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尤其是體型肥胖者,如見食指、中指或舌根麻木,並突然出現說話困難、短暫性失明或視物不清、眩暈等時,要警惕中風的發生。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爭取治療時間。
4.家庭有哪些簡單藥物可減輕j兒膚麻木?
西醫對本症的發病原因並不完全清楚,治療以對症用藥為主,常用藥物如下:
維生素Bi"Bb"Biz、維生素C,蘆丁片、彌可保、甲鑽鉸、安維膠囊、當歸補血膠囊、黃芪阿膠補血顆粒等。如用以上藥物仍無明顯改善,最好請專業醫生診治。
5.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預防j兒膚麻木?
(1)注意按時作息。做到飲食有節,尤其不可過食含膽固醇、動物性脂肪食物,盡量食用植物油及黃豆和豆製品,預防“三高”血症。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憂思惱怒。
(2)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如跑步、保健操、太極拳、戶外運動等,以增強體質,並使氣血流暢。
(3)麻木遇陰天雨濕而加劇者,應注意保暖防潮,尤其注意保暖、身體過度受涼、受寒。嚴寒的氣候往往會加重麻木的症狀(九)皮膚幹燥1.父母皮膚幹燥是什麼原因?
皮膚分布著皮脂腺和汗腺,其分泌的皮脂和排泄的汗液可在皮膚上形成一層薄膜,此薄膜可減少皮膚水分蒸發,使皮膚保持潤滑、柔韌。父母隨著年齡的增加,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功能會同體內其他髒器的功能一樣逐漸衰退,使皮膚表麵的皮脂和汗腺逐漸減少。
老年人特別在冬天,由於寒冷幹燥天氣的刺激,可使皮膚血管收縮,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功能進一步下降,導致原已不多的皮脂和汗液更加減少,使皮膚幹燥加重。皮膚幹燥加重可促使皮膚內分布的神經末梢感受器退變老化,並向大腦皮層感覺中樞發出異樣的刺激信號,從而出現痙癢的感覺。
2.調節情緒對改善皮膚幹燥有益嗎?
人的精神狀態、心理變化是由大腦皮層控製,作用於皮膚的神經纖維,若心情苦悶、精神萎靡,或長期感到緊張、恐懼、壓抑,就會造成皮膚血液循環不良、營養供應不足,使皮膚蒼白、黃黑、皺紋加深、過早衰老。因此,平時要注意調節情緒,擁有健康的心態,才能擁有健康的皮膚。
3.睡眠對皮膚有何影響?
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讓皮膚組織更年輕。白天皮膚暴露在外,夜晚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和修複損傷的細胞,第二天的膚色才能明亮、嬌嫩光滑。而皮膚的營養和修複主要在晚上10點至淩晨4點。因此,每天要保證6-8小時的睡眠時間。
4.多飲水對皮膚有什麼好處?
多飲水、少吃辣、不酗酒可使皮膚潤澤。研究發現,缺水阻礙新陳代謝,加速衰老,老年人比青年人排尿多,因此,老年人更需要飲水,每天需飲2000毫升的水。特別是晨起一杯水,既有效地清理了胃腸道,促進了體內有毒物質的排出,又補充了一夜消耗的水分,降低了血液的濃度,增加血液循環,使皮膚鮮亮光澤。
5.冬天如何防止皮膚幹燥?
(1)冬天要調節好暖氣,保持低流量,將室溫控製在200C左右,室內可使用加濕器增加濕度,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2)冬季應減少沐浴,一般每周1次即可。要用中性肥皂不要用堿性肥皂,每次沐浴打肥皂忌過多,打一遍肥皂即可。如果打肥皂過多,反而會刺激皮膚,產生痙癢。浴後或定時揉搓皮膚,改善皮膚血運營養,減緩退變。避免搔抓,尤其不能用“癢癢撓”過度搔癢,感受器受損後痙癢會越發加重。
6.有哪些藥物能改善皮膚幹燥?
外用藥物可配合使用潤膚劑,以凡士林的作用最好。可在幹燥部位塗抹維生素E乳膏、尿素膏、凡士林、橄欖油等;內服藥物可選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祀菊地黃丸、黃芪阿膠補血顆粒等。
7.運動鍛煉能讓皮膚滋潤嗎?
