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意譯:尊敬我家裏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裏的長輩,受護我家裏的兒女,從而推廣到受護別人家裏的兒女。
與人為善,真是好念頭。
——[明]呂坤《呻吟語》
意譯:和人友好相處是一個好念頭。
寬則得眾。
——《論語·陽貨》
如果待人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
仁者無敵。
——《孟子·梁惠王上》
意譯:施行仁政可以天下無敵。
惡木之陰非陰,盜泉之水非水。
——[五代]貫休《續姚梁公座右銘》
意譯:惡木之下不可歇涼,盜泉之水不可飲用。
見善若已有,嫉惡過仇讎。
——《宋朝事實類苑·君臣知遇》
譯意;見到善,就像我自己一樣親;嫉恨惡,比對自己的仇人還要痛恨。
孝者施近,仁者及遠。
——[三國·魏]曹植《仁孝論》
意譯:孝子隻把愛給予近親,有仁愛的人則把愛給予眾生。
仁,人心也;義,人路也。
——《孟子·告子上》
意譯:仁是人的心,義是人的路。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意譯:人要是太善良了就會被人欺負,馬太善良了,就會被人騎。
以仁義服人,何人不服。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
意譯:以仁愛義理使百姓歸服,又有誰能不服?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清]曹雪芹《紅樓夢》
意譯:多用以說明真假難辨,和諷刺以假亂真的手段與是非顛倒的伎倆。
己欲立兩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雍也》
意譯:自己要站得住腳,也要設法讓別人站得住腳;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設法讓別人事事行得通。
千人所指,無病而死。
——《漢書·卷八六·何武王嘉師丹傳,引裏諺》
意譯:所有的人都嫉恨指責的人,沒病也活不長
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意譯:作為道德原則,仁是指愛別人,而不是愛自己。
急難救人,一善可以當百善。
——《史典·願體集》
意譯:急人之難,救人危難,一件這樣的善事相當於一百件善事。
善莫大於取人之善。
——[明]薛瑄《讀書續錄》
意譯:沒有什麼比向別人學習更重要。
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報之以禍。
——《荀子·宥坐》
意譯:做好事的人會得到幸福的報應,幹壞事的人會有禍患。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
——《戰國策·魏策》
意譯:不掩蓋別人的長處,不談論別人的短處。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周易·係辭下》
意譯:不注意積累好的品行,就不可能成就好的名聲;不積累壞的品行,就不可有惹禍滅身。
鋤一惡,長十善。
——《宋史·卷二八一·畢仲衍傳》
意譯:消除一件罪惡的事,就會有十件美善的事生發出來。
仁者壽。
——《論語·雍也》
意譯:有仁德的人長壽。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漢]戴聖《禮記·大學》
意譯:仁義的人把錢財救濟百姓,從而獲得聲譽;不仁義的人搜刮民脂民膏,從而聲名狼藉。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
意譯:最大的善事好像是水一樣,水對萬物生長都有利,而不與萬物爭利。
善人垂馨千祀(sì),惡人遺臭萬年。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
意譯:好人美名流傳千秋,壞人永遠受人唾罵。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周易·係辭下》
意譯:多多積德,將會功成名遂;惡貫滿盈,自然身敗名裂。
養虎自遺患。
——《史記·項羽本紀》
意譯:養活老虎等於自己給自己留下禍患。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周易·係辭上》
意譯:對待同一個問題,仁者見了說它是仁,智者見了說它是智。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張載《正蒙·乾稱》
意譯:所有的人民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類都是我的夥伴。
勉強為善,勝於因循為惡。
——[宋]林逋《省心錄》
意譯:勉強去辦善事,也比順勢去做惡事要好得多。
惠我者小惠,攜我為善者大恩。
——[清]金纓《格言聯璧》
意譯:給我好處的隻是小恩小惠,帶我一起做善事的才是對我的大恩大惠。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元]佚名《來生債》
意譯:一切善惡終有報應,隻是時間早晚而已。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公孫醜上》
意譯: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
君子貴遷善。
——[漢]揚雄《法言·學行篇》
意譯:君子貴在見善而學。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清]《格言聯璧·接物》
意譯:最壞的惡德,莫過於放縱私欲;最壞的禍患,莫過於說人壞話。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晉書·李密傳》
意譯: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不除掉,國家就不得安寧。
曲木惡繩,頑石惡攻,貴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明]呂坤《呻吟語》
意譯:彎曲的樹木厭惡繩墨,頑固的磐石厭惡錘敲,要求他人從善的言詞不能不慎重使用。
人不怕有罪惡,隻怕有罪惡而甘於罪惡,那便終古沉淪於死亡之淵裏了。
——聞一多《聞一多選集·女神之時代精神》
醜惡靈魂的揚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人《巴人雜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