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國與獻身
盡忠報國。
——《宋史·嶽飛列傳》
意譯:竭盡忠誠去報效國家。
烈士之愛國也如家。
——[晉]葛洪《抱樸子·廣譬》
意譯:壯烈的勇士熱愛祖國就像熱愛自己的家一樣。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文天祥《過零丁洋》
意譯:自古以來,有誰不死?我隻求用一顆赤誠的心照亮曆史的記載。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後出師表》
意譯:指兢兢業業,忠心耿耿地貢獻畢生精力。
苟利國家,不求富貴。
——[先秦]《禮記·儒行》
意譯:如果對國家有利的話,自己就不去追求富貴。
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
——[宋]蘇洵《管仲論》
意譯:品德高尚的人不為自己的死而悲,隻為國家的衰落而悲。
見危授命,士之美行。
——[宋]王安石《故內殿承製宋士堯等贈官》。
意譯:在國家危難之時獻身舍命,是賢士最美好的德行;
臨患不忘國,忠也。
——《左傳·昭公元年》。
意譯:麵臨著患難而不忘自己的國家,這就是忠。
常思奮不顧身,以詢國家之急。
——[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意譯:在國家危難之際,常常想到奮不顧身去報效國家。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意譯:如果對國家有利,即使死了也在所不惜,怎麼能夠因為有禍患就退避,有幸福就爭搶呢?
愛惜精神,留他日擔當宇宙;蹉跎歲月,問何時報答君親。
——[清]金纓《格言聯璧·學問》
意譯:養精蓄銳,以等待將來擔負天下重任;虛度年華,問何時報答君王、雙親?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意譯:為了國家的危難,寧願獻出自己的生命,將死亡看做回家一樣從容。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南朝·宋]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意譯:獻身投軀效明君,為國犧牲心甘情願。
位卑未敢忘憂國。
——[宋]陸遊《病起書懷》
意譯:雖然自己地位卑微,但是不敢忘記為國家分憂。
義死不避斧鉞之誅。
——[漢]劉向《新序·義勇》
意譯:為了正義事業,不逃避死於刀斧之下;
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意譯:把家當做家,把鄉當做鄉,把國家當做國家,把天下當做天下。
義者軒冕在前,非義弗受;斧鉞在後,義死不避。
——[漢]劉向《說苑·立節》
意譯:正義之士,對於不合道義的高官厚祿也決不接受;隻要合乎道義,就是死在刀斧之下也在所不辭。
烈士之愛國也如家。
——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
意譯:有抱負、有作為的人,他們愛國就像熱愛自己的家一樣。
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
——[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意譯:在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應將個人恩怨放在國家利益之後。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清]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意譯:國家的興旺與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負有責任。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
意譯:落花並非無所作為,它化作養料使更鮮豔的花開放。
春蠶到死絲方盡,人到期頤亦不體。
——吳玉章《自勵詩》
隻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徐錫麟《出塞詩》
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