皮膚的光潔滋潤主要在於皮膚內的細胞要保持活躍狀態。因此,平時要加強運動鍛煉,促進血液循環。適宜的運動有慢跑、散步、跳繩、打太極拳、球類運動、遊泳等,遊泳過後用潔淨水衝洗全身後,塗抹潤膚霜,鍛煉程度以全身微汗出即可。空閑時可以經常搓手足以促進血液循環,使皮膚滋潤。
8.在生活當中吃些什麼可以預防j兒膚幹燥?
(1)多食芝麻、紅棗、花生、核桃、杏仁、鬆仁以及其他堅果類食物。中醫認為這些食物具有補肝腎、潤五髒的功效,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它不僅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蛋白質,而且含有油脂、維生素B,-BZ-E及鐵、鈣等營養成分,這些營養成分對人的皮膚很有滋潤作用,能防止皮膚老化、幹燥起皺等。
(2)常吃肉皮。肉皮內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約占肉皮蛋白質的85%,因此常吃肉皮,可使儲水功能低下的組織細胞得以改善,減少皺紋,同時人體利用它可以補氣和合成膠原蛋白,從而收到補益精血、滋潤肌膚、光澤頭發、滋潤口鼻的作用,延緩皮膚的老化。
(3)久服蜂蜜。蜂蜜有潤肌白膚的作用,尤其冬季如能長期內服外敷,不但能增強體質,有助美容,還能益壽延年。
(4)常食甘蔗、蘋果、梨、香蕉、柑橘等。這些水果營養豐富,水分充足,含有多種維生素,而且有潤肺生津、養陰潤燥的功效,可增強皮膚的光潔和抗病能力。
(十)皮膚變黑
1.父母皮膚變黑與疾病有關嗎?
不少疾病可以改變正常膚色,使其變黑,其中最常見的有內分泌係統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性疾病等;其他如肝硬化、肝癌等;還有心髒病、肺部疾病等都有可能造成麵部缺血、缺氧,造成皮膚發黑。當然更年期導致的臉色灰暗也是很有可能的。睡眠不好等因素也可能影響膚色。中醫認為腎主黑,皮膚變黑很大程度上與腎病有關。皮膚變黑有可能是身體亞健康狀態的一種信號,建議父母應該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
2.有哪些食物會引起皮膚變黑?
能使皮膚變黑的食物,主要是富含銅、鐵、鋅等金屬元素的食物。這是因為這些金屬元素可直接或間接地增加與黑色素生成有關的酪氨酸等物質。這些食物主要包括動物肝、腎、蝦、蟹、豆類、核桃、黑芝麻、葡萄幹等。住在海邊的人,打漁的漁民,由於吃水產品比較多,皮膚的色澤也顯得比較黑。
3.藥物可導致皮膚變黑嗎?
不少藥物能改變正常膚色,在鎮靜藥中,氯丙嗓對膚色的威脅最大,長時間服用可致麵、頸部出現蝴蝶斑,手臂等處則呈現棕灰、淺藍色、淺紫色。此外,反複使用含汞的劣質化妝品,導致慢性中毒,也會使病患處留下棕色色素。
4.皮膚變黑在什麼情況下應去醫院檢查?
(1)如果父母有長期酗酒、吸煙,或逐漸消瘦,但自己尚無其他明顯異常感覺,僅是皮膚開始變黑,最好建議父母到醫院作肝腎功能檢查和內髒B超等,以查明自己是否患有內髒疾病。
(2)長期使用所謂的“增白劑”或劣質化妝品,或使用皮膚脫色產品等,其含有的有效成分“對苯二酚”是有害的。對苯二酚是一種有毒物質,積聚下來會留下可怕的疤痕。它還可能對人體內部器官帶來致命的傷害,尤其是腎和肝,如使用時間過長,最好到醫院進行全麵體檢。
(3)如果身體檢查無疾病,而是常吃一些變黑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黑豆等引起的皮膚變黑,可不用擔心,不需要治療。
5.老年人外出時怎樣避免暴硒傷害皮膚?
