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美德(3 / 3)

獨身主義亦然,與其為放棄權利,毋寧謂為放棄義務。

——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論集》

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人過得更美好。

——雷鋒《雷鋒日記》

適當地表現自己,對於維持人的正常心態是必要的。

——一凡《人生啟示錄》

權利因義務而來,非因權利而盡義務……權利不過服務之資耳,非可為主也。

——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論集》

一個漏孔堵不住,涓涓之水可以衝壞我們的心防。

——夏衍《心防》

精神的勞役者,以人民的希冀為自己的重負,向理想的彼岸遠行。

——艾青《詩論·服役》

革命是我們的權利,犧牲是我們的義務。

——馬南邨《燕山夜話·燕山碧血》

莫從小己想,大海彙千流。

——陳銘樞《曆史》

要追求的是行動的真相,真正的行動。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中國大眾教育問題》

願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於自身之肩上。

——孫中山《三民主義》

不使用權利即等於不享有權利。

——何懷宏《若有所思》

要把自己的權力交給自己,把別人的權力交給別人。

——一凡《人生啟示錄》

無產者的革命,乃是為了自己的解放和消滅階級。

——魯迅《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鬥》

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

——[德國]歌德《格言和感想集》

義務就是人們期待於別人的行為。

——[英國]王爾德《平凡的女人》

不懂得什麼是義務和缺乏義務感,就談不上人的道德。

——[蘇聯]蘇霍姆林斯基《培養集體的方法》

做人就意味著盡責任。

——[法國]聖埃克蘇佩裏《風沙與星》

人一旦受到責任感的驅使;就能創造出奇跡來。

——[美國]門肯《偏見集》

人活著並不是光為自己,為子孫後代造福是你們青年人的義務。

——[日本]武者小路實篤《人生論》

隻有克盡己責的人才能發現他首先要了解的是自身以及什麼是自己的責任。

——[法國]蒙田《隨筆錄》

責任並不是一種由外部強加在人身上的義務,而是我需要對我所關心的事情作出反應。

——[美國]弗洛姆《為自己的人》

有了責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義和靈魂。

——[科威特]穆尼爾·納素夫《願你生活更美好》

人一旦受到責任感的驅使,就能創造出奇跡來。

——[美國]門肯《偏見集》

做人就意味著責任。

——[法國]聖埃克蘇佩裏《風、沙與星》

義務是由於敬畏法律而作的必要行為。

——[德國]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

履行職責會使我們幸福,違背職責會使我們不幸。

——[美國]丹·韋伯斯特《關於懷特上尉被謀殺一事的辯論》

對於誠實的人來說,牢記自己的義務是一種榮譽。

——[古羅馬]普勞圖斯《特裏努穆斯》

人類應當努力減少痛苦與殘忍,這是我們最重要的責任。

——[法國]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有了責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義和靈魂。

——[科威特]穆尼爾·納素夫《願你生活更美好》

生活的道路有無數條,但隻有一條通往幸福,那就是——義務之路。

——[英國]騷塞《婚禮讚歌》

人們並無增進自己利益的道德責任,而有發展自己的才能,重視自己的尊嚴,不準自殺的責任。

——[美國]弗蘭克納《倫理學》

人從他被投進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對自己的一切行為負責。

——[法國]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人類的智慧從來沒有達到它為自己所規定的義務。

——[法國]蒙田《隨筆錄》

責任心就是關心別人,關心整個社會。

——[科威特]穆尼爾·納索夫《願你生活更美好》

犧牲自己的所得,以成全別人的所得,這就是盡到了博愛人類同情的義務。

——[英國]莫爾《烏托邦》

盡管責任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不認真工作的人什麼也不是。

——[美國]劉易斯《巴比特》

對個人的義務就是對他人的義務,對他人的義務同時也是對個人的義務。

——[德國]包爾生《倫理學》

義務是一種行動方式,它要求最妥善地使用個人的地位以謀求集體的利益。

——[英國]威廉·葛德文《社會正義論》

責任感常常會糾正人們的狹隘性,當我們徘徊於迷途的時候,它會成為可靠的向導。

——[印度]普列姆昌德《五大神》

9.情操與精神

富貴一時,名節千古。

——《明史·趙光扌卡傳》

意譯:富貴榮華隻是一時的,名聲氣節是永垂不朽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宋]周敦頤《愛蓮說》

