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質量是衡量和評價高校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素之一,它能從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視角反映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水平和層次。因此,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質量評估是高校教學質量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評價目的
(1)通過自檢、自評以及學校主管部門組織的評估,鑒定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的水平和層次,肯定成果,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方案與措施,從而達到對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監控的目的。
(2)通過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評估,可以獲得選修課程和教學環節的反饋信息,為優化培養過程,改進選修課程和教學環節,提供重要依據。
(3)有效地促進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改革及實踐教學改革的深化,促進實踐教學建設的發展,例如近年來將設計科學、科研方法論和設計技術學引入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過程,組織交叉學科和綜合學科教學,強化設計能力訓練,開設文獻檢索課等。
(4)有效地促進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5)促進學校、師生與社會的聯係。
因此,開展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評估,有利於探索其教學規律、促進其質量不斷提高;有利於獲取選修課程和教學環節的各種信息,深化有關教學改革,優化培養過程;有利於建立、健全學校教學質量評估製度;有利於推進教育與經濟建設的有機結合。
二、評價的基本原則
(1)評價指標體係的科學性原則:即製定和遵循科學的評估體係與標準,按畢業設計(論文)的目標、條件、過程(狀態)和效果全麵、實事求是地評估。
(2)可測性原則:既要有定性描述,又要有定量指標、評價客觀、可操作性強。
(3)導向性原則:以評促進,以評促改,通過評估對象的自檢、自評和評估者的評估,促進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建設與改革,提高其教學質量和管理工作水平。
(4)可比性原則:各項指標能反映共同屬性,便於衡量水平和層次,進行縱、橫向比較。
三、評價指標體係與評價方案
畢業設計(論文)的評估可分為兩大方麵,即質量評估和管理工作評估。
1.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
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評價體係見表4-2所示,由評價要素(一級要素和二級要素)、評價參考指標和權重組成;評價等級分為A、B、C、D四級。
2.畢業設計(論文)管理工作評估
畢業設計(論文)管理工作的評價體係與要素,評價等級也分為四級。
四、評價的組織
1.評價類型
評價類型目前分為校級評估、院(係)級評估和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評估三類。
2.評價程序
評價的組織工作,一般分為四個階段。
(1)準備階段:組織討論審查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評估工作方案;深入研究指標體係與評估標準;檢查師資配備情況;審查課題、檢查教學文件與物質條件等。
(2)中期檢查階段:檢查教學過程的進展情況,通過現場觀察、提問,考查學生工作情況,了解學生反映;檢查指導教師及教研室、係的組織管理工作情況,及時總結經驗,找出差距,提出教學質量監控建議和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
(3)後期檢查階段:實地考察答辯情況;隨機審核畢業設計(論文),抽檢部分畢業設計(論文),請校外專家“二次”評審。
(4)總評階段:聽取專業自評報告,專家組對評估體係逐項評議評分,計算總評分數,寫出總評報告,總結經驗,提出改進建議。
3.評價方法
評估方法采用自評和專家組評價相結合;專家組現場考察與查閱有關資料、畢業設計(論文)成果相結合;一般考核和抽樣研究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