——徐特立《徐特立文集》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魯迅《熱風》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鄧小平《鄧小平文集(英文版)序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雷鋒《雷鋒日記》
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魯迅選集》
國家需要就是我們的責任。
——蔣築英《蔣築英日記》
人心就是立國的大根本。
——孫中山《在廣州中國國民黨懇親大會的演說》
一個青年學生的愛國,真有如一個青年姑娘初戀時那樣的真純入迷。
——方誌敏《可愛的中國》
祖國中興宏偉,死生甘願同依。
——華羅庚《新華月報》
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
愛國心為立國之要素。
——陳獨秀《愛國心與自覺心》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詹天佑《詹天佑文集》
國人無愛國心者,其國恒亡。國人無自覺心者,其國亦殆。二者俱無,國必不國。
——陳獨秀《愛國心與自覺心》
我惟一的遺憾是,我隻有一個生命奉獻給祖國。
——[美國]黑爾《內森·黑爾的一生》
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
——[奧地利]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給予比接受更為有福。
——《新約全書·使徒行傳》
為國捐軀,雖死猶榮。
——[古希臘]荷馬《伊利亞特》
人應當活在真理和自我奉獻裏。
——[丹麥]龐陀彼丹《樂士》
我覺得,隻有人類在由衷的感謝下生發出的報效之心,才是地球上最美好的東西。
——[日本]武者小路實篤《母與子》
我們應當在不同的崗位上,隨時奉獻自己。
——[瑞士]海塞《玻璃珠遊戲》
人不僅為自己而生,而且也為祖國活著。
——[古希臘]柏拉圖《書信集》
響應祖國的召喚,是人皆應有的良知。
——[澳大利亞]倫圖爾《澳大利亞戰歌》
祖國是我們心心向往的地方。
——[法國]伏爾泰《狂熱》
上天賦予的生命,就是要為人類的繁榮,和平和幸福而奉獻。
——[日本]鬆下幸之助《創業的人生觀》
我們不能隻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貢獻。
——[美國]西·羅斯福《政言錄》
點燃蠟燭照亮他人者,也不會給自己帶來黑暗。
——[美國]傑弗遜《文集》
人需要一顆犧牲自己私利的心口。
——[俄國]屠格涅夫《屠格涅夫評傳》
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
——[匈牙利]裴多菲《在人生的斜坡上》
祖國是人民的共同父母。
——[古羅馬]西塞羅《對卡提特那的控告辭》
一個反叛祖國的人從來不能稱為英雄。
——[法國]雨果《九三年》
祖國和國民是地上的永遠的支持者。
——[德國]費希特《告德意誌國民》
真的愛國主義是不分黨派的。
——[英國]托·斯摩萊特《朗斯洛·格裏費斯爵士曆險記》
為了國家,不僅要犧牲財產,就是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這就是報國的大義。
——[日本]福澤諭吉《勸學篇》
培養人是無償的奉獻。
——[日本]島山芳雄《人才培養秘訣》
異國他鄉見得越多,我就越愛自己的祖國。
——[德國]伯洛伊《圍攻加來》
為祖國甘灑熱血的人,應當受到後人的尊重。
——[美國]西·羅福斯《本頓傳》
對自己的祖國一無所知是最可恥的。
——[英國]加·哈維《不列顛概況》
我沒別的東西奉獻,唯有辛勞、淚水和血汗。
——[英國]丘古爾《1940年5月13日在英國下院的演講》
苟延的生命怎能與為國捐軀而換來幸福相比?
——[法國]拿破侖《拿破侖言論集》
凡可以獻上我的全身的事,決不獻上一隻手。
——[美國]狄更斯《大衛·科波菲爾》
我重視祖國的利益,甚於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愛的兒女。
——[英國]莎士比亞《科利奧蘭納斯》
在任何淩辱麵前,捍衛祖國的甲胄!
——[法國]雨果《雨果傳》
愛祖國愛得最深的人才是最好的世界主義者。
——[英國]丁尼生《周圍的鼓掌》
要找出來我值多少,那是別人的事情。主要的是能夠獻出自己。
——[俄國]屠格涅夫《父與子》
當他愛他的國家的時候,他的國家也尊重他。
——[英國]莎士比亞《科利奧蘭納斯》
誰不屬於自己的祖國,那麼他也就不屬於人類。
——[俄國]別林斯基《威克裴牧師傳》
自由、祖國,唯有你們才是我的信念!