意譯:蓮花從淤泥裏長出來卻沒有被淤泥汙染,在清水裏清洗卻不妖媚。指不論在什麼環境都要保持自己的情操。

士可殺,不可辱。

——《明史·王鏊傳》

意譯:有誌之士寧可正直而死,不願受辱而生。

寧與燕雀翔,不隨鴻鵠飛。

——[三國]阮籍《詠懷八十二首》之八

意譯:比喻寧可與普通人為伍屈於下位,不願依附權貴謀求顯達。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

——[唐]孟郊《贈別崔純亮》

意譯:鏡子破了,光澤不變;蘭花枯萎,芳香猶存。比喻有誌之士身處逆境而不改節操。

不以窮變節,不以賤易誌。

——[漢]桓寬《鹽鐵論·地廣》

意譯:不因困窘而改變節操,不因卑微而動搖意誌。

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意譯:比喻隻有君子,才能在嚴酷的環境中禁得起嚴峻的考驗。

男兒自有黃金膝,除卻梅花不拜人。

——[清]丘逢甲《為林生題拜梅圖》

意譯:好男兒應當自尊自重有誌氣,決不卑躬屈膝奉承人。梅花:比喻具有高風亮節的高士。

寧可清貧有誌,不可濁富多憂。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意譯:寧願清白的貧寒而有誌氣,不可卑汙的富有而多憂患。

願作貞鬆千年古,誰論芳槿一朝新。

——[唐]劉希夷《公子行》

意譯:但願像蒼鬆那樣永葆高尚的節操,誰稀罕木槿花那般朝開夕謝呢!

寧飲盜泉之水,不受嗟來之食。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

意譯:寧可喝自己來之不正當的水,也不接受他人侮辱性的施舍。

謂冬必凋,而鬆柏茂焉。

——[晉]葛洪《抱樸子·治仙》

意譯:冬天植物都凋零,但是鬆柏很茂盛。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意譯:哪能低頭彎腰侍奉達官貴人,讓我不能舒心快樂呢!

寧為有瑕玉,不作無瑕石。

——[明]焦鉉《玉堂叢語》

意譯:比喻寧可做有缺點的君子,也不做“完美無缺”的小人。

淩風知勁節,負霜見直心。

——[南北朝]範雲《詠寒鬆》

意譯:經過寒風的侵襲才知道鬆樹的力量,經過霜打才知道鬆樹的堅強。指經過考驗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氣節。

巨海納百川。

——[唐]李白《官蘇秀才》

意譯:大海是吸納了百條河流才形成。

寧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明]鄭之珍《目蓮救母·請醫救母》

意譯:比喻寧要光明正大而艱難前行,不搞歪門邪道而尋找捷徑。

欲知鬆柏之貞,必明霜雪之厲。

——[清]章學誠《古文十弊》

意譯:要知道鬆柏的堅貞節操,必須了解霜雪的淩厲嚴峻。

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明]洪應明《菜根譚》

意譯:節操要嚴明謹正,但不可以太剛烈。

寧為玉碎,毋為瓦全。

——[明]袁宏道《徐文長傳》

意譯: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得保全。比喻寧可為正義事業而犧牲,不願以失節而偷生。

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正氣歌》

意譯:到了危急的時刻,一個人的氣節就會表現出來;一個個傑出的人物,因他們的高風亮節而永垂青史。

寧可忍饑而死,不可苟利而生。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意譯:寧願餓死,也不願苟且得利而活。

