哪裏發源的呢?至今仍然是個謎。

它們已經能夠掌握鑄造技術中銅和錫的合適比例,使兵器硬度提高,裝飾品中錫的比例較小,以便造型。這些文物表明古滇國是一個自成體係的、獨立的青銅文化類型。

三、穿越時空的守護者——人鬼合一的唐三彩鎮墓獸

鎮墓獸是楚墓中常見的隨葬器物,此種器物外形抽象,構思詭異奇特,形象恐怖怪誕,具有強烈的神秘意味和濃厚的巫術神話色彩。唐代鎮墓獸麵目更加猙獰,人麵獸麵的差異減弱。至唐後期,陶鎮墓獸逐漸絕跡。鎮墓獸的基本形態由鹿角、獸形首、方形底座三部分拚合而成。鹿角插在獸首頂部孔內,獸身插在底座方孔內,多作長頸、鼓眼、口吐長舌狀。其形製有單頭、雙頭、變形龍麵式、變形人麵式等多種,多數單頭,少數雙頭。而人獸同體大致在原始社會及奴隸社會早期,諸神的形象多為人首獸身或獸首人身。傳說黃帝、蚩尤等先祖們最初皆為獸形。直到宋代的墓葬中,還有不少人首蛇身、人首龍身、人首魚身的怪俑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