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人比人氣死人,找出不足突破平庸(2)(3 / 3)

在一戰時,魯賓遜上校正在前線督戰,屬下有兩個違反軍紀的軍人逃到德軍前線去了。魯賓遜立刻命令隊伍中的一個上尉,帶領一支部隊前去追捕犯人。但這個上尉有勇無謀,事先既不做周密計劃,也不征詢別人的意見,僅憑著那股愚勇,草率地前去血戰,結果吃了一場敗仗,全軍覆沒。

失敗的消息傳來後,魯賓遜隻好再命另一位上尉,率領另一支部隊前去。這個上尉就深明成功的訣竅,他先去找一位法國軍官商量,把自己將要實施的計劃告訴了他,並征詢他的意見。那位法國軍官當然樂於指教,便根據自己的經驗,告訴他一個最穩當的方法,他用這方法去做,果然將犯人安然捕回。

同是兩個勇敢的上尉,隻因前者喜歡獨斷獨行,以致功業無成反而遭受殺身之禍;而後者由於肯向人虛心求救,不但保障了自己的生命,還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所以我們說:求教於人不但不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反而更顯示一個人有思想、有智慧、肯進取。試想,你獨斷獨行,即使僥幸成功,又有什麼值得格外自傲呢?

“忠告如雪,下得越靜越長,也越深入心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每個人在性格或在待人處事方麵,總難免有不曾發覺的死角或是一時疏忽。若在此時,有人提醒我們的缺點,我們應衷心感激不已。因為這忠告,可以讓我們頭腦清醒,找到突破自己的捷徑。

也許你常常看見有些資格老到的人,能夠獨斷獨行而百無一失,便覺得萬分羨慕吧?其實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些人能夠獨斷獨行而百無一失,正是由於他們在平日肯多多吸收學識,累積多年經驗的結果。他們的作為,絕非那些學淺識陋、專以自炫“聰明”而獨斷獨行的年輕人所可比擬。

在柯金斯擔任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總經理時,有一天晚上,公司裏有事要發通告信給所有的營業處,因為十分緊急,所以動員了公司裏的全體職工協助,連總經理柯金斯先生也一同工作得十分緊張。當時柯金斯叫一個做書記的下屬幫忙套信封時,那個年輕職員認為有礙他的身份,還爭辯說:“我不願意幹!我到公司裏來,不是來做套信封的工作的。”

柯金斯聽了這話當然怒上心來,但他仍若無其事地說:“好吧,既然做這件事對你是種侮辱,那麼就請你另謀高就吧!”

於是那個青年一怒而出,之後他跑了許多地方,換了許多種工作,都不如意。最後他還是鼓起勇氣與柯金斯先生見了麵,很誠摯地說:“我在外麵經曆了許多事情,經曆得愈多,愈覺得我那天的行為錯了。因此,現在我仍想回到這裏工作,不知你還肯任用我嗎?”

“當然可以。”柯金斯說,“因為現在你已完全改變了。”

柯金斯先生提供給那青年的忠告並沒有錯,如果那個青年當初接受他的忠告,又何必到外麵去兜那樣一個大圈子呢?

後來,柯金斯先生述及此事時說:“那個青年開始尊重別人的忠告,不再獨斷獨行,現在他已成了一個很有名的大富翁。”許多經驗是別人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換來的,而今卻成為助你快速成功的助力,你又何樂而不為呢?

美國早期政界名人路易斯·喬治,治理政務也以精明周密而聲名遠播,但是他對於自己的學問還是常感懷疑。每當他做好了財政預算送交議會審核之前,幾乎每天都和幾位財政專家聚首商議;即使一些極細微的地方,也不肯放過求教的機遇。他的成功秘訣,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多多征詢別人的忠告。”

從一個人能獲得外人助力的大小,可以決定他的偉大程度。一個聰明、有所作為的大人物,最能利用種種方法使人主動向他提供忠告,並且善於審查這些忠告,從中摘取有益於自己的加以利用。反之,那些庸碌無能的人們,往往不懂得征詢他人忠告的方法,即使獲取了人家的忠告,也不能加以正確的選擇和適當的利用。

善意的忠告是別人送給你最好的禮物。如果你希望做事少碰釘子、失誤少,最聰明的辦法,就是樂於接納別人的忠告、接受別人的建議。

“裝扮自己”縮小與別人的差距

人們都願意與能力較強的人交往,而對那些能力、地位與自己相差甚遠的人,難免不屑一顧。所以與人相處的時候,我們也要在自己真實能力的基礎上,適當地把自己“裝扮”一點兒、“誇大”一點兒,這樣不僅可以縮小與別人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能有接近成功人士的機會,學到更多東西,從而讓自己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