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

——[唐]杜苟鶴《自敘》

意譯:寧可做世上吟詩作文的閑客,也不願作人間盜名竊位的官吏。

萬族各有托,孤雲獨無依。

——[晉]陶淵明《詠貧士》

意譯:世上萬物都有依托,隻有孤獨的雲無依無靠。

先驅者沒有利德,隻有公德。

——胡適《胡適的日記》

一切解放的基礎,都在精神解放。

——李大釗《李大釗全集·精神解放》

人的美麗可愛,不僅僅是由於他的容貌,首先決定於他的精神麵貌,一個品質高尚的人,永遠是年輕和美麗的。

——馮雪峰《與青年人談心》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空虛。

——丁玲《丁玲選集》

美不在外表,而在乎內在的精神。

——郭沫若《神明時代的展開》

言論的花兒開得愈大,行為的果子結得愈小。

——冰心《繁星》

見義而不謀利,明道而不計功。

——黃興《致彭丕聽書》

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

——魯迅《墳·娜拉走後怎樣》

批評和爭鳴正是寬容的一種表現。

——俞吾金《思考與超越》

前進須要時時處處抱定戰鬥的精神,方才不為惡勢力所淹沒。

——茅盾《茅盾全集·從〈怒吼罷,中國〉說起》

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無價之寶。

——陶行知《我們的信條》

我們要做主人去拚死在疆場,我們不願做奴隸而青雲直上!

——田漢《畢業歌》

最偉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偉大的忍辱是預備反抗。

——老舍《駱駝樣子》

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裏。

——艾青《詩論》

我以為一切解放的基礎,都在精神解放。

——李大釗《精神解放》

年輕的心容易做感情的俘虜。

——巴金《秋》

一個人可以欺騙別人,但是欺騙不了自己。

——曹禺《日出》

不願安貧,必不能樂道。

——惲代英《怎樣創造少年中國》

無論道德觀念如何變化,卻從沒有把說謊當作道德的信條的。

——劉半農《老實說了吧》

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映射,是無所謂美的。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

人的精神,也和自然力一樣,有無限的潛力。

——徐懋庸《精神的節約》

有崇高的理想、寧死不屈的精神的人,才能成為悲劇的主人。

——曹禺《悲劇的精神》

好人總喜歡幫助被壓迫者。

——魯迅《集外集拾遺》

人類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應該互相友愛。

——李大釗《李大釗全集》

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

——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

我們隻願在真理的聖壇之前低頭,不願在一切物質的權威之前拜倒。

——郭沫若《討論注譯運動及其他》

一切解放的基礎,都在精神解放。

——李大釗《李大釗全集·精神解放》

人類總不會寂寞,因為生命是進步的,是樂天的。

——魯迅《魯迅全集》

盡管生命隻有一次,活著當奴隸不如戰鬥死。

——何其芳《西回舍》

一個人有了崇高的偉大的想理,還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沒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偉大的理想也不能達到的。

——陶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

——華羅庚《學習、學習、再學習》

革命總是會有犧牲的,我們是幸存者,隻要有一口氣,就要為黨工作!

——周恩來《周恩來選集》

美好的氣質來自真誠,“造作”永不會產生美感。

——羅蘭《談“氣質”》

修養的本質如同人的性格,最終還是歸結到道德、情操這個問題上。

——[美國]愛默生《文學與社會目的》

珍視思想的人,必然珍視自己的尊嚴。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給兒子的信》

隻有熱情,巨大的熱情,才能使靈魂升華。

——[法國]狄德羅《哲學思想錄》

崇高是至高無上的美,是使人陶醉的美。

——[美國]喬治·桑塔耶納《美感》

人的精神力量比體力更富於生命力。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最後的悲痛回憶》

精神並不能夠長期扮演心靈的角色。

——[法國]拉羅什富科《道德箴言錄》

美不應當美在天然上,而應當在靈魂上。

——[俄國]契訶夫《傻娘們兒,或退役的上尉》

名聲不是名望……它是一個人存活在其他人心靈和思想裏的精神。

——[英國]威·赫茲裏特《關於英國詩人的講演》

隻受感情支配的人無異於精神上的幼兒。

——[日本]池田大作《女性箴言》

並非所有認識他們精神的人都認識他們的心靈。

——[法國]拉羅什富科《道德箴言錄》

對勝過自己的人表示敬仰,這就是人類最崇高的情感。

——[英國]卡萊爾《英雄與英雄崇拜》

虔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過靈魂的最純潔的寧靜而達到最高修養的手段。

——[德國]歌德《格言和感想集》

精神上的孤獨,與身體方麵的孤獨同樣無法忍受。

——[美國]弗洛姆《逃避自由》

善是真與美的特殊形式,是人類品行中的真與美。

——[美國]奧弗斯特裏特《不斷的探索》

人,沒有精神長成的自由,這就是世界上的悲劇的源泉。

——[前蘇聯]高爾基《懺悔》

精神不是任何人的仆從,我們才是精神的仆從。

——[法國]羅曼·羅蘭《先驅者》

禮儀是極為重要的,但卻不可卑躬屈節,貶低歪曲自己,畏首畏尾都是不可取的。

——[日本]武者小路實篤《人生論》

精神是靈魂的空氣。

——[法國]儒貝爾《冥想錄》

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有力源泉。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