——[法國]雨果《雨果傳》
祖國,這個字眼包含著多少魅力啊!她是指引巡禮者的明星,使之免於跌進深淵。
——[秘魯]裏·帕爾瑪《一吻之死》
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
——[匈牙利]裴多菲《在人生的斜坡上》
要重返生活就須有所貢獻。
——[前蘇聯]高爾基《與世隔絕》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
——[前蘇聯]巴甫洛夫《巴甫洛夫百年誕辰》
我們稱祖國為父親的土地,我們稱語言為母親的舌頭。
——[法國]洛弗《祖國和母親》
對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獻給他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家長教育學》
給予是能使人產生優越感的。
——[法國]雨果《九三年》
隻要你曾經盡可能地貢獻出來,就已經值得感激了。
——[俄國]屠格涅夫《回憶錄》
一個人要發現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個人在失敗的探索和悲慘的錯誤中毀掉自己的生命。
——[俄國]門捷列夫《十九世紀俄國文學史》
為祖國的利益而獻身,就是死得其所。
——[古羅馬]西塞羅《反腓力辭》
雄心能激勵人的獻身精神和異乎尋常的行為。
——[英國]本·瓊森《失敗》
我所以一再堅持我們的貢獻,那是因為,隻有這種看法,才能在世界上有權力贏得人類的同情。
——[法國]羅丹《論藝術》
如果上帝要我為祖國獻出卑微的生命,那我將時刻準備著。
——[美國]丹·韋伯斯特《約翰·亞當斯的一次假定演說》
人一生的貢獻,所作所為的意義和價值,比人們的預料更多地取決於心靈的生活。
——[法國]馬丹·杜·加爾《蒂博一家》
對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
——[蘇聯]蘇霍姆林斯基《家長教育學》
連祖國都不愛的人,是什麼也不會愛的。
——[英國]拜倫《福斯卡裏父子》
別問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先問問你自己能為國家做什麼。
——[美國]肯尼迪《就職演說》
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之情則是放大了的孝心。
——[美國]戴·達·菲爾德《演講集》
真理決不能和祖國分開。這兩種事業是合而為一的。
——[法國]羅曼·羅蘭《母與子》
祖國和信仰是一座大祭壇,人隻是一段香,命中注定為祭壇增光而點燃。
——[波]顯克微支《戰場上的婚禮》
勇敢的人們和高尚的愛國誌士受到上帝的龐愛,也在世代人民心中留下芳名。
——[英國]彌爾頓《論教育》
必須經過祖國這一層樓,然後才能達到人類的高度。
——[法國]羅曼·羅蘭《日記》
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之情則是放大了的孝心。
——[美國]戴·達·菲爾德《演講集》
2.寬容與理解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清]金纓《格言聯璧·存養》
意譯:人的心胸,欲望太多就會變得狹隘,欲望少了就會變得寬闊。
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禮記·中庸》
意譯:君子用仁道的方理來治理人;如果有錯,改正了就可以了。說明應該以寬容的態度對待犯了錯的人。
達人大觀兮,無物不可。
——[漢]賈誼《鵬鳥賦》
意譯:用豁達大度的心胸來對待事物,就沒有不可接受的。
心大則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
——[宋]朱熹《近思錄·為學》
意譯:心胸開闊,待人接物就處處通情達理;襟懷狹窄,為人處世便事事困頓不已。
人之過誤宜恕,而在己則不可恕。
——[明]洪應明《菜根譚》
意譯:對待別人的過失和錯誤應多加寬恕,而對待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卻不能寬恕。
心平則氣自和。
——[宋]朱熹《朱子語類輯略》
意譯:心胸豁達平靜,神色自然會平和。
心閑天地本來寬。
——[宋]陸遊《劍南詩稿·初寒宴坐》
意譯:心胸豁達悠閑,自然就覺得天地寬廣無邊。
滄海漾,不以含垢累其無涯之廣。
——[晉]葛洪《抱樸子·博喻》
意譯:大海並不因為裏麵有髒東西就影響它的廣大。說明對人應寬容。
耳目寬則天地窄,爭務短則明長。
——[明]陳眉公《小窗幽記》
意譯:見多識廣就會覺得天地其實很窄,爭名奪利的事情少了,就會覺得清閑。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
——[明]呂坤《呻吟語》
意譯:心胸要開闊,以容天下的事;為人要謙虛,以吸取天下的善。
人非堯舜,誰能盡善。
——李白《與韓荊州書》
意譯:普通人不是唐堯虞舜那樣的聖賢,誰能完美無缺呢?
