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7章 鍥而不舍(1 / 1)

你可曾懷疑過自己的處事能力?當你試圖從事一項新的工作或處理一個重要問題時,你是否會由於心情緊張帶來的手心出汗、心跳過速等生理症狀感到困擾?你是否擔心自己或許根本就不具備應付這種局麵的能力?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是正常的。

一般人在焦慮時,經常會發生這種症狀。成功者比正常人要接受更多的新的挑戰,感受的也就更多。但成功者往往能不為困境所惑,集中精力幹好自己的事。他們把憂慮化為前進的動力。

你也一樣可以學會如何化憂慮為動力,去點燃那將載你駛向目標的火箭。

一位美國廣告商說,恐懼感是一種催化劑。什麼都不在乎的人將什麼也幹不成。恐懼感是我們生活中獨一無二的、最強大的推動力。

一個人在倒車時,不慎軋了他的小兒子,他隻用一隻手就抬起了汽車,救出了兒子。

一個特別怕狗的女人,當一群狗撲向她的孩子時,她竟成功地和幾條狗搏鬥。

恐懼和憂慮可以使我們煥發出大力神一樣的力量,創造出奇跡來。這種不可思議的力量也可以用於日常工作中。

遺憾的是,許多人並沒掌握這種在危急時刻幫助自己應變的本領。在危險麵前,他們變得呆若木雞,把采取行動和保護自己的責任寄托在別人身上。我們可能見過一個站在馬路上的人,對著迎麵疾駛而來的汽車,竟目瞪口呆、一動不動,像生了根似的。

在進行一種新的嚐試和感到憂慮時,你就應該想:這又是我生活中的一個轉折關頭,不管我多麼沒把握,多麼害怕,我都要堅持下去,正視這一切!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屢立功勳的四星上將喬治·巴頓認為:對待憂慮問題的關鍵就是“在恐懼的情況下多堅持一分鍾”。正視憂慮是克服憂慮的好辦法。

在人生的十字路上,兩塊路標指向兩條路,一塊上寫著“舒適無憂之路”,那是一條你走慣了的老路,雖然你也厭惡這條路,但終究是走了多時,已經那麼熟悉,那麼習慣成自然了。另一塊路標上則寫著“艱難憂慮之路”。這是你不熟悉的一條新路。走通這條路是更有益的,而且它可能是你所選擇的最富成果而又最富挑戰性的路。

當你不顧憂慮,在一條陌生的路上去摸索時,你馬上會倍感不安和動搖。你心中的憂慮就會向你發出種種尖厲的警告信號,於是你胃也疼了,心跳也快了,手心也冒汗了……這時,你隻須把它們當作對自己的一種督促,激勵自己“堅持下去”。這條路雖然艱難,也知道你有些害怕,但千萬別停步!你幾乎就要走完了,再努一把力,你將永久地擺脫這種恐懼感了,以後你一生都將得到解脫,就像其他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