精神的教養,在幸運的人是用作裝飾,而在不幸的人是用作庇護所。

——[古希臘]德謨克裏特《著作殘篇》

精神就是光明。

——[法國]羅曼·羅蘭《超越混戰》

人的尊嚴用一句話來概括:信念它比金錢、地位、權勢,甚至比生命都更有價值。

——[埃及]海卡爾《穆罕默德生平》

理想的人物不僅要在物質需要的滿足上,還要在精神旨趣的滿足上得到表現。

——[德國]黑格爾《美學》

惟有對真理服從之時,精神才顯得既有益又高貴。

——[德國]赫塞《玻璃球戲》

衰老的隻是物質,而不是精神。

——[前蘇聯]阿·巴巴耶娃《人和命運》

如果你珍視自己的名聲,就應與賢良交往;因為自處下流還不如離群索居。

——[美國]喬·華盛頓《謙恭之則》

人的精神上的忍受力是極強的,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徹底地消滅人們對幸福的希望。

——[美國]希爾德列斯《白奴》

外在的美隻能取悅於人的眼睛,而內在美卻能感染人的靈魂。

——[法國]伏爾泰《納尼涅》

我的生命是短暫的,然而,我的名聲卻是不朽的。

——[古希臘]荷馬《伊利亞特》

修養的本質如同人的性格,最終還是歸結到道德情操這個問題上。

——[美國]愛默生《文學與社會目的》

精神的溝通用不著語言,隻要是兩顆充滿著愛的心就行了。

——[法國]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名節是奮鬥的結果,決不是奮鬥的目標。

——[美國]奧爾斯頓《畫室牆壁上的自題箴言》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人類心靈的崇高的精神表現以外,一切都是渺小而沒有趣味。

——[俄國]契訶夫《第六病室》

隻有按道德行事,才能賦予生活以美和尊嚴。

——[德國]愛因斯坦《愛因斯坦談人生》

10.美德與品格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讚》

意譯:桃樹李樹不會向人打招呼,可是當它們開花結果的時候,人們爭相采擷,樹下就被踩出一條路來。

人非聖賢,安能無所不知。

——[清]張潮《幽夢影》

意譯:人不是聖賢,不可能什麼都知道。

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雍也》

意譯:不把怒氣發泄到別人身上,也不犯同樣的錯誤。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詩經·桃夭》

意譯:桃樹是那樣嬌嫩茂盛,桃花是多麼鮮豔耀眼;這新娘子到了夫家,人們都會十分喜歡。

壯士難移節,貞鬆不改柯。

——[唐]李鹹用《自愧》

意譯:豪俠之士難以改變節操,堅貞的蒼鬆不會動搖挺拔的枝幹。

人譽我謙,又增一美;自誇自敗,還增一毀。

——[清]張鑒《淺近錄》

意譯:別人選擇我的時候,我表示謙虛,這樣我又增加了一分美德;自己炫耀自己等於敗壞自己的聲譽,這樣反而使自己多了一分過失。

自愛然後人愛之,自敬然後人敬之。

——[漢]揚雄《法言·君子》

意譯:隻有自重自愛,才能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戴。

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隻是本然。

——[明]洪應明《菜根譚》

意譯: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到了最高境界時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隻是他的性情又返樸歸真了。

內不愧心,外不負俗。

——[三國魏]嵇康《卜疑集》

意譯:對自己無愧於心,對外不違背世俗。

自敬則人敬之,自慢則人慢之。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

意譯:自尊自重了,那麼別人也尊重你;自輕自賤了,那麼別人也輕慢你。

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韓非子·解老》

意譯:為人要端正而又不露棱角,要廉潔而又不刺激人,要正直而又不流於放肆,要光榮而又不炫耀自己。

富而不吝,寵而不驕。

——[三國魏]曹植《黃初六年令》

意譯:富有卻不吝嗇,得到恩寵卻不驕橫。

自是桃李樹,何畏不成蹊。

——[唐]李賀《奉和二兄罷使遣馬歸延川》

意譯:隻要是桃樹李樹,又何憂無人來采摘?

