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文藝(1 / 3)

發前人未發之論,方是奇書。

——[清]張潮《幽夢影》

意譯:要人們多做些前人沒有涉及過的書,這樣才可以有創新。

陽春之曲,和者必寡。

——《後漢書·黃瓊傳》

意譯:《陽春》這樣高雅的歌曲,能跟著唱的人一定很少。說明過於高深的藝術作品,往往難以得到人們的理解和支持。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

意譯:感情隨風物的變換而遷移,文辭依情感的生發而呈現。說明作家有感而發、情文並生的創作全過程。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襄二十五年》引孔子語。

意譯:文章著作,如果言詞沒有文采,流傳就不會久遠。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晉]陶淵明《飲酒》

意譯:這裏麵自會有真意妙趣,要想表達出來,卻忘了最能表達其意思的語言。說明一些文學藝術作品中蘊含著一些不可言傳的內涵和意趣。

論文有脈絡,千古著不誣。

——[宋]陸遊《劍南詩稿·七術歎》

意譯:寫文章要抓住要點,脈絡要清楚,這樣才能寫出好文章,以至影響千古,而不給自己乃至後人留下遺憾。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唐]劉長卿《聽彈琴》

意譯:古時的音調雖然美,但不為今人所喜歡。

文以行立,行以文傳。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

意譯:文章憑作者的品德而立足,作者的品德憑自己的文章而傳世。

擲地作金石之聲。

——《晉書·孫綽》

意譯:比喻文辭優美動人,聲調鏗鏘有力。

唯君子為能知樂。

——《禮記·樂記》

意譯:隻有具備道德修養的人,才可能懂得音樂的真正含義。

味欲其鮮,趣欲其真。

——[清]袁枚《隨園詩話》

意譯:品味要品其鮮味,尋趣要尋到真趣。

詩言誌,歌詠言。

——語出《尚書·堯曲》

意譯:詩,表現人的思想感情;歌,詠唱詩的語言。即詩歌是表現人真實的思想感情的。

無巧不成書。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

意譯:沒有機巧就難以編著成文學作品。

義貴圓通,辭忌枝碎。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

意譯:理論要求全麵而通達,文辭切忌支離破碎。即全麵統一。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

意譯:樂曲的調子越高,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晉]陶淵明《移居》其一

意譯:新奇的詩文大家共同欣賞,遇到疑問一起分析研究。

凡作人貴直,而作詩文貴曲。

——[清]袁枚《隨園詩話》

意譯:做人貴在正直,作詩文則以曲折有致為貴。

書字貴平正安穩。

——[晉]王羲之《書論》

意譯:寫出的字貴在結構平衡、穩重。要重視字的間架結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杜甫《偶題》

意譯:文章是流傳千百年的大事,其中的得失惟有自己內心清楚。作品的得失作者心知。

雕琢複樸。

——《莊子·應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