盡量避開陽光最強烈的上午10點至下午3點,以及海邊、沙灘、山頂等處。在陽光下,可隨身攜帶防紫外線傘、帽子、太陽鏡,穿著棉麻製長袖衣服。但這些隻能阻擋一部分紫外線,而且遮陽傘、太陽帽無法阻擋來自地麵反射的紫外線。
及時進行曬後修複。曬黑是一種燙傷狀態,對於已經暴曬過的皮膚,要及時做曬後修複。可用冷水或冰水冷敷,或用超聲波冷噴20分鍾,以降低黑色素與自由基的活性,並補充水分,最大程度地減輕紫外線的傷害。也可使用含蘆薈、薄荷等成分的曬後修複產品進行修複。
6.在飲食當中應注意些什麼可以防止皮膚變黑?
(1)多食用淺色食物:牛奶、雞蛋、豆腐、魚類等淺色食物,容易令黑色素排出,也可以減輕內髒負擔。與此同時,也應少食深色食物及少喝飲料,如濃茶、可樂、咖啡和巧克力等。
(2)油炸食物應盡量少食:吃了後,可以配合食用一些抗皮膚老化的食物,如南瓜、菠菜、胡蘿卜、全麥麵包、花生、芝麻、糙米等。
(3)常食用使皮膚變白的食物(含維生素C的食物):維生素C具有中斷黑色素生成的能力,幹擾黑色素的生物合成。例如西紅柿、橙子、檸檬、山碴、柑橘、稱猴桃、卷心菜、花菜等。
(4)維持人體適宜的酸堿度:健康的人體體液是呈弱堿性的,平時酸性食物與堿性食物攝入不均衡,血液會傾向酸性,從而給人體帶來各種不適,進而促進皮膚色素斑的形成。
控製肉、酒、糖類等強酸性的食物的攝入量以保持體液呈弱堿性良好狀態,可防止和淡化色斑。
(5)要當心食品添加劑:現代生活中,很多食物都是有添加劑的,如雞精、防腐劑和人造色素等食物添加劑,會加重內髒的負擔,不利於排出黑色素而導致形成黑斑及雀斑。
(十一)皮膚開裂
1.父母皮膚開裂是怎麼回事?
手足暴露在外,尤其是雙手,經常接觸各種物質,易於受到酸堿、有機溶媒的脂溶作用以及真菌、細菌等微生物易於侵入引起感染等因素,使掌斷皮膚幹燥、變脆、變硬,彈性降低。在此基礎上,由於手足活動的伸展牽引,即可發生耿裂。
老年人、魚鱗病、掌斷角化病、角化型足癬等的患者由於角質層增厚、皮膚幹燥,更易發生本病。
2.家庭怎麼護理皮膚開裂?
(1)由原發病引起的皮膚開裂,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手足癬、濕疹、魚鱗病、掌斷角化病等。
(2)輕症者可以塗用甘油、凡士林、橄欖油等,每天外塗1-2次即可。
(3)較重的皮膚開裂可外用潤膚霜劑或軟膏如10%-20%的尿素軟膏或複方水楊酸軟膏、複方尿素霜、維生素E霜,10%魚肝油軟膏等。用藥前用溫水泡足效果更好,但一旦症狀好轉,就應改用不含激素的軟膏。因為如果繼續使用,激素會讓皮膚變薄、毛細血管擴張,不利於裂口的恢複。
嚴重的手足裂口,則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對角質層厚者,宜先用熱水浸泡手足,再用刀片削薄過厚的角質層,然後塗上述霜劑或軟膏,耿裂處可用軟化角質的膏藥。
(4)中醫藥及民間驗方:可使用蛋黃油、大楓子油、甘草油、紫草油等量混勻塗擦;將白天喝過的剩茶水,在睡覺前加於熱水內泡洗手足約巧分鍾,堅持1周;或蘋果皮、香蕉皮內皮塗擦患部,堅持1周。
3.在生活當中應注意些什麼才能防止皮膚開裂?