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
——[明]薛瑄《讀書錄》
意譯:隻有寬宏大量才可以容納各種人才,也隻有德義寬厚才可以容納各種事物。
士者詘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者。
——《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意譯:士被不了解自己的人所屈辱可以忍受,而要受到知己者的尊重。不知者不為過,應胸懷廣闊,待人寬厚。
涵容,是處人第一法。
——[明]呂坤《呻吟語》
意譯:涵養寬容,是與人相處的首要的方法。
容人之過,卻非順人之非。
——[清]《訓俗遺規》卷四
意譯:寬容人的過失,並不等於遷就他的錯誤。
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憲問》
意譯:不埋怨天,也不怪罪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清]湯斌《湯子遺書》
意譯:一般人不是聖人賢人,誰能沒有過失呢?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
——[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意譯:肚量要大,大到能容萬物;立場要穩,立定腳跟做人。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清]金纓《格言聯璧·接物》
意譯:人家氣量狹小,我卻豁達大度地接待他;人家用心險惡,我偏胸懷寬暢地對待他。
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明]洪應明《菜根譚》
意譯:待人接物就能夠寬厚大度是一種福分,有利於他人實際上為今後有利於自己奠定了基礎。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
——[明]呂坤《呻吟語·補遺》
意譯:開闊心胸,容納天下的事物;謙虛恭謹,接受眾人的意見。
君子以厚德載物。
——《易·坤》
意譯:君子以他寬厚的品德容納天下的事物。
待小人宜寬,防小人宜嚴。
——[清]金纓《格言聯壁》
意譯:對小人要用寬容的態度,防備小人要用嚴格的態度。
以細行津身,不以細行取人。
——[清]魏源《默觚》
意譯:用嚴格細密的行為來要求自己,要求到人就不要如此了,指的是對自己嚴格他人寬容。
寬容並不是姑息錯誤和軟弱,而是一種堅強和勇敢。
——周向潮《初涉人世的十大挑戰》
於不能強同之處,則隻有糊塗過去。
——惲代英《惲代英論青年修養》
我憎惡那些拿了鞭子,專門鞭撻別人的人們。
——魯迅《魯迅全集》
幽默的人生觀是真實的,寬容的,同情的人生觀。
——林語堂《幽默雜話》
彼此理解得越多,也就越容易加速友誼的進展。
——秦瘦鷗《梅寶》
每一個有壞處的人都有他值得人同情和原諒的地方。
——羅蘭《羅蘭小語》
寬容並不等於放縱。
——俞吾金《思考與超越》
批評和爭鳴正是寬容的一種表現。
——俞吾金《思考與超越》
寬容是互贈的禮品。
——俞吾金《思考與超越》
隻有堅強的人才寬恕。
——[俄國]赫爾岑《家庭的戲劇》
活人比死人更需要寬容。
——[英國]喬·阿諾德《快活的老學究》
寬容意味著尊重別人的無論哪種可能有的信念。
——[德國]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
隻有在和諧與寬容中才有友情。
——[挪威]班生《超越人力之外》
理解一切便寬容一切。
——[法國]羅曼·羅蘭《約翰·克裏斯朵夫》
事實證明,有時最高的理解就是不理解。
——[西班牙]格拉西安《處世的藝術》
寬容為文明惟一之考驗。
——[英國]霍爾布茲《隨感》
通情達理能使人寬宏大量。
——[英國]史達爾《高麗娜》
誰都饒恕與誰都不饒恕同樣殘忍。
——[古羅馬]塞涅卡《阿伽門農》
輕易寬宥他人的人隻會招來禍害。
——[法國]高乃依《西拿》
理解無疑是培育一切友情之果的土壤。
——[美國]威爾遜《演說》
理解並不能消除罪惡,但它肯定是有幫助的。因為人們能用它來對付一個可以理解的黑暗。
——[瑞士]榮格《靈魂與符量》
隻有相互讓步,生活才能在社會中繼續下去。
——[英國]塞·約翰遜《致鮑斯威爾的信》
寬恕一個敵人比寬恕一個朋友更容易。
——[英國]布萊克《耶路撒冷》
寬容是一種最不懼怕競爭的美德
——[奧地利]內斯特羅伊《流浪漢》
如果他能寬容別人的冒犯,就證明他的心靈乃是超越了一切傷害的。
——[英國]弗·培根《培根隨筆選》
隻有上帝說“寬恕”的時候才不意味著征服,而是光榮的桂冠。
——[古羅馬]阿安·普羅克洛《普羅旺斯的傳說》
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
——《舊約全書·箴言》
寬恕他人者,自己也將得到寬恕。
——[意大利]菲貝利《浮士德》
盡量寬恕別人,而決不要原諒自己。
——[古羅馬]賀拉斯《箴言》
