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金錢大師蘇茜說:“金錢本身沒有價值,人才是真正有價值的,金錢本身不具備力量。”沒錯,隻有善於駕馭你擁有的財富,才能讓你的金錢發揮出它全部的力量。
先人後己,用正當手段實現私利
老子說:“先人而後己者也,天下敬之,先以為長。”他認為,一個人沒有私心,反而能成就大私。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並非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存在。聖人也一樣,以公為先,所以生前身居高位,死後名垂千古,反而成就了大私。
無私反而能成就大私,這看似矛盾,其中卻有某種玄妙的邏輯。《聖經》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耶 穌和一眾弟子在山上傳教,聞訊而來聽講的信徒有數千人之多。耶穌傳了一天的教,到了吃飯的時候,發現有的人帶了食物,有的人沒有帶。於是,耶穌讓弟子將自己僅有的7個餅分給沒有帶食物的人吃。那些有食物的人受到感化,也將食物獻出來,與大家分食,最後大家都吃飽了。後來,這件事就被人傳成:耶穌用7個餅,讓幾千人吃飽了。
“耶穌用7個餅,讓幾千人吃飽了”,這是何等超凡的能力!這是何等大的功勞!其實,很多享有很高聲望的人並沒有在物質上付出多少,也沒有在體力上付出多少,他隻是無私的先人後己而已,結果造就了傳說,成就了更大的威望。“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所說,正是這個道理。
世間事,就是這樣奇妙,越是先人後己,越能成就大業;隻有心中無私,依靠正當手段,才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回報!但也有人會說:誰沒有私心?難道大人物一心為公、一點私心雜念也沒有嗎?
必須要說明的是,我們所提倡的先人後己、先公後私,絕非隻顧他人不顧自己,更不是隻辦公事不講私利。而是當私利和公共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不能把滿足一己私欲放在第一位,要在不損害他人的前提下,通過正當手段實現私利。
無論是誰,如果你想從普通人中脫穎而出,必須克製一下私心,將自身利益與公眾利益聯係起來,做有益於人的事。
霍 金士是美國亨利食品公司總經理。有一次,霍金士無意間從化驗室的報告上發現,一種在食品配方中起保鮮作用的添加劑具有毒性,長期食用有害健康。因此,霍金士在下令研究不含保鮮添加劑的食品的同時,冒著風險向社會公布添加劑有毒性的事實。
霍金士的做法,無異於砸自己的飯碗。而且,他的做法引起眾多同行的驚恐,他們要求霍金士收回自己的話。但霍金士決不屈服。於是,他們聯合起來打擊霍金士,不再經銷他的產品。霍金士的公司陷入瀕臨破產的困境。但他仍不屈服。
因為霍金士的做法對廣大消費者是有益的,所以,他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同情和支持。美國政府為爭取民心,也出麵支持他。結果,霍金士公司不僅很快恢複了元氣,而且一舉成為美國食品工業的龍頭老大。
利益往往隱藏在公眾支持率更高的地方。先人後己,用正當手段實現私利,就要真心為公眾利益著想,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這就是“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邏輯所在。也隻有如此,我們才終能得償所願。
說到“先人後己,以公利為先”,其實人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這種意識,隻是難免有境界之分。境界較高的,為天下謀福利而不顧身家性命;境界較低的,在私利與公益發生衝突時,也能舍棄私利而盡公心。
先人後己也有層次之分,就像讀書有年級之分、下棋有段位之分一樣。同樣是讀書,小學生怎麼能跟大學生相提並論呢?同樣的道理,人人有私心,也有公心,擺到一起比較一下,差得就太多了,有的是“國際名牌”,有的是“假冒偽劣”,境界大不一樣。
有些人故意混淆概念,好像大家都自私,誰也不比誰高尚。把優先滿足私利說成是人之常情。這話表麵聽起來也許沒有錯,但是,馬路上的井蓋要搬去賣錢,電杆上的電纜要割去賣錢。這就是低人一等地用不正當手段謀私利的行為。井蓋並未妨礙他走路,電纜也沒有絆他的脖子,為了一點點私利,竟不惜損害一大批人,還有的人,為了私利去殺人越貨、坑蒙拐騙,行為就更惡劣了一層。
當然,即使在公利麵前先人後己,也不能連自己該得的那一份也不要。所以,無論老子還是耶穌,他們都沒有拒絕正當之利。畢竟每個人都要吃飯、要生活嘛,而且要吃飽吃好,營養充足才有精力去辦公事。完全輕視私利怎麼能行呢?
也就是說生活中我們不能完全拋棄私心,但應該把握一個原則:用正當手段實現私利,不取非分之得。事實也是如此,那些自私自利,“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的人,他們的人際關係必然很糟糕,朋友厭棄他,同事冷落他,甚至親人也背離他。至於那些為了私利違法亂紀的人,時時受到法律的威脅,甚至因此喪失自由和生命,損失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