(1)勞動後洗淨手足,冬季外用油脂類護膚品如蛇油膏、甘油、凡士林等保護皮膚。
(2)對同時並存的手足癬、濕疹和魚鱗病等進行治療。
(3)保持皮膚滋潤。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溫,佩戴手套,減少水分蒸發,並塗擦優質護膚霜(露)。
(4)避免使用劣質的護手霜。劣質的護手霜質地不純或含鉛多,對皮膚有毒害作用。還有的護手霜含有某些易導致過敏的香料,有的人使用後會過敏,這些都易對手部皮膚造成傷害。冬季,在皮脂分泌少的情況下,傷害更甚。
(5)注意食物保健。人體缺乏維生素A時,皮膚會變得幹燥,有鱗屑出現,所以宜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豬肝、禽蛋、魚肝油等。還可常吃芝麻、黃豆、花生等食物。
(6)需要注意的是,許多老人在用洗滌劑或洗衣粉時,沒有戴手套的習慣。很多洗滌用品中含有溶解脂肪及蛋白質的酶,有脫去油脂的作用,也可成為誘發因素。如果沒有戴手套的習慣,在使用洗滌用品後,一定要塗些護手霜來保護本身就脆弱的皮膚。
(十二)凍傷、凍僵
1.當父母突然局部凍傷時怎麼辦?
局部凍傷常發生於手、足和麵部。出現凍傷時,將凍傷手腳浸泡在40-42℃的溫水(絕對不可用熱水、燙水)中。需要時可用健康人的肘部測試溫度,至少浸泡30分鍾或者皮膚變得紅潤,或者皮膚再無變化為宜。緩慢攪動溫水,感覺水溫降低時,使凍傷手腳離開水,小心地加入熱水保持水溫後再浸泡,或者把毛巾用溫水浸濕,蓋在凍傷處,反複浸濕毛巾保持溫度。如果沒有溫水,可用正常人的身體去溫暖凍傷處,也可用毛毯等加強保暖。
2.局部凍傷後能立即烤火快速解凍複溫嗎?
如果凍傷處短時間內有再次凍結的可能,不要立即解凍,等候醫療救助。如果解凍速度過快,例如水溫高,可造成凍傷皮膚的永久損害;不要直接加熱解凍複溫,例如,不要直接用火烤、電熱毯加熱等方式解凍;使用溫度較高的熱水袋時,熱水袋外麵要包裹幾層布後才可熱敷;不要按摩凍傷處皮膚。
3.局部凍傷處解凍後如何護理?
凍傷處解凍後,應保持傷處幹燥,且注意保溫。凍傷處解凍後,皮膚會變得柔軟,皮膚的感覺也會恢複,這時擦幹皮膚,用潔淨幹布包裹保暖,千萬注意要避免對凍傷處產生壓迫。如果手指腳趾凍傷,指(趾)間墊上幹布,然後包裹保暖。
等待醫療救援期間,不要讓凍傷者抽煙、喝酒(包括含有酒精的飲料)。
4.全身凍傷(凍僵)後怎麼辦?
應該終止一切活動,幫助凍僵者防止熱量繼續丟失(加衣服、裹上被褥等),帶其去可以避寒的場所,脫掉濕衣服,換上幹衣服,蓋上被褥或毛毯等;讓其吃東西、喝水(最好是溫糖水);當凍僵者身體發抖時,不要阻止(寒戰是迅速恢複體溫的最佳方法)。如果凍僵者的體溫低,但沒有寒戰,此時,應想辦法利用外部熱源恢複凍僵者體溫。例如,用幹燥的衣服包裹住患者的頸部和頭部(注意別妨礙呼吸),蓋上被子,用自己的體溫去溫暖他,使其緩慢複溫,直至四肢皮膚紅潤,皮膚溫度達到36℃左右。
注意:搬動凍僵者的動作一定要輕柔;在凍僵者意識清醒前,不要給他水喝(由於動作不協調,容易發生嗆水);想法尋找最近的醫療救援。
5.在寒冷環境中可以吸煙喝酒嗎?
長時間在寒冷環境中禁止吸煙,因為尼古丁會減少皮膚血流,誘發凍傷;慎飲酒,因酒精可加速熱量的丟失,同時可使人忽略防寒。但如果到戶外短時間活動,可以少量飲酒,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體內溫度,活動完後立即回到溫暖的室內。
6.體溫過低有什麼樣的危險?
