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1 / 3)

本篇主要講述的是如何運用褒揚之詞去收服人心,使對方被我們所控製、掌握。在此處“飛”是誇獎、表揚的意思,有意識地去給予肯定和讚許,以討得對方的歡心,得到信任,使其暴露實情。“箝”是掌握住對方的一舉一動。使之按照自己意圖行事,由此可知,“飛”的目的是為了“箝”。

飛箝術的目的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考察個人品行的好壞,能力的高低。也可以辨別事物的虛實或對錯,本篇首先提到的就是如何運用飛箝術去識別人才、利用人才;也可以引誘對方說出我們想要探聽的實情;還可以用之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分析天時、地利等外界環境,為自己做決策創造良好的條件。

關於飛箝術方法的運用也是多種多樣,主要有引誘法、重累法、量能立勢法三種。引誘法就是通過錢財、美色或聲樂等去投其所好,來抓住對方的心理。掌握在自己手中;重累法就是采用反複試探或感化的方式使之接受自己的意見或建議;量能立勢就是在衡量對方實力後,確立相應的製度,立賞罰去就之勢。三種方法在實際運用中又要因人而異,引誘法的對象必須具有某一方麵的貪心;重累法的對象必須是具有正直、開明等良好品行之人;量能立勢的對象必須是善於表露心跡,自身有明顯弱點的人。

總之,掌握了運用飛箝術的方法,明白了飛箝術的目的,便可對萬事運籌帷幄,自身也可來去自如,這便是飛箝術的最高境界。

智慧運用

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來近。立勢而製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

史海鉤沉

不計私仇用管仲

公元前687年,齊襄公不理朝政,荒淫無道,以致民怨沸騰,國家大亂。為了避難。鮑叔牙隨公子小自流亡莒國,管仲隨公子糾逃往魯國。不久,公孫無知殺襄公自立,後被殺,造成齊國君位空缺。

公子糾和小白聽到這個消息都想趕回齊國爭奪君位。管仲為了讓公子糾當上國君,就帶兵埋伏在莒國通向齊國的必經之路上,見到小白乘車而來,就用箭射倒車上的小白。他以為小白必死無疑,就放下心來,帶領公子糾慢慢向齊國進發。

實際上,管仲的箭隻射在小白的衣帶鉤上,小白靈機一動,咬破舌頭。口吐鮮血,裝死騙過了管仲。當管仲離開後,他急忙同鮑叔牙抄近路返齊,晝夜兼程,搶先趕回齊國都城,登上君位,是為桓公。

齊桓公於是準備拜鮑叔牙為相,但鮑叔牙極力推辭,並極力推薦管仲。他說:“管仲從小就是我的好朋友,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如果拜他為相,齊國很快就能強盛。”

齊桓公不高興地悅:“管仲差一點射死我,我怎能重用仇人呢?”

鮑叔牙說:“當初,管仲是為了讓公子糾登上君位才這樣做的。國君不可隻記私仇,而忘掉齊國的大業,失掉這位難得的人才。”

齊桓公見他說得有道理,決定重用管仲。他派人到魯國,向魯莊公說:“我們國君要報管仲一箭之仇,請把他交給齊國處治。”

魯國大臣施伯知道管仲回齊後會被重用,將來肯定對魯國不利。就極力勸阻魯莊公不要交人。魯莊公害怕得罪齊國,便命人把管仲裝進囚車,送回齊國。

管仲坐在囚車內,歸心似箭。他深知自己返回齊國是好友鮑叔牙的主意,施展才能的機會就要來了。可是押解囚車的士兵行走速度非常慢,管仲心裏著急,擔心魯莊公萬一醒悟過來,派兵追趕。他就想了個主意,編了一首名叫《黃鵠》的歌曲,唱給士兵們聽。唱了兩三遍後,他又教士兵一起唱。士兵們邊聽邊唱,忘記了疲勞,行軍速度逐漸加快,隻一日半就到了齊國。

就在齊國君臣迎接管仲入境的同時,魯國公子偃也帶兵追來了。

原來,魯莊公突然醒悟,放管仲歸齊,等於放虎歸山,急忙下令追殺,但已經晚了一步。

【評析】

飛箝是一種製人之術,“製人”又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識人為己所用,這是國君與謀臣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另一種就是利用對方的弱點把其鏟除。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在此齊桓公便是運用“製人”的前一種:識人為己用。本篇開始便提到“度權量能”,其目的就是要根據每個人的能力大小、所善專長來量才而用,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而不是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

齊桓公不因一箭之仇而心懷怨恨,其胸襟實在寬廣,同時他又能聽取鮑叔牙的意見,將管仲封為相國,更是難能可貴。後來管仲一心一意輔佐齊桓公,改革變法,勵精圖治,最終使齊桓公成為春秋霸主。