德如寒泉,假有沙塵,弗能汙也。

——[北齊]劉晝《劉子·通塞》

意譯:高尚的品德就像甘泉一樣,就是有沙子也不可能受到汙染。

欺世盜名,其過大;瞞心昧己,其過深。

——[明]呂坤《呻吟語》

意譯:欺世盜名,它的罪過太大了;瞞心昧己,它的罪過太深了。

累積其德,狗吠而不驚。

——《淮南子·詮言訓》

意譯:積累德行,聽到狗叫聲也不怕。

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

——[唐]張九齡《和黃門盧侍禦詠竹》

意譯:品德高尚的人受到尊崇,謙虛為世人稱讚。

無欲易,無名難。

——[宋]林逋《省心靈》

意譯:沒有物質欲望容易做到,沒有虛榮心難以做到。

毋求盡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清]金纓《格言聯璧·接物》

意譯:不求讓別人完全滿意,隻求使自己問心無愧。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車轄》

意譯:道德崇高令人仰慕,行為高尚可讓人模仿。

虛己而樂聞。

——[唐]劉禹錫《魏生兵要述》

意譯:謙虛謹慎而又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唐]虞世南《蟬》

意譯:蟬居高樹鳴聲遠傳,並不是借助秋風的傳送。比喻品德高潔,聲名遠播,並不是外人抬舉的結果。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意譯:聰明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不畏懼。

君子博學、深謀、修身、端行。

——《荀子·宥坐》

意譯:道德高尚的人要學識廣博,深謀遠慮,修養自身,端正言行。

惟有人的品格最經得住考驗。

——[美國]沃·惠特曼《闊斧之歌》

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斷地為人服務,為人類的愛而工作。

——[印度]甘地《倫理的宗教》

美之為美在於美行。

——[英國]狄更斯《大衛·科沒菲爾》

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法國]羅曼·羅蘭《貝多芬傳》

尊敬偉大人物的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把他的缺點,就像他的美德一樣仔細認真地揭示出來。

——[德國]海涅《論浪漫派》

公正是各種美德中享譽最高的美德。

——[古羅馬]西塞羅《論責任》

隻要還生活在這個世上,我就認為自己有義務在自己小小的範圍內盡力為人類做些好事。

——[英國]切斯特菲爾德《致沃特福主教的信》

美德外在各種邪惡之間,它決不偏向任何極端。

——[古羅馬]賀拉斯《書禮》

尊重別人的長處,在任何情況下都平等待人,才是道德高尚的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青年一代的道德思想》

對孩子的責任感是一切美德的基礎。

——[古羅馬]西塞羅《克諾奧》

慈善是心靈的而不是手的美德。

——[英國]艾迪生《保護人》

避開邪惡是道德的開始。

——[古羅馬]賀拉斯《書劄》

一切人類的價值的基礎是道德。

——[德國]愛因斯坦《給妹妹的信》

審美趣味不僅僅是一個人道德的一部分和道德的指標,而應是道德的全部。

——[英國]羅斯金《野橄欖花冠》

道德的美是必然會增加你們的愛情的美的。

——[法國]盧梭《愛彌兒》

應該學會把心靈的美看得比形體更珍貴。

——[古希臘]柏拉圖《宴飲》

在別人身上應尋找德性,在自己身上應尋找弊病。

——[美國]富蘭克林《格言曆書》

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

——[捷克]誇美紐斯《大教學論》

我寧願萬死,也不肯享受足以貶低我所愛的人的品格的那種快樂!

——[法國]盧梭《盧梭》

一個人品格比他的軀體更重要。

——[古羅馬]西塞羅《論義務》

尊重別人的長處,在任何情況下都平等待人,才是道德高尚的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青年一代的道德思想》

