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咫尺天涯(1 / 2)

大夏朝洪武十一年,京都國子監。身穿靛青長衫、頭戴絲綢方巾的院長散宜生,正在給今年新入學的學生們上第一堂課。

國子監千年傳統,作為大夏朝最高學府,每年秋季開學第一課,必是院長大人親自講課。所講皆是開宗明義,論述世界的本源。

“自盤古開辟地,清氣上浮,濁氣下降,上浮者成,下降者成地。6地經滄海桑田幾億年變化,遂成今四大部洲的形狀,曰東勝神州、曰西牛賀洲、曰南瞻部洲、曰北俱蘆洲,四洲之外皆是海水。人類就在這四洲之上繁衍生息。我大夏朝屹立於東勝神州正中,北拒草原,南接南疆,西通西域,東至東海。十幾年前,前朝大商紂辛皇帝荒淫無道,殘害忠良,百姓流離失所,我朝洪武皇帝不忍百姓受苦,乃起義兵,經二十年艱苦奮戰,終於將商朝推翻,建立大夏政權。到現在,已是十一年了。”

散宜生將目光從標準版國學教案書本上移開,瞟了一眼台下坐著的數百名新生,看著他們癡癡茫茫的眼神,心中暗歎,國子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去年所招的普通弟子中尚有幾個靈光的,今年所見居然都是蠢牛木馬。

也難怪,國子監招收普通學生時采用的是察舉推薦製度,不經考試,隻要地方門閥推薦就可入學,這些招來的人,幾乎全是地方士紳之子,真可謂“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清白第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罷了罷了,隻是些普通學生,何必管這麼多閑事,繼續念教案吧。

突然,轟隆隆驚雷聲起,晴空中炸下一個霹靂,激的大地一陣震動。學子們一個冷顫,麵麵相覷不知何事,繼而瓢潑大雨傾灑而下。

散宜生微微皺眉,此時正是初秋時節,少有驚雷,而台下學子定力如此不堪,不禁讓他心中有氣。正要嗬斥幾句,卻現眾人都似見鬼了一般看著窗外,散宜生扭頭一看,空中淅淅瀝瀝下起來的,居然是血雨!

那雨水殷紅駭人,且帶著濃重的血腥氣,散宜生快衝出去,看著漫血雨,心中默算半晌,最終將目光投向了北麵。

北麵,千裏之外,自然是草原。

下一刻,他衝而起,瞬間消失在原地,肉眼僅見一道殘影,向北方的空延伸而去。

一眾學子張大了嘴巴,紛紛驚呼,早就聽國子監院長大人是大夏朝第一高手,早年助洪武聖上起兵,憑借一身武功斬殺敵人無數,神功蓋世,幾近於神,後來下大事已定,無心官場,武功又練無可練,這才出任京都國子監院長一職,潛心研究道藏。今日一見,果然是震撼異常,除了散大人,世上還有誰能施展出這手“咫尺涯”的神妙輕功?

場間原本負責協助散宜生的教授、講師們卻都深深皺起了眉頭,院長大人十餘年來潛心於三千道藏,早已不展身手多年,今日突然功,上來就是最最深奧的咫尺涯,想來極北之地必是生了了不得的大事。

看這血雨分外詭異,想必這事不會太好。奈何其他人本事有限,全國子監再無第二人可以施展這門輕功。跟不上院長的步伐,院長又走得急,沒留下隻言片語,無人得知究竟生何事。隻得當即派人前往皇宮,向聖上稟報。

北地,一望無際的草原。

草原為匈奴人世代所居,他們逐水草,牧牛羊,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大商朝後期,國庫空虛,下混戰,匈奴趁機南下,越過草原,進入中原腹地,劫掠人財。

洪武大帝建立大夏之後,五十萬兵,由大將霍光領兵,驅逐匈奴,直把匈奴人趕回草原,且有一舉殲滅之勢。匈奴人回到草原之後,四下分散,各不相連,霍光難尋敵蹤,在草原分兵巡查一年,毫無所得,不得已班師回朝。

自此匈奴與大夏秋毫無犯,老死不相往來。

此時草原之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一隊商隊正在緩慢前行,駝鈴陣陣,傳出甚遠。

商隊成一字長蛇形,最前方是幾匹健馬,馬上坐著幾位精壯漢子,皆持刀在手,神色警戒。馬後是一溜駝隊,幾十匹駱駝用麻繩串聯,防止炸群。之後緊跟著十幾輛放滿大箱子的馬車,箱中不知何物。幾個步行跟隨的護衛,手持刀槍棍棒,順著車轍,低頭前行。

其中一匹駱駝身形尤其高大,駝峰之間坐著一名老者,六十歲上下,黝黑的皮膚上布滿褶皺,指間一杆煙袋,不時嘬上兩口。

老者一揮手,喊一聲休息,商隊之中立刻傳下令去,各人下馬收刀,圈好馬和駱駝,放它們自去吃草,接著埋鍋造飯搭帳篷,看樣子今晚是要在此歇宿。老者什麼都不幹,在其餘人的服侍下坐下來休息,不停地吧嗒著煙袋,儼然是這一隊的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