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唯有智者,才能做到用正當手段實現私利的人,更會在私利與公益麵前做到先人後己,讓自己在追名逐利的同時而不失做人的底線。
不要為了金錢而犧牲健康
民間有句俗話說:“抱著元寶跳井,要錢不要命。”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為了錢而不要健康。他們每天的工作遠遠不止8個小時,有的甚至會超過15個小時,所以有的人猝死在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過勞死”。
而導致這種結果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不懂得選擇與放棄,結果隻能是抱著元寶跳下井,為了金錢、名利而犧牲健康。
2004年10月均瑤集團董事長--38歲的王均瑤去世。2005年1月22日晚,年僅36歲的清華大學講師焦連偉突發心髒驟停,經搶救無效死亡。2005年1月26日,同為清華大學的46歲教授高文煥患肺腺癌不治而亡。這些精英人物的早逝,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極大的關注,人們將禍首直指壓力過大而導致的“過勞死”。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這麼多人,不惜犧牲健康的代價去工作?調查發現,82%的人選擇了每天工作15小時以上,唯一的條件就是“獎金如果足夠高”,尤其是在20~40歲的人中,這種想法相當普遍。
錢與健康,孰輕孰重,看起來一目了然,但是有幾個人真正選擇了重要的呢?大部分人總是認為,“我的身體很健康,多工作一會兒沒什麼影響的。”“現在不掙錢,什麼時候掙錢呢?”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拚命地工作、加班,對自己的健康的關注則越來越少。
放棄過多的對金錢的欲望吧,不要成為那個抱著元寶跳井的傻子。要知道,人體就像一個彈簧,勞累就是外力。當勞累超過極限或持續時間過長時,身體這個彈簧就會發生永久變形,免疫力大大下降,導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
作家吳淡如說:“沒有任何東西比你自己的身體值錢,對自己好一點,並不浪費。記住這一點,才有資格好健康。”的確,沒有什麼比健康更寶貴的了,無論與什麼放在一起,你首先都要選擇健康,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承受的工作、生活壓力在不斷加大,使越來越多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如果不注意調節和防治,很容易出現過勞死。在我國,30~50歲青壯年“過勞死”現象日益突出,據統計每年有大約上百萬人因此離開人世。
有關資料表明,直接促成“過勞死”的5種疾病依次為: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過勞死”與一般猝死幾乎沒什麼不同,但它隱蔽性較強,先兆不明顯,所以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而發生過勞死的人在突然死亡前往往處於亞健康狀態。如今,美國疾病控製中心已正式將引發過勞死的罪魁--亞健康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而亞健康人群無疑正是“過勞死”的預備軍。
大多的人之所以選擇拚了健康去工作掙錢,都是因為沒有意識到那是以一生健康為代價的。其實,很多人都是由於長時間的過度疲勞使身體一直處於亞健康狀態,最終導致積勞成疾的。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生活不規律、經常熬夜、吃夜宵並且早上賴床會造成胃酸分泌過多,嚴重損害腸胃健康,這都是身體健康的隱形殺手。
為了遠離亞健康狀態,有關專家醫生提醒大家要盡量自己做飯,避免不規律的飲食;少參與應酬性的宴會和晚會,因為宴會上的食物偏辣、偏油膩,還有過多的食物添加劑和煙酒都對胃有很大的傷害。此外,不要對自己要求太苛刻,要適度休息,長期通宵達旦地工作,會使體內產生許多毒素,而且有些毒素會隨著血液進入大腦,能迅速引起中樞係統的“中毒”症狀。還要定期體檢,無論中青年還是老年人,也不論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最好每年做一次體檢,重要的是要保持體檢的連續性,不要中斷,以便早期發現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特別是隱性冠心病,做到防患於未然。
無論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如此拚命地工作都是在透支健康。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正應了那句:“年輕的時候,拿健康去換錢。年老的時候,拿錢去換健康。”其實,這是典型的撿芝麻丟西瓜的表現。如果你掙了足夠多的錢,卻失去了健康,要那麼多錢又有什麼用呢?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錢沒錢健康才好。身體健康,要多少錢可以去賺,但如果健康沒有了,多少錢也是白搭。為了金錢而犧牲健康,是得不償失的愚蠢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