寬容之心得良將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率領軍隊一舉平定了鬥越椒的反叛,天下太平。莊王興高采烈地設宴招待大臣,慶祝征戰勝利,並賞賜功臣,美其名日“太平宴”。 文武百官都在邀請之列,隻見席中觥槲交錯,熱鬧異常。到了日落西山,大家似乎還沒有盡興。楚莊王便下令點上燭火,繼續開懷暢飲,並讓自己最寵幸的許姬來到酒席上,為在座的賓客斟酒助興。大家本來喝得差不多了,一見美女頻頻向自己敬酒,都來了興致,不覺又喝了半個時辰。

突然,外麵一陣大風吹來,宴席上的燭火熄滅了。也許是醉意微醺,也許是看到許姬燦若桃花的笑顏,一個人趁著漆黑,伸手扯住她的衣裙,撫摸她的手。許姬一時受到驚嚇,慌亂之中,用力掙紮,不料抓住了那個人的帽纓。她奮力一拉,竟然扯斷了。她手握那根帽纓,急急忙忙走到楚王身邊,湊到大王耳邊委屈地說:“請大王為妾做主!我奉大王的旨意為下麵的百官敬酒,可是不想竟有人對我無禮。乘著剛才燭滅之際調戲我。”

莊王聽後。沉吟片刻。許姬又急又羞,催促他:“妾在慌亂之中抓斷了他的帽纓。現在還在我手上,隻要點上燭火,是誰幹的自然一目了然!”

說罷,便要掌燈者立即點燈。楚莊王趕緊阻止,高聲對下麵的大臣說:“且慢!今日喜慶之日難得一逢,寡人要與你們喝個痛快。現在命令你們統統折斷帽纓,把官帽放置一旁,毫無顧忌地暢飲。”

眾大臣見大王難得有這樣的好心情,都投其所好,紛紛照辦。等一會兒點燭掌燈,大家都不顧自己做官的形象,拉開架勢,盡情狂歡。

許姬對莊王的舉措迷惑不解,仍然覺得委屈,便問:“我是大王您的人,遇到這種事情,您非但不管不問,反而還替侮辱我的人遮醜,您這不是讓別人恥笑您嗎?以後您怎麼嚴肅上下之禮呢?妾心中還是不服!”

莊王笑著勸慰說:“雖然這個人對你不敬,但那也是酒醉後出現的狂態,並不是惡意而為。再說我請他們來飲酒,邀來百人之歡,慶祝天下太平,又怎麼能掃別人興呢?按你說的,也許可以查出那個人是誰。但是如果今日揭了他的短。日後他怎麼立足呢?我不就失去了一個得力助手嗎?現在這樣不是很好嗎?你依然貞潔,宴會又取得了預期的目的,那個人現在說不定如釋重負,對你對我感激不盡,以後肯定會對我更效力”。

許姬覺得莊王說得有理,考慮周全,就沒再追究。

兩年後,楚國率領軍隊討伐鄭國。主帥襄老手下有一位副將叫唐狡,毛遂自薦,願意親自率領百餘人在前麵開路。他驍勇善戰,每戰必勝,出師先捷,很快楚軍就得以順利進軍。

莊王聽到這些好消息後,麵見襄老,要嘉獎他的戰績。襄老誠實地回答說:“您要犒賞就重獎副將唐狡吧!要不是他在前麵冒死打通層層關口,我們也不會這樣順利。”

唐狡站在莊王麵前,靦腆地說:“大王昔日饒我一命。我唯有以死相報,不敢討賞!”

楚莊王疑惑地問:“我何曾對你有不殺之恩?”

“您還記得‘絕纓會’上牽許姬手的人嗎?那個人就是我呀!”

【評析】

楚莊王以寬容之心“製人”,而後使其忠心為己所用。楚莊王揣摩到了臣子隻是酒後失態,並非惡意之舉,如點燈查辦,就會失去一得力助手。於是便以寬容之心不了了之,這就為以後唐狡在討伐鄭國時立下戰功埋下了伏筆。可見,智慧不隻是表現在運籌帷幄中,而且也體現在簡單行動中。楚莊王酒宴上一個簡單的舉動,不但保全了許姬的名聲,而且得了一名盡忠的大將,贏得了一場戰爭。

現代活用

投其所好拉廣告

有一次,美國《黑檀》月刊的主編約翰遜想要拉到森尼斯公司的廣告。當時,該公司的首腦麥唐納是個極其精明能幹的人。

開始,約翰遜先寫了一封信給麥唐納,要求和他當麵談談森尼斯公司的廣告在黑人社會中的重要性。

麥唐納當即回信說:“來信已經收到,不過我不能見您。我並不主管廣告。”

約翰遜並不氣餒,他又寫了封信給他,問:“我可不可以拜訪您,談談在黑人社會進行廣告宣傳的政策。”

麥唐納回信道:“我決定見您。不過,要是您想談在您的刊物上登廣告的事,我立刻就結束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