光憑美德就足以得到幸福。

——[古希臘]第歐根尼《柏拉圖傳》

被譏諷的事物最能體現譏諷者的品格。

——[德國]歌德《散文語錄》

培養美德就意味著拋棄罪惡。

——[古羅馬]塞內加《致魯西流書信集》

美德的存在,不僅在於回避邪惡,而且還在於不起邪惡之心。

——[英國]蕭伯納《革命者的箴規》

要相信高貴的品格,而不要相信誓言。

——[古希臘]梭倫,引自第歐根尼《梭倫傳》

凡是在知識上有進展而在道德上沒有進展的人,那便不是進步而是退步。

——[捷克]誇美紐斯《大教學論》

美德在千辛萬苦中前進。

——[古希臘]歐裏庇得斯《赫拉克勒斯的兒女》

無德之人常嫉他人之有德。

——[英國]弗·培根《培根論說文集》

揭示出人類天性的弱點,而顯示出個人特色的則是優點,人人都有共同的缺點和不幸;則美德則各各不同。

——[德國]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品格可以為青春添光彩,為皺紋和白發增添威嚴。

——[美國]愛默生《處世之道》

美德本身也需要限製。

——[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隻有美德才是通往平靜生活的惟一途徑。

——[古羅馬]玉外納《諷刺詩集》

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難獲得。

——[英國]洛克《有關教育的思想》

品性高貴的人就該有所節製,遇事能權衡輕重,從不忘記自己的身份。

——[英國]喬叟《喬叟文集》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的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英國]弗·培根《人生論》

愉快的生活是不能與各種美德分開的。

——[古希臘]伊壁鳩魯《致美諾寇的信》

一個人隻要有耐心進行文化方麵的修養,就絕不至於蠻橫得不可教化。

——[古羅馬]賀拉斯《書劄》

衡量一個人是高貴還是低賤,要看他具有什麼樣的品質,而不是看他擁有多少財富。

——[美國]比切《普利茅斯布道壇箴言》

應該學會把心靈的美看得比形體的美更珍貴。

——[古希臘]柏拉圖《宴飲》

道德的美是必然會增加你們的愛情的美的。

——[法國]盧梭《愛彌兒》

公正不是最高的道德,而是最基本的道德,因為高於道德的東西必須基於公正,包含公正,並通過公正的途徑。

——[英國]亨·喬治《社會問題》

在政府事務中,公正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是一種力量。

——[法國]拿破侖《格言集》

培養美德就意味著拋棄罪惡。

——[古羅馬]塞涅卡《致魯西流書信集》

美德整個地或部分地是智慧。

——[古希臘]柏拉圖《美諾篇》

崇高的美德不是等待獲得自由,而是為自由而戰鬥。

——[希臘]卡讚劄基斯《上帝的救星》

光有偉大的品質還不夠,還需好好地加以運用。

——[法國]拉羅什富科《箴言集》

自然法則不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品性的軟弱與愚蠢,絕不是它有計劃地創造出來的。

——[美國]馬克·吐溫《馬克·溫自傳》

美德和惡習都會通過接觸,傳給他人。

——[英國]伯克《給布裏斯托爾行政司法長官的信》

僅有美德,是不夠的,因為美德猶如一門藝術,應當加以運用。

——[古羅馬]西塞羅《論共和國》

美貌隻能迷住人的眼睛,美德才能打動人的心靈。

——[英國]蒲柏《奪發記》

美德與罪惡,道德上的善與惡,都是對社會有利或有害的行為。

——[法國]伏爾泰《形而上學》

保持一種品格要比恢複它更難。

——[美國]托·潘恩《危機》

不同的品格導致不同的興趣愛好。

——[古羅馬]西塞羅《論友誼》

品格喚來品格。

——[德國]歌德《格言和感想集》

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

——[英國]洛克《教育漫話》

美德乃是一種和諧,正如健康,全善和神一樣。

——[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引自拉爾修《學述》

11.改過與律己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

意譯:比喻壞人若有真誠悔改的表現,也能變成好人。

日省其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宋]朱熹《四書集汲·論語·學而》注語

意譯:每天都反省自己的過錯,有就改,沒有就要加勉勵自己前進。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清]金纓《格言聯璧·存養》

意譯:對待自己要超脫一些,對待別人要和藹一些;沒有事情要心地清淨,有了事情要果斷處理;得意之時要恬淡置之,失意之日要安定處之。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周易·益·象》

意譯:見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學習,有了錯誤就馬上改正。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三國]王肅《孔子家語·六本》

意譯:良藥雖然難以下咽,卻有利於治愈疾病;真心的規勸或尖銳的批評盡管難以入耳,但有益於改正錯誤。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意譯:誰能不犯錯誤呢?犯了錯誤而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

