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智慧(1 / 3)

1.經驗與教訓

前車覆,後車誡。

——[漢]班固《漢書·賈誼傳》

意譯:前麵的車在前麵的路翻倒了,後麵的車就要引以為誡。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明]淩瀠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

意譯:一次被蛇咬了三年見到草繩都害怕。

一失足成千古恨。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六十五回

意譯:一回鑄成大錯將會飲恨終身。

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複錯誤

——周恩來《〈團結〉的旨趣》

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居今日而知昨日之非,便是我的自我批評的工夫有了進展。

——茅盾《我的回顧》

經驗是知識之父,記憶是知識之母。

——[英國]托·富勒《箴言集》

悔恨在順利時入睡,在逆境中蘇醒。

——[法國]盧梭《懺悔錄》

經驗給人以知識。

——[古羅馬]塔西佗《曆史》

一切科學的偉大目標,即要從盡可能的假說或者公理出發,通過邏輯的演繹,概括盡可能多的經驗事實。

——[德國]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1卷

憑經驗辦事有時是很危險的。

——[英國]約·弗洛裏奧《第一批成果》

要善於從他人的危險中吸取對自己有益的教訓。

——[古希臘]忒壬斯《自責者》

經驗好是好,但是獲取它的時候代價不要太高。

——[英國]托·富勒《箴言集》

經驗是一麵鏡子;借鑒它,你能清楚地看到往事。

——[挪威]易卜生《青年同盟》

知識是在實踐中獲取的。

——[古希臘]忒壬斯《自責者》

經驗是真知與灼見之母,因而它的一切舉止都是明智而又堅定的。

——[英國]歐文《歐文選集》

人不會忘記自己的辛酸經曆。

——[古羅馬]西塞羅《穆裏納族》

經驗是思想的結果;思想是行動的結果。

——[英國]本·迪斯累裏《維維安·格雷》

人的一切真知都是從親身經曆中獲得的。

——[德國]馬·克·維蘭德《奧伯龍》

道德上的經驗和藝術上的經驗都是不可轉讓的。

——[英國]弗勞德《大事小議·論教育》

2.聰明與愚笨

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四十五章。

意譯:真正高明靈巧的人並不自我標榜,外表好像頗笨拙;真正善於雄辯的人並不誇誇其談,似乎不善於辭令。

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意譯:聰明人不會疑惑,仁義的人不會憂慮,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笨鳥先飛早入林。

——[元]關漢卿《狀元黨陳母教子》

意譯:指隻要早動手,即使智力不高也有可能先成功。

聰明反被聰明誤。

——[唐]查淑英《行路難》

意譯:指自作聰明的人被自己的小聰明誤了事。

流言止於智者。

——[先秦]《荀子·大略》

意譯:流言傳到有智慧的人那裏就止住了。

智者見利而思難,暗者見利而忘患。

——[北齊]劉晝《劉子·利害》

意譯:智慧的人見到利益就會想到困難,愚蠢的人見到利益就會忘去憂患。

大知(zhì)閑閑,小知(zhì)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莊子·齊物論》

意譯:智慧過人才能超群的人,為人處事顯得從容寬舒;愛耍小聰明狹劣之人,總斤斤於分辨小是小非。光明正大的理論如火燎原,清蕩無遺;不合之道的言詞煩瑣不已,喋喋不休。

愚者之笑,賢者戚焉。

——《戰國策·趙策》

意譯:笨蛋要是得意洋洋了,忠良就該憂心忡忡了。

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

——《荀子·天論》

意譯:高明靈巧的人有所不為的事,智慧過人的人有所不思慮的事。

聞一以知十。

——《論語·公冶長》

意譯:聽到一個就可以知道十個(道理)。形容聰明過人,有很強的思維和推理能力。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宋]蘇軾《賀歐陽光師致仕啟》

意譯:真正勇敢的人,遇事沉著而不勃然奮起,外表好像怯懦;真正智慧過人的人,並不炫耀自己,看去似乎愚笨。

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愚誤國,隻為好自用。

——[清]金纓《格言聯璧·從政》

意譯:最有智慧的人能讓國家興盛,隻不過是集中了眾人的意見和智慧而已;最為愚蠢的人之所以會使國家受害,隻因為喜好單憑主觀的意圖行事罷了。指集思廣益興邦,剛愎自用誤國。

誌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

意譯:意誌不堅強的人,智慧得不到發揮;說話不守信的,做事決不會堅決。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意譯:聰明的人在考慮事情的過程中,也有考慮不當的地方。

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無形。

——[漢]司馬遷《漢書·伍被傳》

意譯:聰明人在事物僅僅處於萌芽狀態便已覺察到了。

凡智愚無他,在讀書與不讀書。

——[明]呂坤《呻吟語》

意譯:智慧與愚蠢的區別不在其他什麼,就在於讀書與不讀書。

智者不悖時而棄利,勇不怯死而滅名。

——《戰國策·齊策》

意譯:智者不會錯過時機而放棄利益,勇士不會為了活命而有損名譽。

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

——[漢]韓嬰《韓詩外傳》

意譯:聰明人不去做不該做的事情,廉潔的人不謀求不應得的東西。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意譯:不聰明的人也有考慮正確的地方,常作謙辭。

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

——[唐]白居易《澗底鬆》

意譯:地位高貴的人未必賢明,出身卑賤的人未必愚蠢。

真道德決不能少掉智慧的成分。

——林礪儒《對於中學課程中軍事訓練的一個建議》

愚暗是達到光明與真理的障礙。

——李大釗《危險思想與言論自由》

愚昧——幾萬萬人沒有知識,沒有科學知識,也是很大的敵人。

——陳毅《在全國話劇、歌劇、兒童劇創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人都有腦袋,有會用的,有不會用的,於是又分出賢愚。

——謝覺哉《再談“想”》

聰明人不會事事都聰明。

——[法國]蒙田《隨筆集》

聰明才智是撥動社會的杠杆。

——[法國]巴爾紮克《人間喜劇》

才智能激起人們更多的是仰慕而非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