小心低體溫症。人體的一切功能都是在37℃的溫度下運作,若體溫降到33℃以下,可能發生心髒停止。低溫症即體溫過低,輕微的情況是發生在35.5℃左右。低溫症的症狀包括發抖、脈搏慢、昏睡、警覺力降低。發生低溫症時,應采取應急措施,將患者移到溫暖的地方,喝熱糖水,避免長時間地受凍,甩手、跺腳以及全身活動等,並盡快送醫院進行急救。
(十三)水火燙傷
1.當父母被火燒傷時怎麼辦?
(1)盡快脫去著火或沸液浸漬的衣服,特別是化纖衣服。
以免著火衣服和衣服上的熱液繼續作用,使創麵加大加深。
(2)迅速臥倒後,慢慢地在地上滾動,壓滅火焰。禁止衣服著火時站立或奔跑呼叫,以防增加頭麵部燒傷後吸入性損傷。
(3)迅速離開密閉和通風不良的現場,以免發生吸熱性損傷和窒息。
(4)冷療。熱力燒傷後及時冷療可防止熱力繼續作用於創麵使其加深,並可減輕疼痛、減少滲出和水腫。
2.被開水或蒸汽燙傷怎麼處理?
開水或蒸汽燙傷應盡快將患部浸入涼水中,或用自來水流水衝洗,以促使局部散熱,防止起水泡。被燙傷起水泡了,應立即小心地將被熱液浸透的衣褲、鞋襪脫掉,用清潔幹淨的冷水噴灑傷處或將傷處浸入清潔的冷水中,也可以用濕冷毛巾敷患處,還可以用食醋澆到被燙傷的皮膚上。盡可能不要擦破水泡或表皮,以免引起細菌感染。為了防止燙傷處起水泡,可用食醋塗洗患處,也可以用雞蛋清塗搽患處。如果水泡已經被擦破,可用消毒過的紗布覆蓋傷處,然後送醫院治療。
3.小麵積火燙傷怎麼處理?
小麵積火燙傷可先進行創麵消毒,再用幹淨棉簽蘸清潔生蜂蜜,均勻塗於創麵,燙傷初期每日塗3-4次,形成焦癡後改為每日2次。如果焦癡下積有膿液,應揭去焦癡進行清洗消毒,再塗蜂蜜。燙傷部位如疼痛劇烈,可在蜂蜜中加少許冰片,以減輕疼痛。傷口如未感染,一般塗蜂蜜3天,創麵即可形成透明癡皮,1周後焦癡會自行脫落,創麵康複。在治療過程中,如傷口周圍組織脫水,用生理鹽水紗布濕敷即可。
也可用雞蛋黃油塗搽燒燙傷患處。雞蛋黃油的製法是:
將熟蛋黃放在鍋內炒,至蛋黃油滲出時用鍋鏟壓擠取油。
4.有哪些中藥對燙傷有效?
取虎杖根、地榆、大黃等量,研成細粉用麻油調敷或煎煮成水外敷。也可用枯礬巧克、炒至黃褐色時研成細末,再加冰片3克混勻,用麻油調塗創麵。
5.在生活當中怎樣防止燙傷?
(1)使用食器具要小心,如在燒水時防止被碰翻,炒菜時注意油溫,拿取熱器皿時應用隔熱手套或毛巾來隔熱等。
(2)使用合規格的家庭電器,接觸電掣時,應保持手部幹爽,以免觸電。
(3)儲存及使用易燃物品切勿靠近火爐;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家用化學物品如漂白水等。
(4)沐浴時,要先放冷水,後加熱水來調節水溫,以免燙傷。
(5)使用熱水袋時,盛水應不多於熱水袋的3/4,蓋子要擰緊,檢查熱水袋無漏及無破裂後,再加上袋套,方可使用。
(6)避免在床上吸煙,以免引起火災。
(7)在使用電熱毯時一定要注意:高齡老人,特別是中風病人,使用電熱毯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是睡前通電加熱,入睡時關掉電源,不要通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