如果我們相互並不急於把自己放在與對方平等的地位,我們將彼此了解得更好。
——[德國]歌德《格言和感想集》
一個人的理解力越強,就越就發現別人的新穎獨到之處。
——[法國]帕斯卡爾《思想錄》
人們不會輕易就達到互相了解,即使有最美好的意願和最善良的目的。
——[德國]歌德《格言和感想集》
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另一顆心寬容。
——[黎巴嫩]紀伯倫《沙與沫》
心胸的豁達能夠修補專事誹謗的惡舌。
——[古希臘]荷馬《奧德修紀》
寬恕勝於報複;因為,寬恕是溫柔的象征,而報複是殘暴的標誌。
——[古羅馬]愛比克泰德《殘篇集》
對於所受的傷害,寬恕此複仇更高尚,鄙視比雪恥更有氣派。
——[美國]本·富蘭克林《格言曆書》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新約全書·以弗所書》
那些最明理的人,幾乎永遠都是最寬容的人。
——[法國]愛爾維修《論精神》
如果必須容忍他人各行其是,生活將變得難以忍受。
——[法國]庫特林《庫特林的哲學》
3.真誠與信任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意譯:比喻真誠能使任何人都深受感動,什麼難事都能辦得到。
開誠心,布公道。
——《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評》
意譯:表露內心的忠誠,提公正的見解。
天不容偽。
——[宋]蘇軾《潮州韓文廟碑》
意譯:天理不容虛偽。
忠信而不諛,諫爭而不諂。
——《荀子·臣道》
意譯:忠信不阿諛奉承,進諫不諂媚。
誠者,物之終始,主成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禮記·中庸》
意譯:真誠貫穿於事物的始終,不誠就沒有萬物,所以君子認為真誠最寶貴。
推赤心置入腹中。
——《後漢書·不武帝紀》
意譯:對人要真誠,拿自己的心比別人的心。
誰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禮記·中庸》
意譯:隻有至誠的人,才能充分用盡他的能力。
聖人之道無他,至誠而已。
——[金]元好問《遺山先生集·內相文獻楊公神道碑銘》
意譯:聖人所為的精義沒有別的,就是至誠。
惟篤實可以當大事。
——[宋]楊時《二程粹言·論事篇》
意譯:隻有誠實可靠的才能可以做大事。
君子誠之為貴。
——《禮記·中庸》
意譯:君子把真誠當作最寶貴的品質。
夫童心者,絕假純真。
——[明]李贄《焚書·童心說》
意譯:童心下沒有虛假,是最純真的了。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左傳·宣公十五年》
意譯:我不欺騙你,你也不欺騙我。以誠相交,誠信不欺。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離婁上》
意譯:有德行的人是能保持那種嬰兒的天真純樸之心的人。
巧詐不如拙誠。
——《三國誌·卷一四·魏書·程昱》
意譯:偽詐的事做得再巧,也不如笨拙的誠實的行動有說服力。
以誠待人,非惟益人,惟己尤大。
——郭嵩燾《郭嵩燾日記》
用誠心愈多,用手段愈少。
——惲代英《社會性之修養》
美好的東西時常是由於它的真誠。
——羅蘭《羅蘭小語》
意氣之交,雖是真誠,總也失之太急。
——三毛《隨想》
交朋友就是平等相待,以誠相處。
——丁玲《談寫作》
美好的東西時常是由於它的真誠。
——傅雷《傅雷家書》
對友情惟一的考驗,還是長久不變的真誠。
——柯藍《早霞短笛》
天下作偽是最苦惱的事情,老老實實是最愉快的事情。
——鄒韜奮《韜奮文集》
人世間絕沒有真惡的奸人而不為偽善的言論的。
——郭沫若《為革命的民權而呼籲》
真誠是使一個人偉大的最基本的力量,它使一個人的缺點或錯失也變得值得原諒。
——羅蘭《羅蘭小語》
有至誠,就是學問少,口才拙,也能感動人。
——孫中山轉引《古今中外格言集成》
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英國]喬叟《喬叟文集》
隻有真誠的人才會成為獨創者。
——[法國]托卡萊爾《英雄與英雄崇拜》
真正打動人心的是認真二字,是真誠二字。
——[日本]池田大作《我的人學》
做一個有信義的人勝似做一個有名氣的人。
——[美國]西·羅斯福《公民》
不要對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謹慎而堅定。
——[古希臘]德謨克裏特《著作殘篇》
不要信賴對任何人都說好話的人。
——[英國]柯林斯《警句》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是精誠相見。
——[英國]培根《培根隨筆選》
信用既是地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日本]鬆下幸之助《談人生》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法國]拉羅什富科《道德箴言集》