改過不吝。

——《尚書·仲虺之誥》

意譯:有過失就改正,毫不吝惜。

省察之功,不可一進而或怠。

——[明]《薛瑄全集·讀書錄·省察》

意譯:自省自察的功夫,不可一時一會兒有所懈怠。

律己宜帶秋氣,處事宜帶春風。

——[清]張潮《幽夢影》

意譯:要求自己,要像秋風一樣嚴厲;待人接物,要似春天一般溫暖。

言必有防,行必有檢。

——[漢]徐幹《中論》

意譯:說話一定要有界限,行為一定要檢點。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衛靈公》

意譯:有了錯誤而不改正,就叫錯誤了。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白居易《與元九書》

意譯:說真話的人沒有罪過,而聽到的人足以引起警惕。

從善如流,疾惡如仇。

——古代格言

意譯:接受別人的規勸,好比流水一般迅速暢快;痛恨壞人壞事,如同痛恨仇敵一般懷著深仇大恨。

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

——[明]薛瑄《讀書錄》

意譯:秦朝厭惡聽到自己的過失而亡國,漢朝則由於好謀略又能聽得進意見而興盛。

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誌。

——《禮記·中庸》

意譯:君子反省自己,以求無愧,這才有助於實現自己的誌向。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尚書·伊訓》

意譯:對別人要寬容,不能求全責備;對自己要嚴格要求,惟恐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周語》

意譯:學好樣做好事就像攀登高山一樣,雖艱難卻使人上進;學壞樣做壞事好比倒塌一般,雖容易卻讓人墮落。

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南北朝]王守仁《改過》

意譯:可以無錯為貴,而的改錯為過。

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

——陸九淵《與傅全美》

意譯:聽到別人說自己有錯應當高興,知道自己的過失應當不隱諱,而改正自己的過錯應當毫不害怕。

自責之處,無勝人之術;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

——[清]《格言聯璧·持躬》

意譯:除了嚴以責己,沒有其他勝過人家的辦法;除了自強不息,沒有別的超越人家的良策。

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宋]杜逋《省心靈》

意譯:隻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使人信服;隻有對人寬宏大量,才能深得人心;隻有自己帶頭去做,才能領導別人。

喜來時一點檢,怒來時一點檢,怠惰時一點檢,放肆時一點檢。

——[明]呂坤《呻吟語·省察》

意譯:高興時反省一下,發怒時反省一下,懶惰時反省一下,放肆時反省一下。

必須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會,改造世界。

——魯迅《魯迅全集》

野心太大了的時候,失望的事情也一定愈加來得多。

——鬱達夫《鬱達夫文集·學文學的人》

適當地發揚自己的長處,具體地糾正自己的短處。

——周恩來《我的修養要則》

做到不欺騙人家容易,不欺騙自己最難。

——徐特立《徐特立文集·對青年人的幾點希望》

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

——郭小川《秋日談心》

一個人要求得進步,就必須下苦工夫,鄭重其事地去進行自我修養。

——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以人為鑒,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夠反省的妙法。

——魯迅《魯迅全集》

人不怕有罪惡,隻怕有罪惡而甘於罪惡,那便終古沉淪,於死亡之淵裏了。

——聞一多《女神之時代精神》

理智可以說是生命的光和燈。

——[古羅馬]西賽羅《學術辯論》

否認一次錯誤等於犯兩次錯誤。

——[英國]托·富勒《箴言集》

錯誤人皆有之,犯了錯誤的人隻要不堅持錯誤,悔悟並設法改正錯誤,就決不是平庸之輩。

——[古希臘]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

一個人承認錯誤等於為自己增添了新的優點。

——[英國]詹·諾爾斯《愛的追求》

任何人的錯誤我都可以原諒,惟獨不能原諒我自己的。

——[古希臘]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比較列傳》

人們每違背一次理智,就會受到理智的一次懲罰。

——[英國]托·霍什斯《特裏波斯·獻詞》

我們沒有足夠的力量完全遵循我們的理智。

——[法國]拉羅什富科《道德箴言錄》

一個人不應該為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感到羞恥,換句話說,承認錯誤隻能說明他今天比昨天更聰明。

——[英國]斯威夫特《雜感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