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譯:雕琢是為了返樸歸真。精雕細刻的目的是為了回歸到質樸上去。
言心聲也,書心畫也。
——[漢]揚雄《法言·問神》
意譯:語言是內心世界的聲音,文字是表達思想的心聲。
詩言其誌,歌詠其聲。
——《禮記,樂記》
意譯:詩表達心誌,歌詠唱心聲。
文隨世變。
——[明]謝榛《四暝詩話》
意譯:文章的內容是隨著時代變遷而演化的。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宋]陸遊《文章》
意譯:文章本是自然天成、妙手偶然寫出的。好文章都出自天然妙筆。
夫詩寧有定格哉。
——[清]袁枚《北集序》
意譯:寫詩豈有固定的格局呢?提倡創新,有個人風格。
文學以載道也。
——[宋]周敦頤《通書·文辭》
意譯:寫文章的目的是為了表達作者的思想。
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
——[清]袁枚《隨園詩話》
意譯:狀寫景物是客觀的,抒發感情是主觀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是前者容易後者較難。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宋]黃庭堅《東坡先生真讚》
意譯:談笑、謾罵都可以做成文章。
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列子·湯問》
意譯:歌聲引起林木的共鳴,連天上的雲朵都不移動了。形容音樂的巨大藝術表現力。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詞合為事而作。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意譯:文章應該為時代而寫,詩歌應該為現實而作。說明文學創作為現實服務的目的性。
惟陳言之務去。
——[唐]韓愈《答李翊書》
意譯:務必去掉陳舊的言辭。說明寫作貴在創新,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最忌陳辭濫調。
詩者,根清,苗言,華聲,實義。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意譯:詩歌,情感是它的根,語言是它的莖,聲音是它的花,思想是它的果。
文生於情,情生於身之所曆。
——[清]黃宗羲《四明山九題考》
意譯:文章產生於感情,感情產生於自己的親身經曆。
文章本心術,萬古無轍跡。
——[宋]黃庭堅《寄晁元忠》
意譯:文章本來就是發自內心的產物,萬古以來從沒有固定的格局。
畫家之妙,皆在運筆之先。
——[明]陳眉公《小窗幽記》
意譯:畫家創作的靈妙之處,全在下筆前的構思之時。
忠實於自己靈魂的人,才能賦予他的人物以靈魂。
——陳白塵《人物是怎樣來到你的筆下的》
語言是文藝作者惟一的武器。
——葉聖陶《〈葉聖陶選集〉自序》
偉大的文學家,不在乎能寫多少,而在乎能把多少不寫出來。
——梁實秋《“藝術就是選擇”說》
所謂音樂,就是表達心靈陣陣波瀾狀態過程的藝術。
——趙鑫珊《哲學與當代世界》
文學有巨大的意義,它是社會的家庭教師。
——魯迅《而已集》
創作的靈感無非是一切作者思維活動的高潮的產物。
——鄧拓《燕山夜話·創作要不要靈感》
好的藝術作品,大都是非常個人的又非常社會的。
——鍾敬文《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