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電影,或是精彩絕倫,或是轟轟烈烈,或是安穩平凡,或是遺憾萬千……
每當我們看一部電影的時候,我們都會將自己投入其境,盡管演的不是自己,但或許感動得熱淚盈眶,或許義憤填膺,或許幹瞅著開始進入迷迷糊糊的狀態……
就是因為這些文化產業的發展,我們在現實的夾縫中才找到了人性中的那些美與不美,善與不善,好而不好……每當我們在茶餘飯後,駐足傾談的時候,這些影像或許能夠在你我之間建立一種隔絕之後的關聯,或者這就是你我彼此的共同話語,就像電影一樣,牽動著彼此。
《生死朗讀》寬恕與不寬恕的
有時候一場愛情可算是一次偉大的心的旅程,但是這個旅程能夠走多遠,或許隻是個問號。就像《生死朗讀》裏的一小少年和一中年婦女的故事,那樣讓人痛恨而又那麼讓人寬恕不定。
戰後蕭敗的德國,一個15歲的少年病倒在一位婦女買票的電車上,於是她就挽救了這個少年的生命。3個月後,少年伯格的猩紅熱已經消去,他為了感謝那位救過自己的婦女,他找到了她,或者說他找到了情欲,找到了愛情,不管怎麼說,這樣的感覺在他的心裏悄然升起。
讀書成為伯格討她開心的最大因素,每一次朗讀,她都會高興大笑,或哭啼連連,《荷馬史詩》、《帶小狗的女人》、《戰爭與和平》,這個夏天,是他們一生中最短暫最快樂並最終影響了後來歲月的時光。
不久後一天,漢娜突然不辭而別,8年後再次見到漢娜的時候,她成了一名站在法庭上的納粹罪犯,她並沒有像其他一同被指認的罪犯一樣,否認自己的罪行,而是堅定異常地坦誠一切。直到審判席上,漢娜不願提筆在白紙上寫下黑字做筆跡比較,並因此背負罪名被判終身監禁時,伯格終於明白了原因,明白了漢娜為什麼不看他的旅行計劃,為什麼會在拿到菜單時神色緊張,為什麼總是不厭其煩地聽他朗讀,漢娜是一個根本不會認字讀書的文盲,但她拒絕向任何人袒露自己的缺陷,即使替他人受過而終身監禁,也要隱藏她是文盲這個秘密。伯格說:因為她感到羞愧。伯格是可以說出真相替她減輕罪與罰的,但卻最終選擇了和漢娜一樣,用生命去捍衛這個卑微的秘密……
為了守護秘密,兩顆心的旅程到底會走多遠?在現實中,你愛或者不愛,愛都在那裏……
《阿甘正傳》執著
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奔跑,心裏都會止不住的傷感,還有振奮。
你相信一個智障兒的成功嗎?你相信這世上得到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計得失的人嗎?
阿甘不懂得他不能總跟著一個女人幫她打架,也不懂得一個成年人不該總把幼稚的話掛在嘴邊。阿甘什麼都不知道,他隻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並且最終跑到了終點。另外,《阿甘正傳》還會教給你一個男人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困境中的幽默感。
即使以今天的電影拍攝製作水平來看,《阿甘正傳》也還值得人去慢慢欣賞。事實上,在這些年來,這部電影也不斷地被人重新提起,像是一壇埋在地下窖藏的原酒,愈久彌香。
“死亡,隻是生命的一部分。”當阿甘在珍妮的墓前念叨著媽媽臨終前安慰阿甘的話語的時候,其實,我們知道哽咽的不僅僅是阿甘,還有許多銀幕前的觀眾。當年是因為在汽車上,珍妮允許阿甘坐在自己身邊,才結下了他們一生中淡淡的情緣;等阿甘當兵之後,又是在汽車上,因為巴布允許阿甘坐在自己身邊,才牽扯下了他們一諾千金的友情。因為這樣的兩次允許,交換來了阿甘一生的真情。即使是已經在越戰中失去了雙腿的丹中尉,也在阿甘心無芥蒂、如冬日午後陽光一樣燦爛溫暖的關懷之中,重新鼓起了對生活的勇氣。當丹中尉對阿甘說:“我還一直沒謝謝你呢!”然後轉身跳入大海之中、去以自己的殘疾之軀暢快地遊泳的時候,丹中尉要感謝的恐怕也不僅僅是因為戰爭年代,阿甘從槍林彈雨中救了自己一命,也有阿甘給了他繼續生存下去、並且很好地生存下去的勇氣。
也許,生命本來就像這樣一片潔白的羽毛。在影片一段段經典的背景音樂當中,在我們快要迷失方向的時候,也許看看《阿甘正傳》,我們就可以重新鼓起勇氣,像阿甘那樣生活,並且像阿甘那樣相信這個世上還有真正的友情、真正的愛情,並且可以對自己說:“跑,福雷斯,快跑!”
《2012》
蘇格拉底說:“這個世界太亂了,再這樣下去,三十年後就會滅亡!”三千年過去了,這地球仿佛是一個擊鼓傳花遊戲,從蘇格拉底傳到我們手裏,每一代都說世界即將滅亡,不知道有沒有下一代願意接我們的這一棒。美國人之所以敢拍《後天》、《2012》、《海神號》乃至《未來水世界》等水災片,是因為《創世紀》早就承諾過:諾亞之後,上帝不會第二次用水毀滅世界。無論你信或者不信,十億歐元一張的船票,獲救的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