對人的熱誠和照顧,應看作是安慰,不應看成是義務。
——[日本]菊池寬《我的日常道德》
渴望被同情和被崇敬,常常構成我們的信任的最大部分。
——[法國]拉國什富科《箴言集》
信任是友誼的重要空氣,這種空氣減少多少,友誼也會相應消失多少。
——[法國]約瑟夫魯《一個教區牧師的沉思》
信任別人的善良實在是自己善良的明證。
——[法國]蒙田《人生隨筆》
信任就像鏡子,隻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一片。
——[瑞士]阿密埃爾《日記》
向真實前進的道路是嚴肅而險峻的。
——[英國]彌爾頓《失樂園》
最真誠的慷慨就是欣賞。
——[德國]歌德《格言和感想集》
4.禮貌與謙虛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虞書·大禹謨》
意譯:驕傲自滿足給人帶來損失,謙虛謹慎會使人得到益處。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三國]曹操《讓禮令》
意譯:你讓人一寸禮,人敬你一尺禮。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
——[明]洪應明《菜根譚》
意譯:在細窄的小路上走時,要給別人留一步路,說明人要懂得謙讓。
人之有禮,猶魚之有水矣。
——[晉]葛洪《抱樸子》
意譯:人有了禮貌,就像魚有了水。
讓美歸功,此君子事;分怨共過,此盛德事。
——[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意譯:榮譽讓給別人,功勞歸於別人,這是君子應當做的事情;勇於分受怨言,共同承擔過失,這是道德極為高尚的事情。
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
——《孟子·離婁章句上》
意譯:汙辱出言不講禮義,叫做自亡。
人必知禮然後恭敬,恭敬然後尊讓。
——《管子·五輔》
意譯:人必須先懂得禮,然後才會恭敬,恭敬之後才會對別人尊敬禮讓。
器滿則溢,人滿則喪。
——[宋]林逋《省心錄》
意譯:容器裝滿了就會向外溢出,人自滿就必定會有損失。
心虛則隨處能得益。
——[清]張履祥《楊園先生全集·備忘二》
意譯:一個人謙虛,處處都能有收獲。
江河之流,不能盈無底之器。
——[晉]葛洪《抱樸子·極言》
意譯:江河裏的水不可能填落無底的容器,指人要謙虛,不能自滿。
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
——《管子·形勢解》
意譯:上下沒有一定的禮儀,國家的禮儀就不能實施。
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
——《禮記》
意譯:禮節和道義是做人最基本的東西。
禮貌過盛者,情必疏。
——[清]申居鄖《西岩贅語》
意譯:人太過於禮貌反而讓人覺得感情生疏了。
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製。
——《孔子家語·論禮》
意譯:沒有禮,我們就不知如何做事,不知該聽什麼,該看什麼,進退謙讓應該依什麼法則,按什麼尺度去做。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
——[明]洪應明《菜根譚》
意譯:一個人為人處世遇事能夠讓人一步是高明的做法,暫時的退一步正是為以後的進一步做好了準備。
一爭兩醜,一讓兩有。
——[清]張鑒《淺近錄》
意譯:兩個人相互爭吵,都顯得很醜陋;而兩個人彼此謙讓,均顯得有禮貌。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漢]諸葛亮《心書·將誡》
意譯:不以自己有才能而對別人驕傲,也不因自己獲得寵信而盛氣淩人。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盧梅坡《雪梅》
意譯:梅花不如雪白,雪沒有梅花的香,兩種事物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不知禮,無以立也。
——《論語·堯日》
意譯:不懂得禮節,就不能立身處世。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
意譯:月亮圓了就開始虧缺,水滿了就會流出來。
禮,與其奢也,寧儉。
——《論語·八佾》
意譯:禮節與其奢侈講排場,寧可儉樸些好。
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
——《禮記·曲禮》
意譯:禮節上重視有來有往,要是有來而無往是不合禮節的,今也常作針鋒相對解。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
——《韓非子·解老》
