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場麵的事情要應付,看清看透不說透(1)(2 / 3)

說到寒暄,很多人都會說,不就是見麵隨便聊聊嗎,有什麼值得重視的!我們通常認為的“寒暄”,似乎就是隨便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話。但事實上,寒暄遠非那麼簡單,它是交談雙方相互之間建立信任的基礎,所以寒暄不是我們平時認為的簡單地打招呼,也不是輕描淡寫的問候,而是一種必要的溝通。

寒暄的主要作用,是在人際交往中打破僵局,向對方表示自己樂於與其認識之意。所以說,在與他人見麵之時,若能選用適當的寒暄語,往往會為雙方進一步的交談,做好良好的鋪墊。反之,在本該與對方寒暄幾句的時刻,卻一言不發,這不僅沒有禮貌,而且也會給你們以後的交往帶來障礙。

寒暄的常見類型,一般有問候型、攀認型、關照型。問候型是指一些問候語,較為典型的說法是“你好”、“很高興能認識您”、“見到您非常榮幸”。比較文雅一些的話,可以說“久仰”,或者說“幸會”。還有一些貌似提問實際上隻是表示問候的招呼語,如:“上哪兒去呀?”“吃過飯了嗎?”“怎麼這麼忙啊?”等等。

攀認型問候是抓住雙方共同的親近點,並以此為契機進行發揮性問候,以達到與對方順利接近的目的。如:“你是上海人啊,說起來,我們算是半個老鄉了。雖然我出生在北京,但是我母親是出生在上海呢。”“你的家鄉在昆明?四季如春的城市,是我做夢都想去的地方。”像“自己喜歡的地方”、“同鄉”、“自己認為的人間好去處”“自己向往的地方”等等都是與人寒暄的話題。

關照型寒暄主要是在寒暄時要積極地關注對方的各種需求,在寒暄過程中要不露痕跡地解決對方的疑問或疑難。比如,聽說對方準備去某個景點旅遊,一定關心那裏的天氣、門票、路況等,你就可以從這些他感興趣的地方談起。如果你恰好去過那裏,那就更好了,你可以介紹當時自己去時的一些實際情況,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他,哪些景點需要注意什麼,哪裏的飯菜既實惠又便宜等等。

總之,寒暄語不一定有實質性內容,而且可長可短,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但通常應該簡潔一點,還要表達出對別人的友好與尊重。寒暄語應當刪繁就簡,不要過於程序化。例如,兩人初次見麵,互相寒暄不止,搞得像演戲一樣,這不但會讓雙方難看,而且沒有一點積極作用。此外,寒暄語應帶有友好、敬重之意,既不容許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戲弄對方。

此外,寒暄的基本要求有三點:

一、要自然切題。寒暄的話題十分廣泛,比如天氣冷暖、身體健康、風土人情、新聞大事等,但是寒暄時具體話題的選擇要講究,話題的切入要自然。

二、要分場合看對象。問候語具有非常鮮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愛問別人:“吃過飯了嗎?”其實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還沒吃”,意思就不大對勁了。但是到了南方或者國外,還要用這句話問候別人,就會被人誤解,他們會理解成“你要請他吃飯”或者“多管閑事”,從而引起誤會。所以,在商務活動中,在你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為了避免誤解,統一而規範應以“您好”、“忙嗎”為問候語,最好不要亂說。

三、要建立認同感。切入了自然而得體的寒暄話題,雙方的心理距離就會有效地縮短,雙方的認同感就容易建立起來了。

四、注意禁忌。牽涉到個人私生活、個人禁忌等方麵的話語,最好別拿出來“獻醜”。例如,一見麵就問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沒有”,或是“現在還吃不吃中藥”,都會令對方反感至極。

五、調諧氣氛。有了自然而得體的話題,有了認同感,再加上寒暄時誠懇、熱情的態度、語言、表情以及雙方表現出的對寒暄內容的勃勃興致,和諧的交際氣氛也就自然地創造出來,這就為你們融洽交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與社交場合上與他人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而寒暄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社交禮儀,更是各種場麵都必不可少的,掌握了寒暄的技巧,才是成為社交高手的基礎。

尷尬場麵亦能自圓其說

隨機應變能力強的人,遇到尷尬場麵也能自圓其說,補救失誤。除此之外,反應靈活的人,還具有在任何不利於自己的場麵,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反擊對方攻勢的能力。不僅應付了尷尬場麵的意外,還展示了個人智慧和魅力,使自己在人際交往中處於有利的位置。

特門·華勒是一個詩人,在克倫威爾統治時期,他不遺餘力地稱頌克倫威爾,而在查爾斯二世複國之後的時期,他又開始大為稱頌查爾斯二世。有一天,查爾斯二世毫不留情麵地問愛特門·華勒這樣做是不是在趨炎附勢。

當然,這是一個讓愛特門·華勒很尷尬的問題。然而機智的愛特門·華勒卻平靜地說:“親愛的陛下,您得知道,詩人是崇尚想象而不重曆史的。”查爾斯二世聽後哈哈大笑,從此,愛特門·華勒受到了皇帝的寵愛。

有人的地方就有衝突,人與人之間尷尬局麵的出現,往往就是刹那間的事,或者僅僅就是幾句話的事。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表現得大驚失色、難以應付,可能就會緊張失措,亂上添亂。但若能在心理上保持平衡和穩定,神色不改、鎮靜自若地麵對出現的問題,就能巧妙機智地應付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