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茅草屋的,情懷》(1 / 3)

說茅屋,自然先要研究一下這個“茅”字。

máo

(形聲。從艸,矛聲。本義:草名。即白茅,俗稱茅草)

同本義茅,菅也。——《說文》。按,菅之不滑澤有毛者,可縮酒;又以為藉。

藉用白茅。——《易·大過》

晝爾於茅。——《詩·豳風·七月》

祭祀共蕭茅。——《周禮·甸師》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詩·小雅·白華》

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

用,則茅塞之矣。——《孟子·盡心下》

爾貢包茅不入。——《左傳·僖公四年》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又如:茅飛渡江;抱茅入竹;茅卜(古代卜法之一。瓊茅是一種多年生的草,古人以為靈驗,用瓊茅來占卜吉凶稱為茅卜);茅店(茅草搭蓋的客店。指簡陋的旅舍);茅茹(茅根相牽連的樣子。喻同類事物之相互牽引);茅茨(茅草屋。上古房屋都是茅頂,殷墟出土的宮室屋頂都覆以茅草);茅塞(茅草蔽塞山路,不能通行。比喻人心遭受物欲蒙蔽,不能通透義理);茅屋采椽(用茅草蓋屋頂,柞木做屋櫞。比喻居處的儉樸)

茅屋,簡陋的居住。如:茅舍(茆舍。茅屋);茅店(用茅草蓋成的旅舍。言其簡陋);茅茨(茆茨。茅屋;亦指簡陋的居室。引申為平民裏巷);茅軒(茅舍);茅堂(茆堂。草蓋的屋舍)

借指茅土之封,如: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時,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築壇,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為受封者得以有國建社的表征);茅社(茆社。古天子分封諸侯,授之茅土,使歸國立社,稱作茅社)

通“旄”,竿頂用旄牛尾做裝飾的旗幟,鄭伯肉袒,左執茅旌,右執鸞刀,以逆莊王。——《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茅屋,,,最早的農耕文化起源於遙遠的上古時期。勤勞的先民們在稻穀芬芳的田野上,從地表向下挖出方形或圓形的穴坑,將捆綁的樹枝或稻草沿坑壁圍成牆,簡陋地抹上草泥,屋頂上搭些草木,這便是人類最早搭建的用以躲避風雨、躲避禽獸災害的屋舍。聚落的先民們擺脫了對自然的先天依賴,從洞穴中走出來,創造了自己安定的棲居。他們用笨拙的石刀、石斧、石鐮、石盤躬耕勞作,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人類跨入了原始農業,,,,

關於茅草屋“明”看過“人民日報”的一份“報道”,

標題是:美麗中國·尋找最美鄉村:茅草屋裏的幸福守候

山高高,路遙遙,清水漣漪洪水村。

從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縣城向東,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山路盤旋,終於來到這個隱藏在霸王嶺深處的小山村。

枕臥潺潺明望河,倚靠宛若遊龍的俄賢嶺,洪水村四周重巒疊嶂,綠樹掩映,鳥鳴雞叫,聲聲入耳。一片蒼翠的椰林下,間或冒出一間間形似覆舟的茅草屋,古樸而淳美。

關於茅草屋的由來,洪水村至今流傳著雅丹公主的傳說。相傳雅丹公主因觸犯家規,被父王置於一條船上,順河流至一座孤島。為了遮風避雨、防禦野獸,公主將砍來的木樁豎立在海灘上,把小船底朝天擱在木樁上做屋頂,又割來茅草遮住四周,從此生活在船形屋中。船板腐爛後,她用茅草蓋頂,後來變成黎族船形茅草屋。

傳說無以為證,船型茅草屋卻真實地記錄著洪水村人的生活,被稱為黎族文化的“活化石”。村民們說,別看船形茅草屋簡陋,但冬暖夏涼,幾十年來不知扛過了多少風雨,村裏78間茅草屋至今完好無損。

在茅草屋裏生,在茅草屋裏長,又在茅草屋裏娶妻生子,洪水村村民林慶的幸福與茅草屋緊緊連在一起。

按照黎家的習俗,女兒長到16歲,父母要在居住的茅草屋旁為她搭一間小草寮。日落後,求愛的黎族小夥子會站在草寮外與姑娘對歌。如果是意中人,姑娘便會打開房門。當年,林慶就是這樣“唱”動了心愛的姑娘。

林慶蓋茅草屋婚房時,村裏的男女老少全趕來幫忙。大夥兒用摻著稻草的泥土砌成牆,用泡過水的藤條捆綁竹木,築起房頂脊梁,再蓋上曬幹的茅草……就地取材的茅草屋,一草一木都凝聚著大家的心血。

茅草屋裏有洪水村人的青春故事,也承載了黎族群眾的獨特文化。釀酒技藝、黎錦編織、黎族歌謠,這些黎家傳統,讓每個來到這裏的人為之心醉。

在茅草屋旁,一位阿婆點燃木頭,支起大鍋,倒入清水。待水八成熱,舀進酒糟,蓋上酒器。不一會兒,火苗子躥起來,升騰的蒸汽遇見涼水,變成一滴滴香甜的米酒。不遠處,結伴坐在茅草亭裏的黎族女人們,手指飛揚,線條穿梭,正在編織一幅幅美麗的黎錦。錦緞上的螃蟹、馬、鳥等各種圖案,代表著如意、吉祥,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觀念。每逢婚喪嫁娶或“三月三”等黎族重大節日,洪水村人便穿上自己編織的黎錦服飾,拿出最好的米酒招待客人。肉食鮮美,米酒香甜,喝到興高采烈時,他們會唱起山歌《歡迎你到黎家來做客》,歌聲悠揚,令人陶醉。

時代變遷,人們的生產、生活也在變。

2009年,當地政府每家補貼8000元,支持民房改造,如今補貼增加到2.9萬元,村裏141戶全部蓋起平頂房,一步邁進現代生活。林慶和大夥兒一樣,也蓋起了寬大整潔的平頂房。然而,他舍不得拆掉茅草屋,經常回來通風、打掃。他說:“以前,在屋裏生火做飯,煙熏火燎可以趕走蛀蟲,現在定期噴灑殺蟲劑,防止蟲蛀房梁。”在林慶看來,茅草屋是黎族人的“根”。

就這樣,善良淳樸的洪水村人在大山深處幸福地守候著,,