意譯:對天下之事謙虛退讓,不爭勝逞能,這樣能處處時時獲得成功。
卑讓,禮之宗也。
——《左傳·昭公二年》
意譯:卑恭謙讓,這是禮的宗旨。
鍾虛則鳴,心虛則靈。
——[清]張伯行《學規類編》
意譯:鍾的內容空虛才能敲響,人的心中謙虛才能把各種事情辦好。
心虛常覺友朋賢。
——[清]袁枚《小倉山房詩集·遣興》
意譯:謙虛常常覺得朋友們各有所長。
讓,禮之主也。
——《左傳·襄公十三年》
意譯:謙讓,是禮的主要內容。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離婁章句下》
意譯:愛護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愛護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
多行無禮,必自及也。
——《左傳·襄公四年》
意譯:無禮的事做多了,會遭報應。
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
——《周易·係辭》
意譯:履行諾言,是品德的基礎;為人謙遜,是品德的根本。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荀子·修身篇》
意譯:人無禮就不能生活,做事無禮就辦不成,國家無禮就會亂。
自卑而尊人,先彼而後己。
——[唐]範質《誡兒侄八百字》
意譯:待人接物應當自謙,從而尊重別人;先為他人著想,然後再想到自己。
知而好謙,必賢。
——《荀子·仲尼篇》
意譯:知識博大,智慧淵深,而且謙虛的人,一定是賢人。
謙,美德也,過謙者懷詐;默,懿(yì)行也,過默者藏奸。
——[清]《格言聯璧·持躬》
意譯:謙虛是一種美德,但是過分“謙虛”的人往往居心叵測;沉默是一種善性,可是過於沉默的人常常胸懷奸詐。
禮之用,和為貴。
——《論語·學而》
意譯:禮的應用,和順謙讓最可貴。
下士者得賢,下敵者得友,下眾者得譽。
——《屍子·明堂》
意譯:對士人謙讓可得到賢才,對敵人謙讓可化敵為友,對眾人謙讓可以得到好名聲。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論語·顏淵》
意譯:不合於禮的東西不看,不合於禮的話不聽,不合於禮的話不說,不合於禮的事不做。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zhǎnɡ)。
——《老子》二十四章
意譯:恃功自誇的人其實沒有功勞,恃才自傲的人自然不會長進。
無禮則民無恥。
——[漢]孔鮒《孔叢子·刑論》
意譯:沒有禮,人就不知羞恥。
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
——[晉]葛洪《抱樸子·刺驕》
意譯:勤勞而謙恭待人,那麼眾人就親近他;驕傲且目空一切,那麼大家都疏遠他。
與人無爭,不算是無用。
——沈從文《老實人》
處處搶先,事事占便宜的人多半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羅蘭《羅蘭小語》
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立。
——徐特立《再論我們怎樣學習》
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
——華羅庚《學習、學習、再學習》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
由虛心產生出來的是眾平,沒有偏見。
——馮至《朱自清先生》
曆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
——陳毅《感事書懷手莫伸》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謙虛;見多識廣有本領的人,一定謙虛。
——謝覺哉《學習、學習、再學習》
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個可怕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老舍《出口成章》
事情還沒做成就吹牛誇口,的確糟糕透頂。
——[俄國]伊·安·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
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命運和責任。
——[法國]杜加爾《蒂博一家》
尊重意味著能夠按其本來麵目看待一個人,能夠意識到他的個性和惟一性。
——[美國]弗洛姆《為自己的人》
贈送禮物和接受禮物同樣需頭腦
——[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運用品德,去奪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